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将去洛阳,灯下感赋》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16 20:59:56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将去洛阳,灯下感赋
作者:陈维崧

露幌风帘思不禁,巡檐背手重沉吟。
一城汉苑隋宫地,几夜零砧断杵心?
菊到将离分客瘦,天因离别酿秋阴。
偃师明发应回首,洛水嵩②深更深。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以首联和颔联为例简要分析之。(4分)
答: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即将离别洛阳时的留恋与感伤。(2分)首联思不禁直接点明诗人离开洛阳前心绪不宁、浮想联翩的情形,巡檐背手重沉吟则将作者内心情绪具体化、动作化。颔联借洛阳汉苑隋宫的遗迹、牵人魂魄的断续捣衣声的描写,间接表现诗人对洛阳的留恋。(2分)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的颈联做简要赏析。(4分)
答:①拟人手法,菊花因离别在即而分外寒瘦,天气因离别在即而酿出秋阴,移情于物,化静为动,渲染了离别在即感伤与留恋。②借景寄情,菊花分外寒瘦,天空秋阴浓厚,哀景寄托了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之情。③哀景衬托哀情,分外寒瘦的菊花、秋阴浓厚的天空衬托了诗人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④情景交融,诗人因离别在即而神情黯然,菊花因深秋来临而分外寒瘦,天空因深秋来临而阴云浓密,情景水乳交融。(手法2分,分析2分,任答一点即可)

翻译赏析

《将去洛阳,灯下感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露幌风帘思不禁,巡檐背手重沉吟。
一城汉苑隋宫地,几夜零砧断杵心?
菊到将离分客瘦,天因离别酿秋阴。
偃师明发应回首,洛水嵩云深更深。
注释
①偃师:河南县名,位于洛阳东面。
②洛水嵩云:洛河之水,嵩山之云。洛河流经洛阳,嵩山在洛阳东面。

【作品鉴赏】
《将去洛阳,灯下感赋》借景抒情,寄托了作者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之情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即将离别洛阳时的留恋与感伤。首联“思不禁”直接点明诗人离开洛阳前心绪不宁、浮想联翩的情形,“巡檐背手”“重沉吟”则将作者内心情绪具体化、动作化。颔联借洛阳汉苑隋宫的遗迹、牵人魂魄的断续捣衣声的描写,间接表现诗人对洛阳的留恋。①拟人手法,菊花因离别在即而分外寒“瘦”,天气因离别在即而“酿”出秋阴,移情于物,化静为动,渲染了离别在即感伤与留恋。②借景寄情,菊花分外寒瘦,天空秋阴浓厚,哀景寄托了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之情。③哀景衬托哀情,分外寒瘦的菊花、秋阴浓厚的天空衬托了诗人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④情景交融,诗人因离别在即而神情黯然,菊花因深秋来临而分外寒瘦,天空因深秋来临而阴云浓密,情景水乳交融。

作者简介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陈维崧生于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是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早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8539.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将去洛阳,灯下感赋》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