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满江红·钱塘观潮》和《沁园春·观潮》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11 01:02:38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满江红·钱塘观潮
作者:曹溶

浪涌蓬莱,高飞撼、宋家宫阙。谁荡激,灵胥一怒,惹冠冲发。点点征帆都卸了,海门急鼓声初发。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
江妃笑,堆成雪;鲛人舞,圆如月。正危楼湍转,晚来愁绝。城上吴山遮不住,乱涛穿到严滩歇。是英雄、未死报仇心,秋时节。

【原文】沁园春·观潮
作者:吴伟业

八月奔涛,千尺崔嵬,砉然欲惊。似灵妃顾笑,神鱼进舞;冯夷击鼓,白马来迎。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峥嵘甚,讶雪山中断,银汉西倾。
孤舟铁笛风清,待万里乘槎问客星。叹鲸鲵未剪,戈船满岸;蟾蜍正吐,歌管倾城。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谁知道,是观潮枚叟,论水庄生。

(1)这两词在描写钱塘江潮时都用了什么相同的手法?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4分)
(2)清人陈廷;悼《白雨斋词话》评曹溶的《满江红钱塘观潮》为沉雄悲壮,笔力千钧,读之起舞。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简要陈述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 这两词在描写钱塘江潮时都用了比喻和用典手法。(1分)满江红》先用伍子胥的典故,描写江湖激荡的情形;再用风马骤银毅比喻浪潮前追后赶、风驰电掣而来的气势;下片则用江妃..鲛人的典故微观地对江潮的浪花和水珠进行描写,突出灵动和优美的意蕴。《沁园春》先用灵妃神鱼冯夷川白马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江潮的千变万化给人带来的种种丰富的联想;后又叠用两个与江潮有关的典故,突出渲染钱塘潮的浩荡声势,胜过当年的十万大军,也赋予江潮千古不灭的灵魂、万世流传的神韵。(3分)(评分标准:只要谈到了比喻和用典两种手法不一定要回答全面;主要有词句的分析,意思对即可)
(2)同意。1分)其词的沉雄悲壮,笔力千钧主要体现在对伍子胥这一典故的运用上。灵胥一怒不仅仅把伍子胥作为江潮的代名词,而且进一步人化江潮,赋予它以不屈的英雄的灵魂,为词的结句埋下了伏笔。到煞尾处作者又一次请出了伍子胥这位英雄,说那钱塘江潮之所以仿佛充满怒气,如万马奔腾、铺天盖地而来,不为别的,只因为它是英雄、未死报仇心。这就为怒气找到了更深刻、更有意义的精神内涵,把读者从一般的视觉惊奇提升到心灵和思想的震撼,从而升华了观潮的意义和境界。使全词呈现出一种沉雄悲壮之感,撼动人心。(2分)(评分要求:只要谈到伍子胥典故两次运用的不同表达效果就可以得分)

翻译赏析

《满江红·钱塘观潮》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钱塘江浪涛汹涌,潮头陡立如蓬莱仙山。浪涛高高飞起,将曾是宋都的杭州震撼。是谁将潮水激荡?是潮神伍子胥,怒发冲冠。平日的点点船帆都已不见,入海口传来的潮声,如初发急鼓震得地动山摇。眼前潮头连续涌起,像万群载着银鞍的马,骤然奔驰而来,争先恐后,你赶我超。
仿佛江上仙女在欢笑,浪花是她抛出的佩珠,堆成了千堆万堆的白雪;又像鲛人在热烈奔放的跳舞,激动的泪水化成了珍珠,又圆又亮仿佛明月。我置身的高楼在湍流转折之处,面对傍晚的江天我愁愤欲绝。看啊,汹涌的潮水逆流而上,杭州东南的吴山也无法阻挡,乱涛穿涌到严陵滩方才停歇。这正是蒙冤而死的英雄伍子胥,至今报仇之心不死,愤怒扬波在这秋的时节。

注释
⑴满江红: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宋以来始填此词调。《钦定词谱》以柳永“暮雨初收”词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
⑵钱塘:古县名。地在今浙江省。古诗文中常指今杭州市。
⑶蓬莱:蓬莱山。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之一,此处比喻潮头。
⑷宋家官阙:因杭州曾是南宋都城,故以“宋家官阙”代指杭州城。
⑸灵胥(xū):指春秋吴国的伍子胥。相传伍子胥死后为潮神,故称。宋文天祥《送行中斋》诗之三:“鲁仲偶不逢,随世本非愿,灵胥目未抉,端欲诣所见。”
⑹惹冠(guān)冲发:怒发冲冠之意。
⑺海门急鼓:海门,指杭州湾,因其临东海,如门户大开,故称。
⑻似万群、风马骤银鞍:潮水像万群载着银鞍的白马急骤地乘风奔驰。
⑼江妃:传说中的神女。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
⑽鲛(jiāo)人:神话传说中的人鱼。晋张华《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⑾危楼湍(tuān)转:危楼,高楼。意谓作者观潮时置身的高楼正位于潮水湍急转折的地方。
⑿愁绝:极端忧愁。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沉饮聊自遣,放歌颇愁绝。”
⒀吴山:即胥山,位于杭州西湖东南,左连钱塘江,右瞰西湖。
⒁严滩:即严陵滩,钱塘江下游富春江畔东汉严子陵垂钓的地方。唐黄滔《祭先外舅》:“实期归钓严滩,终栖郑谷。”
⒂英雄:指伍子胥。此处说伍子胥“未死报仇心”,同时也含蓄地反映了作者对清朝的不满。


【作品鉴赏】

《满江红·钱塘观潮》曹溶一首描写钱塘江海潮的作品,形象描绘出钱塘潮的宏伟气势
历来描写钱江潮的诗词,从汉枚乘的《七发》到清吴梅村的《沁园春·海潮》,无不形象地描绘出海潮的汹涌和瑰丽壮观的景象。这首词却一反传统的写法,以传说中钱塘潮为伍子胥的怒发为线索,运用比拟、夸张、铺排、设问、比喻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形象描绘出钱塘潮的宏伟气势。
据《水经注·浙江水》引《吴越春秋》记载塘潮说:“昔子胥死于吴而浮尸于江,吴人怜之,立祠于江上,名曰胥山。”又引《吴录》说“潮水之前扬波者伍子胥。”全词就是从这个民间传说立意,借潮神“未死报仇心”发怒而激荡大潮,引发词人内心“晚来愁绝”的。词一开端,作者便描绘出一幅浪卷雪堆的雄伟奇景。它突怒横奔,震撼着周遭高大的建筑群。由于南宋曾偏处临安,即今杭州市,所以词写“高飞撼,宋家宫阙”。接着“谁荡激”,词人以诘问的语气,将矛头直接指向杀害伍子胥的吴王夫差。吴王夫差杀了子胥,盛其尸于鸱夷之橐,投入江中。子胥死后“随流波,依潮往来,荡激崩岸”(《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因此,“灵胥一怒,惹冠冲发”这是波起涛涌、震撼杭城的起因,是本词的意脉,对海潮的声势作了进一步的铺排。枚乘《七发》描绘观潮说:“江水逆流,海水上潮……沌沌浑浑,状如奔马;混混沌沌,声如雷鼓。”作者化用其意,传神而又夸张地描画出海潮的声音、颜色和气势,有如蒙尘明珠,一经拂拭,则光彩十倍。

《满江红·钱塘观潮》全词不是为写景而写景,透示作者难以言说的意趣,抒发激荡壮烈的情怀
下片开头四句:“江妃笑,堆成雪。鲛人舞,圆如月。”是对涨潮声势的夸张描写。仙女欢笑,鲛人起舞,仿佛的在举行水上庆典,为潮神喝彩助威。江妃、鲛人系两个典故。据《列仙传》载,江妃二女,游于江汉之滨,遇郑交甫,解佩珠相赠,郑行数十步,二女不见,珠亦不见。《博物志》载,鲛人居于南海水中,其眼可泣珠。这四句其实是词面对潮水击岸,卷起千朵浪花,似堆白雪,如溅明珠的壮丽景观所引起的丰富想象。“正危楼湍转”四句写退潮时的情景。“湍转”言奔腾的狂潮退了下去。退潮的势头,连蜿蜒起伏的吴山也挡不住,一直退到严滩才停了下来,结末二句“是英雄,未死报仇心,秋时节”是以情结景,也是对上片“谁荡激,灵胥一怒”的呼应。
在这首词中,作者笔下的钱塘潮是人格化的。“是英雄,未死报仇心”与“谁荡激,灵胥一怒”前后呼应,将伍子胥愤怒的性格特征赋于自然景观,作者用“怒”写起潮,以“笑”状涨潮,用“愁”绘退潮,更赋于潮水以人的性格。这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惊叹,又有对古人坚强不屈精神的赞颂。
【名家点评】
清代诗人、学者朱彝尊云:曹侍郎《钱塘观潮》一阕,最为崛奇!

《沁园春·观潮》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八月的钱塘江浪涛奔腾,潮头千尺犹如高大的山峰,潮声砉然使人魄动心惊。浪涛中仿佛灵妃在看着我笑,神鱼一边飞舞,一边逐浪前行,那河伯冯夷擂响了大鼓,浪潮如素车白马前来相迎。伍员曾被装进鸱夷革浮在江上,钱王曾命人用羽箭射退潮头,那怨气,那怒气,强过十万兵。啊,多么高峻、雄伟的海潮啊,使人惊讶雪山在崩断,银河之水向西而倾!
我回到孤舟在清风前吹响铁笛,多么想乘坐木筏,浮游万里,当个天河问话的客星。唉,可叹凶猛的鲸鲵尚未剪除。那可怕的战船排满了江岸,但海上明月正吐着光辉,歌声音乐声充满了杭州城。只见那些弄潮的儿童,还有乘画舫观潮的男女游客,都笑着以手指我,说我是乘坐一叶扁舟的渔翁。他们有谁能知道?我其实是观潮的枚乘,也是论水的庄生。
注释
⑴观潮:观浙江杭州钱塘江之潮。
⑵八月奔涛:吴自牧《梦梁录·观潮》载:“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流十八日透为繁盛,二十日则稍稀矣。”奔涛,浪涛奔腾。
⑶崔嵬(wéi):山高峻貌。
⑷砉(xū)然:皮骨相剥离之声。
⑸灵妃:水中仙子。
⑹神鱼进舞:《水经注》载:“汉宣帝幸万岁官,东济大河,而神鱼舞水。”
⑺冯夷击鼓:曹植《洛神赋》:“冯夷击鼓,女蜗清歌。”冯夷,古代传说中的江河之神。
⑻白马来迎:形容潮水。枚乘《七发》:“其少进也,浩浩皑皑,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
⑼伍相:指伍子胥,春秋时楚人,后为吴相国。吴破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暗中复国。事为子胥觉察,屡谏吴王夫差。吴王不听,赐剑令子胥自刎。子胥临死嘱咐儿子将自己双眼悬挂于南门之上,以观越国灭吴。吴王大怒,取子胥尸体裹以皮囊,抛入江中(见《史记·伍子胥列传》)。传说从此钱塘江便有了波涛滚滚的大潮,乃伍子胥暴怒所致。鸱(chī)夷:是一种革囊。
⑽“钱王羽箭”二句:相传五代时吴越王钱镠曾筑捍海塘,因怒潮汹涌,版筑不成。造箭三千,在垒雪楼命水犀军架强弩五百以射潮,迫使潮头趋向西陵,遂奠基以成塘(事见《十国春秋·武肃王世家》)。
⑾峥嵘:高峻,雄伟。
⑿银汉:银河。
⒀铁笛:多指隐者或道士所用乐器。
⒁万里乘槎(chá)问客星:槎,竹木筏子。张华《博物志》载:过去有一种说法,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住在海中陆地,见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有一次,此人带了很多粮食乘槎而去,行到一个地方,那里有城郭,有很多房屋,远看宫中,有很多织女。只见一个男子,牵牛在水边给牛饮水。此人问牵牛人这里是什么地方,牵牛人答:“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后采此人到蜀郡,问严君平,严君平说:“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算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的时间。
⒂鲸鲵(ní)未翦(jiǎn):鲸和鲵,都是水族中的凶猛动物,能吞食小鱼之大鱼,古以喻凶恶之人。此指清征服者。翦,即剪,剪除的意思。
⒃戈船:战船。
⒄蟾蜍:即癞蛤蟆。传说嫦娥偷吃不死之药,背着丈夫飞升到月宫,化为蟾蛤。后以蟾蜍代称月亮。
⒅狎(xiá)浪儿童:即弄潮儿。
⒆观潮枚臾:汉代枚乘在《七发》中,有广陵观潮的记叙。这里是作者自指。
⒇论水庄生:庄生,即庄子,名周,战国时人,《庄子·秋水篇》中,有论水的文字。这里是作者自指。

【作品鉴赏】
《沁园春·观潮》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并抒发了家国之感

钱塘江之潮,以农历八月十八日最为汹涌。乍来之时,远若素练横江,声如金鼓。近则亘如山岳,奋似雷霆。着一“奔”字,大潮之声势顿出。狂涛奔来,如千尺高山,令作者动魄。“着然”,本状皮骨相剥离之声,此处,形容观潮者心惊胆战,咋舌不已。首三句可谓先声夺入,突兀而来。“似灵妃”二句,继续描写潮势,古人视钱塘江大潮为“海鳅之出人”、“神龙之变化”,更有许多传说。“灵妃”,指水中仙子;“神鱼”,当指鲛人,传说它会织绸子,眼泪滴下来都能变成珍珠。两句是说江中女神袅娜舒袖,频转秋伎,鲛人则挥动素练,翩翩起舞。作者颇谙节奏变化之法,此二句以舒缓出之,写得很美。浪涛总有谷、峰,此处之纡徐,正为逗出下面的急骤。冯夷为古代传说中的江河之神。“冯夷击鼓”,是状大潮的巨响,“白马来迎”,是说潮头如万匹白马乘风奔腾。然后以伍子胥、钱镠的故事,写怒潮那排山倒海之势胜于千军万马呐喊冲锋。“峥嵘甚”以下,又以雪山崩断、天河倾泻迸一步夸饰大潮的雄伟壮观,至此戛然煞住上片。上片全是景语,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
过变“孤舟铁笛风清”句,变幻节奏,渐入慢拍,境界别开,流露出隐居避世的思想。《宋史·方技列传》载孙守荣曾遇异人,教以音律推五行之术,又授以铁笛。孙吹笛市中,其占卜之术极灵验。又宋朱熹《铁笛亭诗选序》云:“侍郎胡明仲尝与武夷山隐者刘君兼道游,刘善吹铁笛,有穿云裂石之声。”这句是说潮落之后,只身一人乘舟按笛,月明风清,做一个隐者,似可超脱了。又忽发奇想:若能乘搓而去,就更飘飘乎仙人也。“叹鲸鲵”二句又转,从虚幻的遐想中回到现实中来。作者以鲸鲵喻指清征服者,这反映了作者的民族意识和故国之思。然后写戈船,《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臣瓒曰:“伍子青有戈船以载干戈,因谓之戈船。”由此二句推测,此词或写于作者出山之前。

《沁园春·观潮》或摹景状物,或假以神话传说,想象新颖奇特,其豪放雄壮之势颇有东坡遗风
“蟾徐正吐”以下,极写人们都很麻木,只有自己是清醒的。承上文,一方面是战船林立,气氛十分紧张;一方面又是月明夜稀,歌舞良宵,寻欢作乐的戏水儿童,游江的红男绿女,渔翁悠然横舟,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现出作者的焦灼和忧虑。这样写,便使词作超出了即景写潮、充其量发一点兴亡感慨的窠臼,表达出作者更为深切的也更为现实的忧患意识。
结句既是指静观的渔翁,更是指冷峻思索的作者,一种无可奈何的长吁短叹,不无自嘲语味。“观潮枚臾”,汉枚乘曾作《七发》,其中观潮一段,写得最为精彩;“论水庄生”,《庄子》中有《秋水》篇。作者以枚乘与庄子自喻,表现出内心出世与人世之间深不可解的矛盾。结句表面上看缺乏力度,实质上却露了心迹。这一笔还是沉至郁勃的。作者自己在思考,非以响亮作结,而以味厚收束,亦是别样经营。全词描景状物、雄浑壮伟,抒怀感事苍凉沉郁,用典自然贴切,全无斧斫痕迹,纵横捭阖,洒脱不羁。

作者简介

曹溶

曹溶(1613-1685年),字秋岳,一字洁躬,亦作鉴躬,号倦圃、鉏菜翁,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明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官御史。尝劾辅臣谢升,又熊开元参周延儒遭廷杖,溶疏白其冤。清顺治元年(1644)清兵入北京后仕清,初授原官,起用河...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江苏太仓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7734.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满江红·钱塘观潮》和《沁园春·观潮》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