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塞下曲》和《凉州词》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4-01-03 13:06:20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塞下曲
作者: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原文】凉州词二首·其一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清代学者马沅选编的《唐绝诗钞略》评《塞下曲》,说它写得酸楚不可言。结合全诗分析该诗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5分)
2.王翰与许浑同样写战争的悲剧,请结合王翰与许浑所处的时代分析表达情感的不同点。(6分)


  
答案:
1.许浑的《塞下曲》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后两句诗人选择了一个战士的典型性的情节,即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来突出牺牲战士的悲剧,表达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以及对制造这场战争的统治者的无声谴责。(2分)诗歌用白描手法,四句诗只叙事,无议论,却在典型事件中自然流露情感。平淡并不浅露,思想深刻,很耐人寻味。(2分)【一面是征人已经血洒疆场,一面是寄托着亲人深情厚意的寒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2分)】战士已喋血沙场,家人却捎来书信,寄出寒衣。人已死,衣何用?人已死,家人犹自深深惦记。这样的悲剧、这样的悲情令人心酸,令人同情。 (大意对即可)(1分)
2.王诗虽然也写战争的残酷,但仍充满着乐观与豪迈,充盈着一股英雄气,而且这种豪迈气、旷达气及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还是借战士的诙谑口吻表达出来的,这与盛唐强大的国势是分不开的。《凉州词》正是盛唐之音的代表。(3分)许浑身处晚唐,回纥、吐蕃经常侵扰边塞,唐朝征战频频,且经常战败,将士百姓都有浓重的厌战情绪。这种情绪反映在诗歌中,其悲情往往给人以一种异常酸楚与沉重的感觉,诗风因而也显得更加深沉悲凉。许浑的《塞下曲》之所以令人黯然销魂,正因为它表达了晚唐时代人们厌战的心声。(3分)
  

翻译赏析

《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许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昨夜一场大战就在桑乾河北,秦兵战亡过半再不能把家归。
可是早上有家乡寄来的书信,还给他们捎来了过冬的寒衣。

注释
⑴塞下:即塞下曲,乐府旧题,多反映边庭战事及征夫思妇之苦。
⑵桑乾(gān)北:桑乾河北岸。桑乾河,永定河的上游,发源于山西,流经华北平原。
⑶秦兵:唐都在关中,是秦朝旧地,所以称唐军为“秦兵”。半不归:一半回不来,指战死。
⑷乡信:家乡来信。
⑸犹自:仍然。寒衣:御寒的衣服。

【作品鉴赏】

《塞下曲》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基调是凄婉、哀伤,折射出对统治者的不满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这次夜战的结果,使得半数左右的战士再没有回来。这种情形是战争年代很普通、也很真实的悲剧。此诗仅用纯客观的叙事,真实地反映一场战争。表面看来,作者对此战争未附以感情色彩,但从他描写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是不赞成这场战争的。另外,诗人说的是桑乾河“北”而非“南”。倘若是在河的南岸作战,那主要是防守;如今却打到了河的北岸,那就是主动方了。主动出击而被打败,其责任在于攻方的决策者、指挥者。这便给与了上层统治者无声的批评。由于作者许浑生活在中唐时代,唐朝已日益走下坡路,边塞诗多染上了时代的感伤情绪。此诗基调是凄婉、哀伤的。唐代诗人写边塞战争,一般习惯于以“汉”代“唐”,但许浑在这里用了“秦”,主要原因是考虑到用“汉”在音律方面犯了“孤平”。从另一方面,将唐王朝比做“暴秦”,或许也折射出对统治者的不满。

《塞下曲》上半首叙述一次惨重的边塞战争,下半首说战士的家人来信寄冬衣的事,表达对牺牲者和家属深刻的同情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这两句运用“以一总万”的手法,在成千上万的牺牲者中挑出某一位战士,写在他牺牲的次日早晨有家信寄来,信中告诉他御寒的衣服已经寄出。上半首简单叙述了一次惨重的边塞战争,下半首说战士的家人来信寄冬衣的事。都不是什么特殊的内容,勾勒得也非常简单平实,但这两个场面紧密地安排在一起却产生了强烈的效果:一夜之隔,顿成阴阳之隔。仅仅差了一个晚上,寄给战士的家信战士再也看不到;信中说缝制的御寒衣服也已寄出,可是再没有人收取它了。此时此刻,阵亡的战士其尸骨抛掷在昨夜的战场,再也不需要寒衣,再也不会感受到亲人的眷念之情了,而家人却仍翘首以待,等待他的回信,等待他报以平安,等待他某一天从战场归来……悲剧效果就这样由于结构安排而产生。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死亡与等待在同一个时间里交叠,让观者陷入思考,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同时批评残酷的战争。
这首诗诗人不发任何议论,而倾向性却从作者提炼出来的典型事件上自然地流露出来,短小中见深刻。艺术风格显得自然、平淡、质朴。但平淡并不浅露,思想深刻,耐人寻味,又能平中见奇,善作苦语,奇警动人。

【名家点评】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用物而不为物所赘,写情而不为情所牵,李、杜之后,当学者许浑而已。
明·高棅《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顾云:言外有死生之意。
明·唐汝询《唐诗解》:此与陈陶《陇西行》意同。陈语神,许语质,非蹈袭也。
明·黄生《唐诗摘钞》: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同一苦语,此处较不忍读者,以实境比虚情更惨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黯然魂消(末句)。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刺骨语(末二句)。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借寄寒衣一事,写出征人死别之苦,却妙不犯尽。
清·纪昀《删正二冯先生评阅才调集》:纪昀:此首却浑健,“犹是深闺梦耿人”意。
清·马沅《唐绝诗钞略》:许培荣云:“夜”字、“朝”字、“犹”字、“自”字,与得酸楚不可言。
清·孙洙《唐诗三百首》:格意直追初唐。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全篇又不尽老成,未能如五绝之“夜战桑乾北”、七绝之“劳歌一曲解行舟”、五律之“红叶晚萧萧”全局俱动,为晚唐之翘楚也。
清·朱宝莹《诗式》:首句言战。二句承首句,言战未已。三句“朝”字应上“夜”字,此句意义全在下句。四句写足上句意,虚神又在“犹自”二字。浑雄。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唐代回纥、吐蕃迭扰西北,征戍频频。诗言沙场雪满,深夜鏖兵,迨侵晓归营,损折已近半数;而秦中少妇,犹预量寒意,远寄衣裘,不知梦里征人,已埋骨桑乾河畔矣。若张籍诗“欲祭疑君在”,韦庄诗“犹是春闺梦里人”,则全军皆墨,诗尤沉痛。

《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王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注释

1.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2.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

3.欲:将要。

4.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5.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6.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7.君:你。

8.征战:打仗。

【作品鉴赏】

《凉州词二首·其一》王翰笔下展现出将士醉卧沙场,早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场景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凉州词二首·其一》王翰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揭露的是战争带来的悲惨事实,表现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也有人认为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作者简介

许浑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之语。...

王翰

王翰(生卒年不详),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5988.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塞下曲》和《凉州词》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