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朝中措》和《暮过山村》等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26 01:04:00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朝中措
作者:辛弃疾

夜深残月过山房。睡觉北窗凉。起绕中庭独步,一天星斗文章。
朝来客话,山林钟鼎,那处难忘。君向沙头细问,白鸥知我行藏。

【原文】暮过山村
作者: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原文】和李上舍冬日书事
作者:韩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原文】送别杜审言
作者: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原文】酬李穆见寄
作者: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一:

朝中措
辛弃疾
夜深残月过山房。睡觉北窗凉。起绕中庭独步,一天星斗文章。
朝来客话,山林锺鼎,那处难忘。君向沙头细问,白鸥知我行藏。
(1)从时间和表达的角度看,这首词的上下片有何不同?请对此作简要说明。(4分)
【知识点】

本题考查浅层次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

答案:①从时间的角度看,上片写夜深所见;下片写朝来(白天)接待访客。②从表达的角度看,上片描绘幽静的山居生活场景;下片则围绕山居生活与客人对话。
解析:第一问,从上片的夜和下片的朝可以推知上片是写夜深所见,下片写白天待客。第二问,由上片的残月凉星斗可以推知上片写景,由难忘可以推知下片写情。 每点2分,结合词意说明,意思对即可。
【思路点拨】

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解读关键句,包括诗句的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方面,要结合诗句中的词语,尤其是要注意诗句在精当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的运用,另外还要注意诗句的语法现象以及修辞方法等。解题步骤是:解读诗句内涵结合诗词内容分析指出诗句在创设意境、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或是蕴涵着怎样的理趣。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君向沙头细问,白鸥知我行藏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知识点】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

答案:(4分)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你要想知道我对山林和钟鼎的选择,只要问问白鸥即可知道。作者不直说,而是让客人去问白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淡看富贵功名、乐于过退隐山林的闲居生活的感情。
解析:朝来客话,山林锺鼎,那处难忘提出问题,山林锺鼎要选择哪一个,作者没有直接回答,含蓄的表达了作者人生态度。结合词意说明,意思对即可,4分。
【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③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二:

暮过山村
贾岛(唐)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1)作者在首联怎样描绘了山村景象?(4分)
【知识点】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答案解析】

答案:起句从听觉形象写起,诗人路过一个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在数里的范围内能清晰地听到细微的水声,可见山区的寂静凄冷。次句为视觉描写,映在眼帘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山家少四邻,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
解析:数里就可以听到细微的水声,可见山村的寂静,而水又是寒的,可见环境的冷落。映在眼前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可见山村的荒凉。诗的首联从视觉与听觉点出了诗题暮过山村。
【思路点拨】

考生解答本题时要从写景的角度来考虑,在此题中主要有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
(2)结合全文看,作者内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知识点】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D。
【答案解析】

答案:诗的开局以寒水少四邻写起渲染荒凉景象,给人以寂静清冷之感;三四句以怪禽啼叫、落日恐人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给人以恐惧不安之感;五六句写初月高悬,烽火不过秦地,描绘了山区的寂静平安,给人以平静心安之感;七八句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第三点可不答)
解析:起句从听觉形象写起。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路过一座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颔联,重点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诗人从数里外的旷野走向山村,一路行来,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夜幕悄悄地拉开。颈联转写夜景,然后诗人逐渐走近山庄。尾联即写接近山村时的喜悦感受

【思路点拨】诗人在暮过山村时历经了惊恐到欢欣喜悦的情绪变化。前三联写了夜幕渐黑,作者途径寂静清冷的荒凉山村时感到阴森惊恐,怪禽在荒漠凄寂的旷野鸣叫,令人惊惶不安,落日恐行人,天色渐暗,孤单的行人更加感到不寒而栗。尾联写诗人接近山村时的喜悦感受,隐隐约约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拓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不禁感到温暖与亲切,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受。

三: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
韩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1)请对首联中的拥字进行赏析。(3分)
【知识点】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

拥字在句中是拥抱的意思,(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展示出一幅落叶纷纭紧贴台阶的画面,营造了冬日里阴冷凄寒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愁苦悲凉的心情。(1分)(或:拥字在句中有聚集、堆积之意,(1分)与深字紧密配合,化静态为动态,(1分)描绘出落叶满阶、紧贴阶前的情景,营造了阴冷凄寒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愁苦悲凉的心情。(1分))解析:3分。字义1分,手法1分,效果1分。先确定拥的意思,拥有拥有拥抱的意思,这里拥有讲不通,所以应是拥抱的意思。确定是拥抱的意思,显然这是拟人的修辞方法,再说说拟人的效果即可。
【思路点拨】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请结合全诗,分析倦鹊飞鸿两个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知识点】

本题赏析诗歌的景物形象,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

乌鹊在冬夜里绕枝翻飞,欲求栖息却无枝可依,呈现出疲倦、疲惫的情态;(1分)鸿雁掠过清冷的月亮,投下一声孤独悲切的哀鸣,(1分)诗歌借景抒情(1分),借倦鹊、飞鸿表现了诗人在贬谪中孤苦无依的处境和困顿失意的心情。(1分)解析:4分。两个意象解说各1分,手法1分,感情1分。先立足全诗理解这两个意象的具体含义,物象很简单是乌鸦鸿雁,关键是它们身上所寄托的诗人的情感。抓住绕冻堕孤等字,显然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悲凉的,寂寞的,凄苦的。
【思路点拨】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常常借助于景物形象,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这时的景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分析时,逐句抓住景物形象进行概括,后结合意象整体感知意境即可。作用主要从借景抒情、衬托等方面思考。

四: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1).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知识点】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

答案:颔联寓情于景。(1分)诗人卧病在床,只能想象送别的情景:河桥景色,一如平常,唯有那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似无穷尽。友人远去,江边垂柳依依含情,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不能相送的遗憾和依依惜别之情。(3分)
解析:抓住诗中意象,桥柳,分析作者情感,
【思路点拨】

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③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2)有版本将首联的嗟字作闻字,你认为好不好?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知识点】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浅层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赏析)。
【答案和解析】

答案:不好。一个嗟字,直抒胸臆,直贯篇末,饱含了复杂而强烈的感情。(1分)一写与知己离别的怅惘惜别之情。二为故人不得志而抒感伤之情。用孙楚、屈原的典故,写友人仕途之坎坷,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三写对友人的抚慰与希冀,以龙泉剑终被发现喻友人也终将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闻字则没有这样的效果。(每点1分,共3分)。
解析:解答这类题:①解释嗟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思路点拨】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五: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1)和三、四两句比,一、二两句的写作角度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知识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答案和解析】

答案:一二两句站在访客(远客)的角度写,三四两句从主人(作者)的角度写;(2分)想象访客旅途的艰辛,(1分)暗含对远客的体贴以及对客人来访的感激。(1分,体贴或感激,答出一方面即可)
解析:此类题目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来进行分析思考。如关键词访天涯可以推断出写作角度是站在远客的角度来写的。孤舟天涯万转云山可以让人产生想象访客的中途艰辛,从而产生体贴和感激之情。组织答案时,可以围绕着体贴感激来组织语言。
【思路点拨】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指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作品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包括:分析作品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指出语言所表达的具体意义;分析作品运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互文、双关等)及其作用与效果;分析作品语言的风格及其艺术魅力(比如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沉郁顿挫等)。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分析作品在选择材料、安排情节、刻画人物等方面的特色;鉴赏作者运用表达技巧的灵活性、创造性。高考常考查的表达技巧主要有:情景交融、反衬、烘托、运用典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象征等。
(2)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知识点】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

答案: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既有对访客的盼望,又流露出有客来访的欣喜,还体现了好客之情。(4分,盼望、欣喜和好客答出其中两方面得2分,结合内容简析2分)青苔黄叶满贫家,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2分,感情1分,简析1分)
解析:此类题目一定要找出含蓄却富有深意的关键词来推断,想象作者的情感。透过关键词扫柴门,黄叶满贫家去理解,然后通过想象可以体会出作者对访客的盼望和欣喜之情。
【思路点拨】

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③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翻译赏析

《朝中措》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深残月过山房。睡觉北窗凉。起绕中庭独步,一天星斗文章。
朝来客话,山林锺鼎,那处难忘。君向沙头细问,白鸥知我行藏。
注释
(1)星斗文章:天上的星斗焕发异彩。

【作品鉴赏】
《朝中措》描绘幽静的山居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看淡富贵功名乐于过隐退山林的闲居生活

从时间的角度看,上片写“夜深”所见,下片写“朝来”(白天)接待访客。从表达的角度看,上片描绘幽静的山居生活场景;下片则围绕山居生活与客人对话。词人借主客问答的形式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你要想知道我对“山林”和钟鼎“的选择,只要问问白鸥即可知道。词人不直说,而是让客人去问白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看淡富贵功名乐于过隐退山林的闲居生活的感情。

《暮过山村》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几里远就能听到凄寒的水声,山区人家居住分散没有近邻。

怪禽从旷野上传来声声鸣叫,昏惨的落日惊恐过路的行人。

一弯新月未得照彻漫漫长夜,边关的烽火并没有越过三秦。

远处几棵萧条的桑柘树外面,袅袅炊烟渐觉与人相近相亲。

注释

⑴寒水:此指清冷的流水。唐杜牧《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⑵山家:山野人家。唐杜甫《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四邻:周围邻居。汉刘向《列女传·周主忠妾》:“主闻之乃厚币而嫁之,四邻争娶之。”

⑶怪禽:此指鸱鸮(chīxiāo)一类的鸟。啼:后省略“于”字。旷野:空阔的原野。《诗经·小雅·何草不黄》:“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⑷恐:此处为使动用法,使……惊恐。行人:出行的人。《管子·轻重己》:“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

⑸初月:新月。《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五》:“碧楼冥初月,罗绮垂新风。”终夕:通宵,彻夜。唐杜甫《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操纸终夕酣,时物集遐想。”

⑹边烽:边境上报告战事的烽火。唐沈佺期《塞北》诗之一:“海气如秋雨,边烽似夏云。”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

⑺萧条:此处为稀疏之意。汉扬雄《羽猎赋》:“羡漫半散,萧条数千里外。”桑柘(zhè):此处用本意,桑木与柘木。《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无伐桑柘,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⑻烟火:指炊烟,泛指人烟。《史记·律书》:“天下殷富,粟至十馀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作品鉴赏】

《暮过山村》贾岛此诗在中唐诗歌中确实别具一格,推崇“浪仙之幽奇”为“五言独造”

贾岛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著称,这一首诗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

此诗起句从听觉形象写起。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路过一座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数里闻寒水。”在“数里”的范围内能清晰地听到细微的水声,可见山区的寂静凄冷。而映在眼帘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山家少四邻”。这一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相互衬托,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首联点题,作者用淡墨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

颔联重点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怪禽在荒漠凄寂的旷野上鸣叫,本来就令人闻而惊惶不安;刚好又碰上夕阳下山,山区渐渐暗黑下来,孤单的行人此时此刻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栗。这两句诗写声写色,声色均骇人听闻。诗的境界幽深险僻,自是贾岛诗歌本色。

《暮过山村》贾岛此诗布局以“寒水”开始,“烟火”告终,体现其“幽奇寒僻”的诗风

诗人从数里外的旷野走向山村,一路行来,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夜幕悄悄地拉开。颈联转写夜景:“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唐代边烽有两种:一种是报边境有事的紧急烽火,一种是报平安的烽火。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初升的月亮高悬天空,烽火点燃起来,没有越过秦地,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山区更显得阒静,安谧。这时候诗人逐渐走近山庄。

尾联即写接近山村时的喜悦感受:“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诗人经过萧疏荒凉的山区旷野,终于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内心不禁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结句“烟火渐相亲”,写得极富生活情趣与韵味。诗人对生活的感受相当敏锐,体验深刻,又着意炼句,因此,诗里的心理刻画也显得细致入微而耐人寻味。

这样,诗的格局便显得有波澜,有开阖,寓变化多样于章法井然之中。诗的形象写得险怪寒瘦,境界幽深奇异,在中唐诗歌中确实别具一格。明胡应麟推崇“浪仙之幽奇”为“五言独造”(《诗薮·内编》卷四)。从风格这一角度上看,这一评语也说得中肯。

【名家点评】

宋代欧阳修《六一诗话》:(梅)圣俞曰: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虽然,亦可略道其仿佛……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旅之思,岂不见于言外乎?

宋代范晞文《对床夜语》:岑参诗:“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山风寒空林,飒飒如有人。”贾岛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远途凄惨之意,毕见于此。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怪禽”、“落日”一联,善言羁旅之味,诗无以复加。“初月未终夕”,则村落之黑犹早。“边烽不过秦”,似是西边寇事始息,初有人烟处。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十字作一句(“初月”一联下)。

清代叶矫然《龙性堂诗话续集》: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夕阳驴背上,真有此景,想之心怦怦然动。

现代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冯舒:次联奇妙之句。冯班:字字洗拔。六句谓不过京师也。纪昀:“初月”碍“落日”。“边烽”句语意未明。无名氏(甲):东野古多律少,浪仙古少律多,然其孤高则同,非一时流辈可及,足见韩公取人另具法眼,过于九方皋也。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北风呼啸,吹走雪花,白天也是阴沉沉;傍晚了,阶前吹拢的黄叶,又堆高了几分。那乌鹊也疲倦了,冒着寒冷,绕着树飞着,它的影子在空中翻腾;飞往他乡的大雁,高高地几乎要碰到月亮,不时传来几声凄凉的鸣声。我想排解紧紧缠绕的愁怨,可它总是自己寻觅到我心上;原本与老年没有约定,它却不知不觉地向我入侵。做官啊,立功建勋啊,这些都是少年时的梦想;如今又老又病,再也没有一分利欲名心。

注释
1 李上舍:不详。宋太学分三等,即外舍、内舍、上舍,以上舍为最高。此“上舍”即指太学上舍生。
2 日暮:傍晚;天色晚。
3 黄叶:枯黄的树叶。亦借指将落之叶。
4 倦鹊绕枝: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句意。
5 飞鸿:飞行着的鸿雁。
6 摩:接近,碰到。
7 孤音:孤独的声音。
8 顾藉:顾念,顾惜。
9 微官:小官。

【作品鉴赏】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是诗人通过对初冬的描写其满心凄凉之态
诗人不因为诗是和作而勉强从事,而如他的其他诗一样,以全力出之,磨淬剪裁,均臻妙境。
首联切题,写出冬天的景色,说北风呼啸,吹走了飞雪,但天色仍然是阴沉晦暗,黄昏时,阶前堆积的黄叶越来越深。这两句开宗明义,似乎直写所见,细细品味,仍可见烹炼之工。诗写的是初冬,所以枝上仍有黄叶,这些残存的黄叶,经受北风的劲吹,终于纷纷坠下,又被风吹得集中在阶下。这是人们习见而不注意的现象,被诗人拈出,就觉得分外传神。一个“拥”字,把黄叶堆积的情景写得很形象。用好“拥”字是韩驹的看家本领,宋陆游《老学庵笔记》说:“韩子苍诗喜用‘拥’字,如‘车骑拥西畴’,‘船拥清溪尚一樽’之类,出于唐诗人钱起‘城隅拥归骑’。”虽然点出韩驹诗的祖述关系,但也由此可见,韩驹善于琢磨字义,能把同一个字用在不同场合,都非常熨帖。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是诗人将愁与老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其处在新旧党争的漩涡中心的心理反映

颔联写景,几乎句锤字炼,戛戛独造。写倦鹊绕枝,是承上面朔风吹雪而来,所以说它们“翻冻影”;由于天气骤寒,所以大雁纷纷南飞,在夜空中不时传来几声哀鸣。这两句布局仍然同前一联一样,每句各写一景,因为诗写冬日,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即目诗,拘泥于一时一刻,因而上面写阴天,这里仍然可以写夜月,不是诗病。诗的第五字即所谓的诗眼,所用动词都很生动。以一个“翻”字,状出乌鹊绕枝翩翩飞舞的情况,以一个“堕”字,描摹高空雁鸣传到地面的状况,都道人所未道。而以“倦”字形容绕枝欲栖的乌鹊,也很工致。有人认为诗锻炼得有些过分,其实正点出了韩驹诗的特点,工总比圆熟滑俚要好。唐诗讲究意象,宋诗讲究工巧,唐人不为正是宋人所乐为,从这里可以见得韩驹这首诗代表了典型的宋诗风格。

诗的前半全是写景,满目凄其肃穆、哀凉孤苦的现象,已或多或少透露了诗人的心境。诗下半转入抒情。上半写得很绵密,下半风格随内容而变,转而虚疏。颈联叹愁哀老,说愁苦缠身,推也推不掉;与老无约,老却悄悄来临。诗将愁与老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在调侃中带有无可奈何之意,写得很活,把寻常叹老诉愁语全都抹绝,有强烈的新鲜感,所以方回评说:“五、六前辈有此语,但锻得又佳耳。”尾联由哀愁叹老,进而想到功名富贵,说自己少年时对功名一味争取,如今老病,把这些都看得很淡薄了。诗结尾情调很低落,正是诗人处在新旧党争的漩涡中心的心理反映。果然没多久,他便因“坐为苏氏学”(《宋史》)而遭贬。

【名家点评】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就诗的结尾发表议论说:“词气似随句而降,渐就衰飒,然恬让之致可掬。呜呼,独不可向伏枥者言耳!”
宋李彭诗赠韩驹,有句说:“满朝以诗鸣,何独遗大雅。平生黄叶句,摸索便知价。”“黄叶句”即指此诗“日暮拥阶黄叶深”句。(《能改斋漫录》卷十一)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说:“诚佳句也,但太工耳。”
清许印芳评说:“此诗字字锤炼,可药油滑率易之病。”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纯是筋骨,然皆语尽意中,唐人不肯为者。”

《送别杜审言》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身有病少交往门庭冷清,悲叹你遭贬谪万里远行。
我不能到河桥饯别相送,江边树相依偎远含别情。
丢官职只因你才过孙楚,汨罗江把船系凭吊屈平。
可惜你犹如那龙泉宝剑,无人识遗弃在江西丰城。

注释
嗟(jiē):悲叹。君:指杜审言。
怀着感情;怀着深情。
孙楚:字子荆,西晋文学家,少负才气,盛气傲人,仕途坎坷,年四十余始参镇东军事,后团傲侮石苞,免官。
维舟:停船。屈平:屈原,战国楚人,著名文学家。
“可惜”两句:《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作品鉴赏】

《送别杜审言》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一首五律,全诗笔墨饱满,情意厚重
此诗情真意切,朴实自然,采用直说和用典双管齐下的手法,以“嗟”字贯全篇,写得情意深挚,是宋之问诗作中较有意义的作品。
诗的前四句通俗晓畅,选词用字,不事雕饰,抒发感慨,委婉深沉。首联直起直落,抒写自如。“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叙事写情,平坦直露,正如实地反映了诗人作此诗时的处境和心情。当时,诗人卧病在家,人事隔绝,社会交往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因贬谪而远行的消息,使诗人有寂寞之感,更是惆怅倍增,感慨无限,为全诗定下了凄伤哀怨的基调。“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蕴藉:一是惜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是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三是慨叹,由友人被贬而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这一“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

《送别杜审言》诗人以龙泉剑埋丰城的故事,暗点出友人的贬所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紧扣“嗟”字写惜别深情,突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曲折起伏、波澜叠出,又写出了想象中的送别情景:朋友远行,诗人因病不能相送,伤别之情倍添一层。这时诗人忽发奇想,以江边依依杨柳比心中缠绵之情,虚景实情,浑然无迹,朴实自然,蕴藉深厚。第四句流露出诗人身虽未去河桥,而其心已飞往江滨,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诗人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使“送别”二字有了着落,与第三句对照起来看,又是一层波澜。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诗人围绕“嗟"字,既暗点友人杜审言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杜审言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诗人对宦海沉浮之感和对友人杜审言的惋惜之情。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屈平才华卓绝,遭谗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罗而死。贾谊贬长沙王太傅时,途经湘水,感怀身世,曾作《吊屈原赋》。友人杜审言也是个“恃才謇傲”的人,此番由洛阳流贬吉州,正好取道两湖,浪迹潇湘,沿途恰是前贤足迹所到之处。诗人借抚今思昔,感慨友人杜审言仕途坎坷,惋惜之情跃然纸上。

《送别杜审言》寄寓了怀才不遇的慨叹,同时也是对友人的安慰
最后两句“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仍用典故,以“可惜”归结“嗟”字。诗人用龙泉剑埋丰城的故事,暗点出友人的贬所,寄寓了怀才不遇的慨叹,同时也是对友人的安慰,暗示他会被再度起用,重施抱负。这两句典与事融,密不可分,富有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收到了一石三鸟之效。
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此诗的第二联对偶虽不甚工致,但流走匀称,宛转如意,说明作者于此重在达意抒情,而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刻意求工,这也体现了初期律诗创作中比较舒展自由的特色。综观全诗,笔墨饱满,情意厚重。诗人后四句接连用典,熨贴工稳,不伤晦涩,仍保持了全诗自然朴素的风格。诗人用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分明是喻友人的怀才不遇,进一步丰富了上联的寓意;但同时也发展了上联的思想: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那末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宋之问在律诗的定型上有过重要贡献,但其创作并未完全摆脱六朝绮靡诗风的影响。这首诗音韵和谐,对仗匀称,而又朴素自然,不尚雕琢,可以说是宋之问律诗中的佳作之一,代表了作者在这一诗体上所取得的成就。
【名家点评】
《批选唐诗》:
含情无言,言所不及。
《唐诗镜》:
三、四简炼精深,有意不尽言之妙。
《唐诗归》:
钟云:与“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深厚多少?所送之人不同,自然生情,且不亲送,又多生出一番情。
《网师园唐诗笺》:
末二句淡永。
《诗境浅说续编》:
病中不能送客,无以表意,而托诸江树,正见其情之无极。

《酬李穆见寄》原文翻译及赏析(刘长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乘着一叶扁舟溯新安江而上,到这偏僻的地方来看望我;一路之上,在白云之下、山岭之间的迢迢水道上艰难地盘桓。我多么想将这简陋的茅屋打扫干净,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我的房前屋后已生满碧绿的青苔,枯黄的树叶也落满了在我的院落。
注释
⑴酬:写诗文来答别人。
⑵ 李穆:刘长卿的女婿。
⑶见寄:写给刘长卿的一首诗。
⑷孤舟:孤独的船。
⑸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⑹云山:高耸入云之山。
⑺ 赊(shē):遥远。
⑻柴门:原指用荆条编织的门,代指贫寒之家;陋室。这里借指作者所住的茅屋。
⑼远客:远方的来客。
⑽青苔:苔藓。
⑾黄叶:枯黄的树叶。亦借指将落之叶。
⑿贫家:穷人家。谦称自己的家。

【作品鉴赏】

《酬李穆见寄》是刘长卿为酬答李穆而写,以景结情,含意极为丰富

刘长卿当时在新安郡(治所在今安徽歙县)。“孤舟相访至天涯”则指李穆的新安之行。“孤舟”江行,带有一种凄楚意味。“至天涯”形容行程之远,和途次之艰辛。不说“自天涯”而说“至天涯”,是作者站在行者角度,体贴他爱婿的心情,企盼与愉悦的情绪都在不言之中了。李穆当时从桐江到新安江逆水行舟。这一带山环水绕,江流曲折,且因新安江上下游地势高低相差很大,多险滩,上水最难行。次句说“万转云山”,每一转折,都会使人产生快到目的地的猜想。而打听的结果,前面的路程总是出乎意料的远。“路更赊”,这三字是富于旅途生活实际感受的妙语。
刘长卿在前两句之中巧妙地隐括了李穆原唱的诗意,毫不著迹,运用入化。后两句则进而写主人盼客至的急切心情。这里仍未明言企盼、愉悦之意,而读者从诗句的含咀中自能意会。年长的岳父亲自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显得多么亲切,更使人感到他们翁婿间融洽的感情。“欲扫柴门”句使人联想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的名句,也表达了同样欣喜之情。末句以景结情,更见精彩,其含意极为丰富。“青苔黄叶满贫家”,既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同时又相当于“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的自谦。称“贫”之中流露出好客之情,十分真挚动人。

《酬李穆见寄》全诗既描写了诗人盼客到来的兴奋和喜悦,又表现了诗人因家贫而不能盛情款待远方来客的歉然心情

将杜甫七律《客至》与此诗比较一番是很有趣的。律诗篇幅倍于绝句,四联的起承转合比较定型化,宜于景语、情语参半的写法。杜诗就一半写景,一半抒情,把客至前的寂寞,客至的喜悦,主人的致歉与款待一一写出,意尽篇中。绝句体裁有天然限制,不能取同样手法,多融情入景。刘诗在客将至而未至时终篇,三四句法倒装(按理是“青苔黄叶满贫家”,才“欲扫柴门迎远客”),使末句以景结情,便饶有余味,可谓长于用短了。

【名家点评】
《后村诗话》:刘长卿七言云:“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魏野、林逋不能及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平淡中有深味。末句幽极,即蓬蒿蒲径之意。
《诗式》:首句吉李穆相访,孤舟远来。二句承首句,亦答穆诗“处处云山无尽时”句。三句言盼穆之来。故欲扫门以迎远客之至,此正见第三句宛转变化王夫,四句“青苔黄叶”与上“扫”字应。此正见第四句如顺流之舟也。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别名:辛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阆(读浪)仙,人称诗奴,又名瘦岛,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

韩驹

韩驹(1080年~1135年)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字子苍,号牟阳,学者称他陵阳先生。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人。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

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9776.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朝中措》和《暮过山村》等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