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柏林寺南望》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29 01:09:10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柏林寺南望
作者: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东南 一作:西南)

1.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遥闻钟声、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字体现出了柏林寺______ 的环境特点。(2分)
2.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3分)


答案:
1.幽静或幽深
2、示例:雨后的山更加青翠了,云雾缭绕在四五座山峰间,如同妙手绘出的一幅水墨画。


1.请根据诗意,在下面括号内填写出诗人的先遣。(2分)
)松径(或松林)(
2登高远眺,诗人眼中山色尤为苍翠,试根据第三句分析原因。(2分)
3.画出西南四五峰不但写出了山峰的美妙,还表达了望者 怎样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
1.溪上或船上(1分)柏林寺(1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可从溪上 柏林寺等关键词中得到启发进行作答。
2.一是雨后,青山加洗,苍翠欲滴;二是白云映衬,更显苍翠。(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青山霁后云犹在一句中的霁字表明雨后初晴,所以青山如洗,云犹在写出雨后天空中飘着白云,与青山相互映衬,显得更加苍翠。
3.惊喜或者惊奇与愉悦。(答对喜爱赞美热爱等情感,而无惊或意外之意,得1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从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和诗人的行踪可以看出望者内心的愉悦,雨后初霁可谓惊喜。

翻译赏析

《柏林寺南望》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还在溪上航行,就已听到寺庙的悠悠钟声。停船拾阶而上,山路蜿蜒穿越着秘密松林。雨后初晴,山色青翠,白云悠悠飘荡。眺望西南,四五青峰,更加郁郁葱葱,犹若刚刚画成。

注释
⑴遥:远远地。闻:听见。精舍:佛寺,此处指柏林寺。
⑵泊:停船靠岸。径:小路。度:度过,越过。
⑶霁(jì):雨止。
⑷东南:一作“西南”。

【作品鉴赏】

《柏林寺南望》此诗写柏林寺所在山峰灵秀清丽之美景,蕴含着诗人愉悦恬适的心情

唐代诗中有画之作为数甚多,而这首小诗别具风味。恰如刘熙载所说:“画出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一笔。”(《艺概·书概》)此诗题旨在一“望”字,而望中之景只于结处点出。诗中所争在此一笔,余笔无不服务于此。
诗中提到雨霁,可见作者登山前先于溪上值雨。首句虽从天已放晴时写起,却饶有雨后之意。那山顶佛寺(精舍)的钟声竟能清晰地达于溪上,俾人“遥闻”,与雨浥尘埃、空气澄清大有关系。未写登山,先就溪上闻钟,点出“柏林寺”,同时又逗起舟中人登山之想(“遥听钟声恋翠微”)。这不是诗的主笔,但它是有所“拱向”(引起登眺事)的。
精舍钟声的诱惑,使诗人泊舟登岸而行。曲曲的山间小路(微径)缓缓地导引他向密密的松柏(次句中只说“松”,而从寺名可知有“柏”)林里穿行,一步步靠近山顶。“空山新雨后”,四处弥漫着松叶柏子的清香,使人感到清爽。深林中,横柯交蔽,不免暗昧。有此暗昧,才有后来“度”尽“深松”,分外眼明的快意。所以次句也是“拱向”题旨的妙笔。
“度”字已暗示穷尽“深松”,而达于精舍──“柏林寺”。行人眼前豁然开朗。迎入眼帘的首先是霁后如洗的“青山”。前两句不曾有一个着色字,此时“青”字突现,便使人眼明。继而吸引住视线的是天宇中飘飖的云朵。“霁后云犹在”,但这已不是浓郁的乌云,而是轻柔明快的白云,登览者怡悦的心情可知。此句由山带出云,又是为下句进而由云衬托西南诸峰作了一笔铺垫。

《柏林寺南望》虽然意在写景,但处处有人的踪迹、感受、情趣,融情于景

三句写山,着意于山色(青),是就一带山脉而言;而末句集中刻划几个山头,着眼于山形,给人以异峰突起的感觉。峰数至于“四五”,则有错落参差之致。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峥嵘的山峰犹如“画出”。不用“衬”字而用“画”字,别有情趣。言“衬”,则表明峰之固有,平平无奇;说“画”,则似言峰之本无,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其色泽鲜润,犹有刚脱笔砚之感。这就不但写出峰的美妙,而且传出“望”者的惊奇与愉悦。
这才是全诗点睛之笔。只有经过从溪口穿深林一番幽行之后,这里的画面才见得特别精彩;只有经过登攀途中的一番情绪酝酿,这里的发现才令人尤为愉快。因而这里的“点睛”,有赖前三句的“画龙”。用刘熙载的话说,那就是,诗人“争”得这一笔的成功,与“余笔”的配合是分不开的。

【名家点评】

陆次云《唐诗善鸣集》:云画峰耶,峰画云耶?天然笔意。
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须其自来,不以为构(末二句下)。
俞陛云《诗境浅说》:诗仅平写寺中所见,而吐属蕴藉,写景能得其全神。首二句言闻钟声而寻精舍,泊舟山下,循小径前行,松林度尽,方到寺中。在寺中登眺,霁色初开,湿云未敛,西南数峰,已从云隙参差而出,苍润欲滴。读此诗如展秋山晚霁图,所谓“欲霁山如新染画”也。

作者简介

郎士元

郎士元,唐代诗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5051.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柏林寺南望》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