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09 09:06:07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作者: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请选择一个角度,对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作简要赏析。

答案:
(1)昨夜春水上涨,蒙冲巨舰在激流中如羽毛般轻快航行。往常费尽力气不能推动的大船,此刻却能在江流中航行自如。寓意是读书须积累,当积累到融会贯通的地步,自然就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2)答题要点:可从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或寓理于景、理趣交融等角度入手分析。

翻译赏析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注释

1、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2、那得:怎么会。

3、那:通“哪”,怎么的意思。

4、清如许:这样清澈。

5、如:如此,这样。

6、清:清澈。

7、为:因为。

8、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9、“艨艟”: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10、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11、中流:河流的中心。

【作品鉴赏】

是借助形象喻理的诗。这首诗用水上行舟作对比,说明读书有个循序渐进的过过程,要在渐进中穷尽事理,初学时需要“推移”之力,到后来探得规规律,懂得事理之时,就能“自在”而行了。朱熹在这首诗中是讲读书的方法,但一样无怎样读书的影子。用一种比喻的方法,很通俗告诉了人们怎样读书。是的,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们要学的知识太多了,各种各样的书让人们目不暇接。如果人们急于求成,不花功夫去一点点的积累知识,就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方法。要读大量的书,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不成,人们只有在学习中摸索一套对自已有意的方法,才能扩大知识面,让那些知识象个图书馆一样存贮在人们的脑中,这样人们就学倒了大量的知识,并学有所用。

【后世影响】

《观书有感二首》所蕴含的道理属于美学原理范畴,其一首的说理角度是欣赏美,其二首的说理角度是创作美,这种美学原理是带有一定普适性的。例如:如果读者抛开诗歌本身的描述对象,完全可以把这种道理引申开来。比如,如果将“书”理解为“书本”,而且书本的内容不是泛泛的包括诸如医书、哲学书、史书、科技书等等,而是仅仅就文学内容诸如诗词曲赋散文等等体现文学艺术美的方面,那么,也可以认为“源头活水”表达了“不竭的文思”,而“一夜春潮”则表达了“文思勃发”等等。

作者简介

朱熹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徐州府萧县,南宋时朱氏家族移居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2320.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