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09 09:04:47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俗好发冢纵火,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牌,月朔望儆戒之。且令书其民勤惰善恶以闻,俗为之变。

宣德三年上疏言: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舟。丁壮既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前年兵部有令,公事亟者舟予五人,缓者则否。今此令不行,役夫无限,有一舟至四五十人者。凶威所加,谁敢诘问。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从之。八年春,又言:自江、淮达京师,沿河郡县悉令军民挽舟,若无卫军则民夫尽出有司,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而上官又不分别杂泛差役,一体派及。致土田荒芜,民无蓄积。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缘道乞食,实可悯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俾得尽力农田,兼供夫役。帝亦从之。自是,他郡亦蒙其泽。

正统元年,用侍郎章敞荐,擢知蕲州。清河民诣阙乞留,命以知州理县事。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者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民。饥民攘食人一牛,御史论死八人。信圭奏之,免六人。天久雨,淮水大溢,没庐舍畜产甚众。信圭奏请振贷,并停岁办物件及军匠厨役、浚河人夫,报可。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十一年冬,尚书金濂荐擢处州知府,其在清河已二十二年矣。处州方苦旱,信圭至辄雨。未几,卒于官。清河民为立祠祀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循吏》)

10.以下对原文中画波浪线一部分的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因素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

B.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因素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

C.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因素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

D.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因素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

11.以下对原文中有关內容的解說,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朔望,朔是阴历一月的初一,望一般在阴历一月十五。相近也有晦、既望。晦指阴历一月最后一天。既望寄希望于前一天。

B.理即代理,指本任高官出缺或卸任时,由其他高官临时代理商该职位。奉旨代理的高官做事权利与本任无有。

C.乞留,百姓向朝廷恳求挽回高官。高官可因百姓乞留而被朝廷提高官级,但仍留任原职。

D.振贷,即赈贷,指官衙借款钱财给百姓。是古时候传统式的救荒方法之一,西汉时赈贷刚开始比较普遍的执行。

12.以下对全文相关內容的归纳和解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李信圭任清河知县时,本地风俗习惯好盗墓贼和放火,李信圭开设了十三条教育和训诫,指令群众撰写在牌上,按时警示;又将百姓的品性公布于众,风俗习惯因而足以更改。

B.李信圭曾上奏朝廷,言及清河县人口数量稀缺,每日又征调百姓拖挽船舶,以至丁壮尽死,连老年人和小孩子都被征调为役夫,防碍了现代农业发展。

C.宣德八年,李信圭再度上奏朝廷,恳求免除从仪真到通州一带的百姓的所有杂徭,皇帝遵从了他的恳求。别的府县也因而遭受恩德。

D.李信圭在清河任上二十二年,被尚书金濂引荐破格提拔出任处州知府,没多久就丧生处州知府任上,清河县百姓为他立祠祭拜。

13.把原文中画水平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语法。(10分)

(1)或遇快风,步追不如,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凉馁。

(2)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者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民。

答案

10.A

11.A既望寄希望于后一天。

12.B尽非身亡。

13.(1)有时候(行船)碰到快风,(役夫)徒步追逐不了,官船里的差役就收走她们带的衣服裤子谷物,让她们受饥寒。(或:有时候,填补主语:役夫,赍:带,俾:使、让,馁:挨饿)

(2)百姓有数百顷湖田,被淮安卫卒侵夺,百姓替代交纳税租六十年。信圭上奏这事,皇上谕旨还田于民。(为所:表普攻,夺:夺得、侵夺;代:替代,输:交纳,奏:上奏;)

参照译文翻译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年里,因贤能而床单荐,授官清河知县。某县很贫乏而位于交通出行能冲,官船每日往来持续,(征用土地的)役夫动则以千来测算。前女友县太爷请示上级领导获得沐阳县五百人相帮,殊不知这种人背井离乡远,衣禄艰辛。李信圭恳求免除她们前去相帮的差役,而让沐阳县替代清河县交纳附加地方税的三分之二,两县都感觉便捷。本地风俗习惯好盗墓贼和放火(打劫),李信圭开设文化教育警示的条款十三条,指令群众撰写在牌上,一月的初一、十五多方面劝诫;而且将百姓的勤快、善解人意或怠惰、恶事公布于众,风俗习惯因而足以更改。

宣德三年,信圭上疏说:本县人烟稀少,位于交通干道,使节纷至沓来,每日征调百姓拖挽船舶。丁壮散尽,连老年人和小孩子都被征调为役夫,防碍、荒芜了农桑。去年兵部有指令,应急公务每只船派五个役夫,公务宽缓便不派人。如今这道指令沒有实行,征调的役夫不用限定,有时候一只船竟对于征用土地役夫四五十人。凶横威武相逼,谁敢提出异议。有时候(行船)碰到快风,(役夫)徒步追逐不了,官船里的差役就收走她们所需的衣粮,使她们遭到饥寒。信圭恳求再次声明此前的指令,哀怜这种劳碌的老百姓。朝廷遵从了他的恳求。八年春,信圭又上言表:从江、淮到京都,池河的府县都指令军警民拖挽船舶,要是没有卫军可抽,那麼役夫统统由美国各州县相关部门从百姓中借调,州县每一年都必须征调二三千人,白天黑夜等候。上级领导高官又不区别各种各样差役,一并摊派。导致田土荒凉,百姓沒有蓄积量的财产。略微遇到歉收古稀之年,便老少相扶,沿路要饭,的确让人同情悲伤。请从仪真到通州,所有免除她们的杂役,使她们足以竭尽全力从业田地耕种,另外担任役夫。皇帝也遵从了他的恳求。从这以后,别的府县也遭受他的益处。

正统年间,因侍郎章敞的强烈推荐,李信圭被破格提拔为蕲州知州。清河县百姓进京恳求李信圭留任,朝廷因此指令李信圭以知州真实身份管理方法清河县事。百姓有湖田数百顷,被淮安卫卒侵夺,百姓替代缴纳租税达六十年。信圭上奏朝廷,朝廷一声令下将湖田偿还百姓。挨饿的百姓盗食别人一头牛,御史被判八人死缓。信圭上奏,免去了六人死刑。天长期降水,淮河水泛滥成灾,吞没许多房子、家畜资产。信圭上奏恳求救灾,而且终止须每一年上缴的物件及其征调的军匠厨役、疏通河堤的役夫。朝廷回应愿意。南北方来往丧生路面没有人安葬的人,信圭挖了三个大坟坑来安葬她们。十一年冬天,尚书金濂引荐破格提拔信圭出任处州知府,这时候他在清河任上早已二十二年了。那时候处州正被大旱所苦,信圭一到便降水。没多久,信圭死在处州知府官任上。清河县百姓为他立祠庙祭拜。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2318.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