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苏幕遮·碧云天》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07 21:04:37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苏幕遮·怀旧
作者: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

[思考与练习]
(1)诗歌的开头用碧云、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2)哪两句诗从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
(3)芳萆历来是别离主题吟咏的意象之一,如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萆,更行更远还生。作者字面上是埋怨芳草无情,其实流露出来的意思是什么?

参考答案
(1)黄叶 绿波 翠烟
(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3)作者的多情和重情。

二:
1.碧云天,黄叶地这两句被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一支曲子化用。这支曲子被誉为剧曲中的秋思之祖,请写出这支曲子的曲牌名及内容。(2分)
2.本词上片写寥廓多彩、境界悠远的秋色,________(1分)一句将天地水三种景象融为一体。上片末两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词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是________。(2分)
3.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重的。(3分)
参考答案
1.(端正好)(1分):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1分,错一处无分)
2.(3分)山映斜阳天接水(1分)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结构上的作用:由上片的写景转入下片的抒情,承上启下(或过渡。)(1分)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内容上的作用:以芳草无情反衬人之有情。(1分)
3.(3分)答案要点: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乡思离愁;黯乡魂,追旅思句直抒胸臆,主人公飘泊异乡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从斜阳到明月显出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从酒入愁肠句可看出,诗人借酒浇愁,但愁情难遣,足见乡思之缠绵。(答足三点给满分)
【解析】抓住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中黄叶、秋色、寒烟这些典型的意象来揣摩,体会黯乡魂,追旅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两句明显带有感情色彩的句子就可品味出作者的乡思离愁。

三:
1.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的天空廖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诗人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试题答案:
1.B
2.诗人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即借无情的芳草表达出了浓重的离愁别恨。
3.要点:
  描写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突出秋景的鲜明色彩: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阳等。
  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离情。

4.上片描写的秋景有那些特点?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下片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表情达意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①景物特点:寥廓苍茫,迷蒙凄清,萧索冷落。
作用:芳草延伸到望不到头的极远处,触动了诗人的离愁别恨;芳草无情正反衬出诗人思乡怀人之情的深浓;写景中带出一个情字,为上片的写景转为下片的抒情做了自然的过渡。
②意思是说,除非好梦才能使诗人入睡,否则乡思旅愁萦绕心头无法入睡;好梦显然指梦中返乡与亲人团聚。 这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羁旅愁思。


(1)分析这首词的写作技巧。
答:写作技巧①借景抒情,情境交融。借黄叶秋色寒烟斜阳芳草等意象组成了 深秋特有的景色,寄托情感,抒发作者的思乡年亲之情和愁肠悲伤之感。②反衬手法:通过描写景物,表现词人胸怀开阔喝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的热 爱,从而反衬忧愁伤神的离情。
(2)试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做具体赏析。
答: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词人本来想借酒排遣思乡之苦,结果反而更加增加了苦痛。该句与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有异曲同工之妙,将浓浓的乡愁和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翻译赏析

《苏幕遮·怀旧》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浅蓝色飘着白云的天空,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
1.碧云天,黄叶地:大意是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金秋大地,一片金黄。黄叶,落叶。
2.秋色连波:秋色仿佛与波涛连在一起。
3.波上寒烟翠:远远望去,水波映着的蓝天翠云青烟。
4.山映斜阳天接水:夕阳的余晖映射在山上,仿佛与远处的水天相接。
5.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6.黯乡魂:心神因怀念故乡而悲伤。黯,黯然,形容心情忧郁,悲伤。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7.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追,紧随,可引申为纠缠。思,心绪,旅思,旅途中的愁苦。
8.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每天夜里,只有做返回故乡的好梦才得以安睡。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

【作品鉴赏】

《苏幕遮·怀旧》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

这首《苏幕遮》,《全宋词》题为“怀旧”,可以窥见词的命意。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濛,一派青翠。山峰,映照着落日的余辉;天宇,连接着大江的流水。无情的芳草啊,无边无际,绵延伸展,直到那连落日余辉都照射不到的遥遥无际的远方。

《苏幕遮·怀旧》眼前的秋景触发心中的忧思,同时,心中的忧思情化眼前的秋景

这幅巨景,物象典型,境界宏大,空灵气象,画笔难描,因而不同凡响。更妙在内蕴个性,中藏巧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晞文《对床夜语》)。眼前的秋景触发心中的忧思,于是“物皆动我之情怀”;同时,心中的忧思情化眼前的秋景,于是,“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此内外交感,始能物我相谐。秋景之凄清衰飒,与忧思的寥落悲怆完全合拍;秋景之寥廓苍茫,则与忧思的怅惆无际若合符节;而秋景之绵延不绝,又与忧思之悠悠无穷息息相通。所以“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宋邵雍《诗画吟》)。这里,明明从天、地、江、山层层铺写,暗暗为思乡怀旧步步垫底,直到把“芳草无情”推向极顶高峰,形成情感聚焦之点。芳草怀远,兴寄离愁,本已司空见惯,但本词凭词人内在的“丹诚”,借“无情”衬出有情,“化景物为情思”,因而“别有一番滋味”。

《苏幕遮·怀旧》愁思之浓,跃然纸上,与景物描写融洽无间,构成深邃沉挚、完美融彻的艺术境界

下片直抒离愁:望家乡,渺不可见;怀故旧,黯然神伤;羁旅愁思,追逐而来,离乡愈久,乡思愈深。除非每天晚上,作看回乡好梦,才可以得到安慰,睡得安稳。但这却不可能,愁思难解,企盼更切,从夕阳西下一直望到明月当空,望来望去,依然形单影只,莫要再倚楼眺望。忧从中来,更增惆怅,“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愁情之浓岂是杜康所能排解。“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意新语工,设想奇特,比“愁更愁”更为形象生动。
如此抒情,妙在跳掷腾挪,跌宕多变。望而思,思而梦,梦无寐,寐而倚,倚而独,独而愁,愁而酒,酒而泪。一步一个转折,一转一次深化;虽然多方自慰,终于无法排解。愁思之浓,跃然纸上。其连绵不绝、充盈天地之状,与景物描写融洽无间,构成深邃沉挚、完美融彻的艺术境界。

作者简介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2031.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苏幕遮·碧云天》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