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除夜作》和《寿阳曲·潇湘夜雨》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06 04:59:57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除夜作
作者: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霜鬓 一作:愁鬓)

【原文】寿阳曲·潇湘夜雨
作者: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
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一:
(1)两首诗歌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3分)
(2)高诗客心何事转凄然一句中,转字用得极妙,请简要分析。(3分)
(3)从抒情方式角度赏析马致远的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一句。(2分)



参考答案:
(1)相同: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身处寂寞,倍感孤独,羁旅思乡的感情。
不同:高诗还具有年华老去,岁月流逝的悲凉情感。
(2)转含有转念之义,除夕夜举世欢庆,作者转念一想,思念自己的家乡,为自己老去而悲伤,一个转字暗含情感的变化。除此之外还将他人过节之快乐与自己孤独寂寞对比,突出诗人的苍凉心境,可谓极妙。
(3)第一句是叙写离人之状,间接表现离人之苦。第二句直接抒发离人之情(直抒胸臆)。孤舟五更家万里中的孤舟是暗写离人的孤单和孤苦,五更言夜之深,万里则言离家之远。这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写出了离人在深夜的孤独寂寞之感,是间接表现心碎。是离人几行情泪,是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抒发思家的痛苦,是心碎的具体情状。


二:
(1)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8分)
(2)高诗客心何事转凄然一句中,转用得极妙,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同:思乡、孤独。
异:高诗还有岁月流逝的悲凉。
(2)要点:暗含除夜的快乐,写出了情感变化;
将他人之乐与自己之凄然对比,突出自己的孤寂凄凉。

翻译赏析

《除夜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注释

①除夜:除夕之夜。

②客心:自己的心事。转:变得。凄然:凄凉悲伤。

③霜鬓:白色的鬓发。明朝(zhāo):明天。

【作品鉴赏】

《除夜作》高适写除夕之夜,游子家人两地相思之情,深思苦调,委曲婉转,感人肺腑

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美好记忆,然而这首诗中的除夕夜却是另一种情景。

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两相对照,诗人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也变得“寒”气袭人了。“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难耐。所以这一

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这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因身在客中,故称“客”。诗中问道:“是什么使得客人心里面变得凄凉悲伤?”原因就是他身处除夕之夜。晚上那一片浓厚的除夕气氛,把诗人包围在寒灯只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此句中“转凄然”三个字写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单身一人的孤苦;对千里之外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叹。

《除夜作》高适诗精练含蓄,故前人谓此诗:“添著一语不得”用语质朴浅近而寓情深微悠远

诗中写完一二句后,诗人似乎要倾吐他此刻的心绪了,可是,他却又撇开自己,从远方的故乡写来:“故乡今夜思千里。”“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是表达的更加含蓄委婉。

“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为诗人增添新的白发。清代沈德潜评价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诗别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因为诗人巧妙地运用“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这在古典诗歌中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中写的是妻子思念丈夫,其实恰恰是诗人自己感情的折射。

明代胡应麟认为,绝句“对结者须意尽。如……高达夫‘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语不得乃可”(《诗薮·内编》卷六)。所谓“意尽”,是指诗意的完整;所谓“添著一语不得”,也就是指语言的精炼。“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正是把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了,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主题思想。因此,就这首诗的高度概括和精炼含蓄的特色而言,已经收到了“意尽”和“添著一语不得”的艺术效果。

【名家点评】

《注解选唐诗》:“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客中除夕闻此两句,谁不凄然?

《批点唐音》:此篇音律稍似中唐,但四句中意态圆足自别。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婉转在数虚字。

《唐诗绝句类选》:“独”者,他人不然;“转”者,比常尤甚。二字为诗眼。

《唐诗广选》:敖子发曰:首句已自凄然。后二句又说出“转凄然”之情,客边除夜怕诵此诗。胡济鼎曰:“转”字唤起后二句。唐绝谨严,一字不乱下如此。

《唐诗归》:谭云:故乡亲友,思千里外霜鬓,其味无穷。若两句开说,便索然矣。

《唐风定》:以中晚《除夜》二律(按指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方之,更见此诗之高。对结意尽(未句下)。

《姜斋诗话》:七言绝句有对偶,如“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亦流动不羁。

《唐诗笺注》:“故乡今夜”承首句,“霜鬓明朝”承次句,意有两层,故用“独”字、“转”字。诗律甚细。

《网师园唐诗笺》:不直说己之思乡,而推到故乡亲友之思我,此与摩诘《九月九日》诗同是勘进一层法。

《唐诗选胜直解》:首二句自问之词,末二句从上生出。

《诗法易简录》:后二句寓流走于整对之中,又恰好结得住,令人读之,几不觉其为整对也。末句醒出“除夜”。

《挑灯诗话》:只眼前景,口边语,一倒转来说,便曲折有余味。

《诗境浅说续编》:绝句以不说尽为佳,此诗三四句将第二句“凄然”之意说尽,而亦耐人寻味。以流水对句作收笔,尤为自然。

《寿阳曲·潇湘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中的渔火若明若暗,我从梦中醒来,是声声夜雨滴得人心碎难眠。深夜,在这孤零零的小舟中离家万里,仿佛那不是雨滴,是远离故乡的人思乡的清泪涟涟。

注释
⑴双调:宫调名。寿阳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风”。
⑵潇湘夜雨:曲题。“潇湘夜雨”是宋元人所称“潇湘八景”之一。潇湘:原指湘水与潇水在零陵的汇合处,后用以指湖南。
⑶梦回:梦醒。


【作品鉴赏】

《寿阳曲·潇湘夜雨》表达身处天涯,心系故园的“断肠人”羁旅乡愁的小令
这支小令写的是作者由江西至湖南的亲身感受,写羁旅思乡之愁。
这是马致远写的又一支表达身处天涯,心系故园的“断肠人”羁旅乡愁的小令,与《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曲中也描写了特有景色中的特定氛围:雨夜、孤舟、渔灯中离家万里的旅人在点点滴滴的雨声里情不自禁流下“几行清泪”,这使读者也不由得产生强烈的共鸣。
此曲的大意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在孤舟之中被雨声惊醒,知道自己已离家千里,陪伴自己的只有那盏昏暗的灯。夜雨灯光之中,游子难以入眠,想到了自己坎坷的命运,故乡的亲人,不禁落泪如雨,泪水和船外连绵不断的雨水连在了一起。因此,曲子取名“潇湘夜雨”是对主客观情景的统一。

《寿阳曲·潇湘夜雨》情景交融,语简意深,堪称马致远散曲小令中的佳作
此曲开篇“渔灯暗,客梦回”两句写在水上过夜的情景。潇湘自古为鱼米之乡,故以“渔灯”二字开头,巧妙地抓住了“潇湘夜”的特点。同时,一个“暗”字奠定了全曲暗淡感伤的气氛。“客梦回”的“客”系作者自指,此字为下文的思家作了铺垫。“梦到什么,作者未写。梦回人醒,却是孤舟夜雨,故下面紧接”一声声滴人心碎“。这句写对深夜雨声的感受。
“孤舟五更家万里”写了离家之远,孤身之苦。“孤舟”照应“鱼灯”,“五更”照应“梦回”,“家万里”照应 “客”。这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写出了远离家人的旅客在深夜的孤独寂寞之感,是为“心碎”之第一层烘托和具体内容的揭示。“是离人几行情泪”,再写出思家的痛苦,它是“心碎”的第二层烘托。闻雨伤心,离情顿生,乃是古代诗词常用的手法。马致远将这种诗词中常有的意境和手法引入此曲,然后有自出机杼,将雨、泪、情、景融为一体。语简意深,堪称马致远散曲小令中的佳作之一。

作者简介

高适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

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公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1684.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除夜作》和《寿阳曲·潇湘夜雨》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