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送沈子福归江东》和《暮春浐水送别》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02 21:01:17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送沈子福归江东
作者: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原文】三月晦日送客
作者:崔橹

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王诗首句的杨柳暗合送别之情,韩诗首句用绿暗、红稀渲染感伤别情。
B.王诗三四句,巧用修辞,想象奇妙,将相思情与春色关联,使离别之情充满画意。
C.韩诗三四句,融入作者的生命体验,委婉劝诫,使离别之情不落窠臼,别具新意。
D.两首送别诗均为七言律诗。王诗语言明快,风格清丽;韩诗内涵深广,豪放飘逸。
2.王诗虽为送别诗,抒写离情,但哀而不伤,以下诗句中与此基调不同的两项是(D 、E)(4分)
A.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C.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D.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南浦别》)
E.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

3.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评价韩诗:题虽送别,而全首诗意全不在此。请结合韩诗具体诗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4分)
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3分)

古诗词中,“流水”是一种常见意象。有时它传达出文人无尽的愁绪,如李煜《虞美人》中“ ”这两句;有时它承载着文人对“永恒”的哲思,如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寄蜉蝣于天地, 。”


参考答案
1. 不是律诗,并且韩诗风格不是豪放飘逸。
3.第二句已有秦宫汉殿、兴亡今古之怀;四句,更寄慨无穷,年光冉冉,难挥落日之戈;逝水滔滔,兴沧桑之慨。
结合第二句赏析:暮云楼阁古今情。当此骊歌唱晚,夕阳西沉之际,瞻望京城宫殿(楼阁一本作宫阙),油然兴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感慨。(1分)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情,甚或壮志未酬之情,这些复杂情绪,又都从京都洒满斜晖的暮景下透出,隐然有夕阳虽好,已近黄昏,唐室式微,摇摇欲坠。(2分)历代兴亡,沧桑百感,一时汇集,涌至笔端,俱由古今情三字含蕴其中。(1分)
结合末句赏析:本句指的是宫前水(浐水)的潺潺流淌之声,流尽了大好时光。(1分)这浐水既流尽了志在有为者的大好年华,也流尽了大唐王朝的国运。(2分)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远离的不舍,又抒发了世事沧桑、忧国之情。(1分)
评分标准:明确哪种情感1分;对诗句的理解1分;围绕情感分析2分。
4.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赏析

《送沈子福归江东》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杨柳飘拂的渡口行客疏疏稀稀,艄公摇荡着船桨一直驶向临圻。
只有相思的别恨像无边的春色,不论江南江北时刻送你把家归。

注释
⑴沈子:一作“沈子福”,作者的友人。归:又作“之”。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长江自九江以下向东北方向流去,故称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江东。
⑵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行客:过客;旅客。《淮南子·精神训》:“是故视珍宝珠玉犹砾石也,视至尊穷宠犹行客也。”
⑶罟(gǔ)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临圻(qí):临近曲岸的地方。当指友人所去之地。“圻”,曲岸。明嘉靖本洪迈《万首唐人绝句》作“临沂”,为东晋侨置的县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与题中“归江东”吻合。
⑷相思:此处指友人间的彼此想念。
⑸江:大江,今指长江。


【作品鉴赏】

《送沈子归江东》此诗描述友人荡舟离去后作者目送的情景及此时的感受

王维这首送别之作意韵悠长,风神摇曳,绵邈蕴藉。饱含劝勉,一叙理想抱负之情。诗的开篇直接入题,描写送别情形。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景中却蕴含深情:“柳”与“留”同音,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表示不忍离别,希望远行的人留下来。但分别终究是不可避免的,此时友人乘坐的船只已经起航。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行客已稀,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第二句醒出“归江东”题意。刚才还很热闹的渡头,一下变得行客稀少,冷冷清清。惟有诗人自己,仍然立在那里,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他的脑海里,或许在重温刚才与友人依依话别的情景,或许想起了之前和友人交往的点点滴滴。但这一切,都只能是追忆了。眼前只见友人所乘的船顺水而下,离自己越来越远。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也有目送友人乘舟而去的情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站在高高的黄鹤楼上,远眺孤舟,写的是远景。而王维捕捉的是船夫荡桨的细节,写的是近景。同样写送行,李白之潇洒与王维之细腻,可见一斑。

《送沈子归江东》诗以杨柳起兴,关合送别情事;又以春色比喻相思之情,言其如影随形

船儿渐行渐远,友人的身影也越来越模糊。友人乘船而去,只要再过一会儿,他们就将消失在诗人的视线之外。而这一别,又不知何时才能重新相逢。想到这些,诗人的心中难免有些怅惘。这时,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像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是十分美丽的想象,有着无比蕴藉而深厚的感情。诗人似乎在对友人说:你在江上走,江南江北的春色包围着你;我的牵挂、友谊也和这春色一样,时时刻刻包围着你,陪你一路前行。春满江南江北,情亦满江南江北。不必特意写离愁别苦,别情已经充盈了满篇。更巧的是,自然之景与深挚之情妙合无间,耐人寻味。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

《送沈子归江东》诗以春色之清丽和暖喻人间友情,亦颇宜人

这里藉难写之景以抒无形之情,功夫当然又深了一层。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这是盛唐诗歌的特色。
此诗描写的是最具普遍性的离别。与许多别诗一样,先用景色来制造—定的气氛,“行客稀”可见境地的凄清,反衬与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此诗末两句“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与牛希济《生查子》诗中:“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两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与王维“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句比较,手法相同,思路相近,同样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但感情一奔放一低徊,风格一浑成一婉约,各具姿态。“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两句是作者突发的奇想,将春色比作心中对朋友的情谊,情景妙合无间,表露得非常自然。原本充满愁绪的离别被诗人写得哀而不伤,反而觉得形象丰满、基调明快,其动人的艺术魅力不可否认。
【名家点评】
顾可久曰:(首二句)别景寥落,情殊怅然。(末二句)相送之情随春色所之,何其浓至清新。(《唐诗直解》)
唐汝询《唐诗解》:盖相思无不通之地,春色无不到之乡,想象及此,语亦神矣。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别景落寞,别思悠远,造意自慰,抒尽离情。周敬曰:造出情致,自不落套,作苦思何由得?
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乐府音节。顾云:别景寥落,情殊怅然。
沈德潜《唐诗别裁》:春光无所不到,送人之心犹春光也。
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援拟入情,乐府神髓(末二句下)。
赵彦传《唐绝诗钞注略》:妙摄入“送”字,以行送且以神送,且到处相随,遂写得淋漓尽致。“春色”跟首句,衬垫渲染法。

《三月晦日送客》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野酌乱无巡, 送君兼送春。
明年春色至, 莫作未归人。

【作品鉴赏】
《三月晦日送客》通过抒写在三月最后一天饮宴的情景,表达作者对友人依依难舍之情
首句写野酌的情景。饮宴,有所谓“酒过三巡”的说法。“乱无巡”表明这次饮宴与一般饮宴不同,你一杯,我一杯,主客都很随和,现在已到了酒酣耳热、杯盘狼藉的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二句便点明,是因为“送君兼送春”。知己朋友,相聚多时,一旦别离,自是依依难舍,怎能不频频举杯、殷勤相劝?何况今天恰恰是暮春的最后一天,又是送春的日子呢!只一“兼”字,便把惜别、伤春自然地粘合在一起,从而表现出双重怅惘之情。这里送君是主体,送春是陪衬。但因为是在送春的时候来送君,伤春之意都融合到送别之情里面去了,这就大大加强了送君的离情别绪。古典诗词中也不乏以春末景物来渲染离情的佳篇。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扬子江头扬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等等,至于宋人的“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就更加缠绵了。崔橹在这里没有具体描写落花、柳絮之类,而是将送别、送春直接联系在一起,看起来很显露,实际上容易引起读者联想、揣摩和玩味,从而把惋惜、怅惘之情表现得浓烈而深挚。

《三月晦日送客》描写执手相送、频频叮咛的画面,把依依难舍之情,幻化成美好的希望

接下去,作者匠心独运,把依依难舍之情,幻化成美好的希望,希望和春天一同离去的友人,也能和明年的春光一道归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这里没有直接写送别场景,而一幅执手相送、频频叮咛的画面,清晰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其友情之真挚,读者自能领会。再仔细体味,这话中还有话。春天是美好的,朋友们应该欢聚,所以希望友人明年春日再来,但现在不正是春天么?为什么却要别离呢?惋惜中又含有挽留之意,这又为“送君兼送春”作了补笔,增强了感情的浓度,这真是只有高手才能得之,好!就此诗的结构而言,三、四句与一、二句之间的跳跃,由送春想到迎春,由别离想到重聚,亦能切合情景,脉络分明。清人徐增说:“作诗用意用字,须要一时兴会凑泊得好,此作虽浅,然却有致。”(《而庵说唐诗》)说此诗浅露,未必妥当,但指出其“有致”,信是如此。

作者简介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

崔橹

崔橹,唐代诗人,进士,曾任棣州司马。他善于撰写杂文,诗作以绝句成就最高,今存诗十六首。他的诗作风格清丽,画面鲜艳,托物言志,意境深远。据阿袁(即陈忠远)先生《唐诗故事.谢诗差幸人原谅--崔橹谢罪诗真是戒酒良方》记载,崔橹由于自身经历的缘故,...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1071.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送沈子福归江东》和《暮春浐水送别》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