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关于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的作文

精品作文 时间:2023-03-30 09:08:14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关于小升初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的作文》【第一篇】

  10判断句如何识别?

  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一般要用判断动词是来联系,如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些表示日子、天气、籍贯的判断句也可不用判断词是,如今天星期五明天晴天他甘肃人等。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主要指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翻译时,主谓之间要加上是。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者,也(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也(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者也(主语后面不用者,谓语后面连用者也)。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者,(主语后面有者,谓语后面无也)。如: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

  (5)用乃则即为等帮助判断。如: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6)不用者也。如:刘备天下枭雄。(《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用是表示判断,是较为晚起的。如:①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蛐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同学们还应注意如下几种特殊的判断句:

  其一,表示比喻。如: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战》)

  其二,表达较复杂的内容。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其三,解释原因的判断句。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11被动句如何识别?

  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这样的句子我们称为被动句。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不管哪种形式的被动句,我们在翻译时,都要在主语后面加被字。

  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主要有:

  (1)为表被动。如: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

  (2)为所表被动。如:梅花为寒所勒。(《西湖游记》)

  (3)见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徒见欺译为白白地被欺骗。

  (4)于表被动。如: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今译:而您被赵王宠幸。

  (5)见于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即不借助被动词,但意念上表示被动。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此句虽没有表被动的介词和结构,但主语帝是被动者。这是一种意念上的被动。今译:天帝被愚公的诚意所打动。

  12省略句如何识别?

  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古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二是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的古汉语中也可以省略,如主语、谓语的省略。碰到省略句,我们在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习惯上用括号表示。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常见的有:

  (1)省略主语。如:忠之属也。(《曹刿论战》)该句省略了主语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种做法。今译:(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如:①投(之)以骨。(《狼》)这句省略了动词的宾语。今译:把骨头扔给(狼)。②君与(之)俱来。(《隆中对》)这句省略了介词的宾语。今译:你和(他)一起来。

  (4)省略介词。如:①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今译: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②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今译: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

《关于小升初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的作文》【第二篇】

  25怎样捕捉诗词中的特定意象?

  经过人们长期的使用,约定俗成,有些事物被赋予了某种比较固定的含义,如:一见杨柳,我们马上想到的是送别、离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够凄清吧;一见梅花,我们想到的是坚贞、高洁,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何等的不畏严寒;一见圆月,我们联想到的是思念,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多么的深沉!

  只有了解了这类常见意象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才能快速、准确地理解诗词中特定意象的含义,并进而把握诗词的感情。

  比如落花。这一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是面对落花,感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如: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再如杜鹃。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布谷。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模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也有用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的。如: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金陵驿》)

  又如燕子。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临江仙》)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人事变迁的寄托。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另外,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还有: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以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感恩多》);以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以梧桐写凄凉悲伤,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等等。

  26解答文言题目,有哪些特定的临场技巧?

  最大的技巧应该是多读几遍原文,争取读懂原文,尤其是碰到课外语段。在此基础上做题,应该八九不离十。

  其次,应该关注题目、作者、注释等。完成文言诗词鉴赏题更是如此。唐朝朱庆馀写过一首《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初看是写一个新娘子新婚第二天清早拜见公婆的紧张与不安,但结合诗题仔细分析却发现不是这么回事。诗的题目暗示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即诗人在向张水部(张籍)探问,自己这次考试有把握吗?

  第三,完成词语(实词和虚词)题,一定要有联系上下文的意识。你吃不太准的字词,放在上下文里,或许就会得出答案。比如,2008年江苏南通题要求解释将三军,使士卒乐死中将的意思,联系上文,不难看出,这里是吴起因为田文位居他之上而心怀不平,于是跟田文比功劳:率领三军,使士兵乐于效死拼命,敌国不敢打我国的主意,您比得上我吗?顺理成章地,将可解释为率领带领。

  (《语文报小升初版》326-330期)

《关于小升初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的作文》【第三篇】

  31如何关注诗文中的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但经过岁月积淀而成的传统文化却一直传承到了现在,散发着永恒的魅力。笼统地说,古代诗文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文化。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珍视它,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它,自觉地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让祖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更加发扬光大。

  首先,应当熟读背诵古诗文中的名句名段,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使之融化到自己的血液中。其次,用今人的视角认识、评价诚信、孝心、清廉等传统美德。第三,理解《礼记》中天下为公的思想。第四,体会从屈原开始,我国历代进步知识分子身上所凝聚的爱国主义文化传统。

  另外,传统节日与民风民俗等也是古代诗文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同学们应在平时学习诗文中有意识地予以归类、积累。

  32怎样在诵读中丰富审美体验?

  谢冕说,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而诵读古代诗文,则能大大丰富我们的审美体验。

  读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我们体会到一种抑扬顿挫、音韵和谐之美。

  读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我们体会到一种四季景色之美。

  读霜叶红于二月花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我们体会到一种热烈奔放的秋色之美,体会到一种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

  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我们体会到古代仁人贤士心忧天下的胸怀。

  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我们体会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读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感受到一种动人的思乡之情。

  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我们体会到一种朋友深情。

  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领略到壮观雄奇的塞外风光。

  诵读中融入感情,进入诗词特定情境,相信你定能收获一份独特的审美体验,体悟到作者的情怀,并进而成为自己的人生积淀。

  (《语文报小升初版》326-330期)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uowen/jingpin/44640.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关于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妙法小贴士的作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