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春愁》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22 21:01:24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春愁
作者: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强看山中,强的意思是:  。它表现了诗人    的感情。(2分)
(2)读了这首诗,令人联想到初中课本中学过的唐朝诗人   写的《春望》一诗,诗的颔联       表达了与丘逢甲《春愁》诗同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2分) 不忍心(强忍悲痛)。为祖国的山河破碎而痛苦万分。
(2)(2分) 杜甫(1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分,不分小句,每错、 漏、添2字扣0。5分,扣完为止)。

翻译赏析

《春愁》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热泪将流。台湾的四百万同胞齐声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国宝岛被割让的日子!
注释
①潸:流泪的样子。②四百万人:指中国台湾当时总人口。③去年今日:指1895年4月17日,清王朝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中国台湾割让给日本。

【作品鉴赏】
《新雷》诗人痛定思痛,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深情,表达了诗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情感及心声

这首诗作于1896年春,即《马关条约》签订一年后。诗人痛定思痛,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深情。春天本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草绿林青,百花争艳,连春山也显得格外妩媚。但诗人为什么觉得春愁难以排遣,以致勉强地观看春山也毫无兴致呢?这是因为诗人始终未能忘记去年春天发生的那件令人痛心疾首的往事。台湾本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诗人生于斯、长于斯,想不到满清卖国政府竟将它割让给了日本。这是对台湾人民的无耻出卖,也是台湾人民的奇耻大辱。回想起这一惊心动魄的惨剧,诗人怎能不愁情满怀、怆然泪下呢?“情能移景,景亦能移情”(吴乔《围炉诗话》)此时诗人被迫离开故乡,看见大陆的春山,联想起故乡台湾的——那片被日寇侵占的土地,自然触景伤怀了。春愁难遣,看山落泪,正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和故乡山水的热爱。末两句诗中,诗人又用逆挽句式描述了去年今日台湾被割让时,四百万台湾人民同声痛哭,俯地悲泣的情景。这一催人泪下的情景生动地表明了全体台湾人民是热爱祖国的,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这一角度讲,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又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这主要是由于诗人与自己的人民同呼吸,共爱憎,泪洒在一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首诗的动人,主要是因为它真实而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的情感和心声。

作者简介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汉族,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祖籍广东镇平(今广东蕉岭),1864年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18...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9315.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春愁》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