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22 17:06:34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作者: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1)城上风光莺语乱一句的乱字用得很贴切,请作简要赏析。(3分)
(2)下片最后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3)词的上片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4)本词最后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3分)乱写出了莺啼叫的热闹,和下文的春拍岸一起,描写了一幅春光明媚,美景无限的画面。(1分)而群莺乱啼已是暮春天气,这里也暗含春光将尽之意,(1分)作者用乱字也出了心中的那份忧虑,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飞逝,生命无多的感伤之情。(1分)
(2)(4分)对比(1分);同样是芳尊,以前是厌恶,现在则是喜欢到惟恐浅。(1分)写出了作者借酒消愁的情状,(1分),抒发了被贬黜罢官后内心痛苦无奈心情。(2分)最多给4分。】
(3)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城上莺歌嘹亮,风光无限,城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作者以明丽热闹的景色反衬自己凄黯的心情。(若从绿杨芳草几时休入手分析反问手法,可酌情给分。)
(4)结尾这两句抒写诗人生命无多的垂暮悲怀。岁月流逝,容颜衰老,览镜而惊叹,往昔多病厌酒,如今却只有借酒浇愁,不惜一醉。既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的心境,又隐约地显示了诗人对生命的留恋。

翻译赏析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城上春光明媚莺啼燕啭,城下碧波荡漾拍打堤岸。绿杨芳草几时才会衰败?我泪眼迷蒙愁肠寸断。
人到晚年渐觉美好情怀在衰消,面对鸾镜惊看红颜已暗换。想当年曾因多病害怕举杯,而如今却唯恐酒杯不满。

注释
⑴玉楼春:词牌名。《词谱》谓五代后蜀顾夐词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欲晚”句;欧阳炯起句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因取以调名。亦称“木兰花”、“春晓曲”、“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等。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⑵莺语:黄莺婉转鸣叫好似低语。
⑶拍岸:拍打堤岸。
⑷鸾镜:镜子。古有“鸾睹镜中影则悲”的说法,以后常把照人的镜子称为“鸾镜”。朱颜:这里指年轻的时候。
⑸芳尊:盛满美酒的酒杯,也指美酒。

【作品鉴赏】

《玉楼春·城上风光莺语乱》钱惟演以极其凄婉的笔触,抒写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伤
此词写得“词极凄婉”,处处流露出一种垂暮之感。
词在上片前两句写景,意思只是说,城头上莺语唧唧,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是一派春景。作者在这里是借景抒情,而不是因景生情,因此用粗线条勾勒春景,对于后面胡遣怀抒情反而有好处,因为它避免了可能造成的喧宾夺主在毛病。另外,作者对景物描写这样处理,仍有一番匠心在。首先,这两句是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描绘春景,这就给人以动的感觉。其次,又斟酌字句,使两句中的听觉与视觉形成对比,看的是风光、烟波之类,显得抽象朦胧;听的是莺语、涛声,显得具体真切。这样的描写,正能体现出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并非着意赏春,而是一片春声在侵扰着他,使他无计避春,从而更触发了满怀愁绪。况周颐在《惠风词话》中有一段颇有见地的话:“词过经意,其蔽也斧琢;过不经意,其蔽也褦襶。不经意而经意,易;经意而不经意,难。”钱惟演的这两句正是进入了“经意而不经意”的境界。

《玉楼春·城上风光莺语乱》钱惟演上片伤春,下片写人,词中充满绝望后的浓重感伤色彩
下面两句开始抒情,绿杨芳草年年生发,而我则已是眼泪流尽,愁肠先断,愁惨之气溢于言表。用芳草来比喻忧愁的词作很多,如“芳草年年与恨长”(冯延巳《南乡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些句子都江堰市比钱惟演的来得深婉,但同时又都没有他来得凄婉。从表现手法上讲,用绿杨芳草来渲染泪眼愁肠,也就达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这两句是由上面两句对春色的描写直接引发的,由景入情,并且突作“变徵之声”,把词推向高潮,中间的过渡是很自然的。
下面的前两句仍是抒情,不这比上片更为细腻,“情怀渐觉成衰晚”,并不是虚写,而是有着充实的内容。钱惟演宦海沉浮几十年,能够“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见欧阳修《归田录》),靠的就是刘太后,因此,刘太后的死,对钱惟演确实是致命的一击。一贬汉东,永无出头之日,这对于一生“雅意柄用”的钱惟演来说,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痛苦,当时的情怀可想而知。“鸾镜朱颜惊暗换”,亦徐干《室思》诗“郁结令人老”之意,承上句而来。人不能自见其面,说是镜里面而始惊,亦颇入情。这两句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来感叹老之已至,充满了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玉楼春·城上风光莺语乱》钱惟演在遣词造句上未脱尽粉气,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一般特征
最后两句是全词的精粹,收得极有分量,使整首词境界全出。用酒浇愁是一个用滥了的主题,但这是运用得却颇出新意,原因正在于作者捕捉到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形成强烈对照,写得直率。以全篇结构来看,这也是最精彩的一笔,使得整首词由景入情,由粗及细,层层推进,最后“点睛”,形成所谓“警策句”,使整首词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境。有人曾经把这两句同宋祁的“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加以比较,认为宁祁的两句更为委婉(见杨慎《诗品》)。这固然有些道理,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两首词所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宋祁是着意在赏春,尽管也流露出一点“人生易老”的感伤情绪。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明快的。而钱惟演则是在因春伤情,整首词所抒发的是一个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情。从这点说,两者各得其妙。其实,词写得委婉也好,直露也好,关键在于一个“真”字。“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蕙风词话》卷一)这是极有见地的议论。
这首遣怀之作,在遣词造句上却未脱尽粉气,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等,颇有几分像“妇人之语”实际上它只是抒写作者的政治失意的感伤而已,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一般特征。
【名家点评】
宋代胡仔:侍儿小名录云:“钱恩公谪汉东日(指钱惟演晚年谪随州),撰《玉楼春》词曰:‘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往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每酒阑歌之,则泣下。后阁有白发姬,乃邓王歌鬟惊鸿也。遽言:‘先王将薨,预戒挽铎中歌木兰花引绋为送 。今相公亦将亡乎 。’果薨于随州。”(《苕溪渔隐丛话》卷二)
宋代黄升:此公暮年之作,极凄惋。(《花庵词选》)
明代李攀龙:“妙处俱在末结语传神。”(明吴从先《草堂诗余隽》引)
明代沈际飞:“芳尊恐浅,正断肠处,情尤真笃。”(《草堂诗余正集》)
清代张宗橚:公谪汉东日,撰玉楼春词,酒阑歌之,必为泣下。(《词林纪事》)

作者简介

钱惟演

钱惟演(962年-1034年9月3日),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大臣、文学家,吴越忠懿王钱俶第十四子,刘娥之兄刘美的妻舅。从钱弘俶归宋,历任右神武将军、太仆少卿、命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累迁工部尚书,拜枢密使,官终崇信军节度使...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9301.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