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汉朝时期的反腐败》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04-17 05:06:11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汉朝时期的反腐败

汉代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对官吏的考核,逐渐形成了以《上计律》,《考功课吏法》为核心的考绩制度。西汉对官吏考核分为两大系统:一是纵向的,中央考核郡、国,郡、国考核县,县考核乡、里、亭,这是上下级的层层负责制的考核,称为上计制度;二是横向的,是中央各部门,地方的郡、国、县的长官对所属僚佐的部门负责制的考核。汉律规定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西汉武帝颁布的《监御史九条》和《刺史诏六条》开始,正式把吏不廉,背公向私和阿附豪强,进行贿赂列为监察的重要内容,以后历代相沿不绝。

现在大家比较熟知的官员回避制度,就是初创于汉代。当时实行三互法,其内容规定: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临,有血缘关系或婚姻戚属关系的人,不得在同一部门或地区为官。后历代沿用并不断发展。同时,职务连坐始于商鞅变法时期,到了汉武帝时归纳为见知故纵之法,即对国家官吏实行连坐,上对下、下对上均承担连坐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如果对自己的上级或下级官吏的违法乱政行为知而不举则坐以同罪。东汉沿袭西汉法律,如建和元年(公元147年)下诏:长吏赃满三十万而不纠举者,刺史、二千石以纵避为罪。是说对赃官之贪行,刺史、郡守都负有纠举之责,如果失职,也要受到惩处。

我国最早的举报箱,是西汉赵广汉发明的。汉宣帝时,赵广汉出任颖川太守,受存钱罐的启发,令手下人制成形状象瓶子,口很小,可入不可出的器具,受吏民投书。有了这些举报箱,官吏和群众纷纷写信告密。赵广汉根据得到的线索,组织力量打犯,使奸党散落,盗贼不敢发,稳定了社会。赵广汉因此名声大振,升迁为京兆尹。

汉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汉武帝元封元年,鉴于惠帝在各郡设置的监察御史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把全国分了13部(部习惯上也称州),也即13个监察区,每部各监若干郡国,中央设13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部的监察事务。刺史的监察对象,一为地方官中的两干石官员,即郡及王国长吏;二为诸侯王:三为地方豪强,主要是防止他们横行不法,欺压乡民,扰乱地方安宁。这使任刺史者既能代表中央有效地行使监察职任,又咸劝功乐进,对强化监察是十分有利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汉代反腐败的措施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代以《上计律》,《考功课吏法》为核心的考绩制度是在对秦制继承和完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B.汉代初创的三互法, 后经历代沿用并不断发展,形成了现在大家比较熟知的官员回避制度。

C.汉武帝时实行见知故纵之法,开始对国家官吏连坐,上对下、下对上均承担连坐责任,实行责任追究。

D.汉武帝时期,把全国分了13部,每部各监若干郡国,中央设13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部的监察事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西汉对官吏考核分为纵向的上下级的层层负责制的考核和横向长官对所属僚佐的部门负责制的考核两大系统。

B.西汉武帝正式把吏不廉,背公向私和阿附豪强,进行贿赂列为监察的重要内容,以后历代相沿不绝。

C.西汉三互法规定: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有血缘关系或婚姻戚属关系的人,不得在同一部门或地区为官。

D.汉武帝时的见知故纵之法规定刺史、郡守对赃官之贪行负有纠举之责,如果失职,也要受到惩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律规定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由此可见汉代对腐败官员处罚十分严厉。

B.西汉赵广汉受存钱罐的启发,令手下人制成形状象瓶子,口很小,可入不可出的器具,受吏民投书,发明了我国最早的举报箱。

C.作为监察官的刺史的监察对象为郡及王国长吏、诸侯王、地方豪强,目的是防止他们横行不法,欺压乡民,扰乱地方安宁。

D.任刺史者既能代表中央有效地行使监察职任,又咸劝功乐进,使在各郡设置的监察御史很好地发挥作用,进一步完善监察制度。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49710.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汉朝时期的反腐败》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