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观祈雨》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28 05:07:32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观祈雨
作者: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1.说说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参考答案】
1.人们在龙王庙前敲锣打鼓,鼓乐齐鸣,举行祭祀仪式,以讨得龙王欢心,祈盼上天普降甘霖。
2.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将农民心急如焚地求雨和达官贵人悠哉观赏歌舞的场景并置,一方是心焦求雨以解决旱灾,一方是唯恐下雨咽了管弦,寄寓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达官贵人的愤怒。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


3、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答:一是采用对比写法,前两句写农民春早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二是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句(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抒写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寻欢作乐。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出诗外。


4.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第一句写春季旱情严重状况,交代祈雨原因。
B.第二句写村民水庙迎龙仪式,描述祈雨场面。
C.第三句写富人到处听歌看舞,希望旱情好转。
D.第四句写富人担心天阴下雨,影响乐器音质。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3分)
A.描述了水庙迎龙祈雨和朱门观看歌舞两种场面。
B.具体描写了村中贫富两类人的截然不同的心理。
C.描述观祈雨所见,反映了当时贫富对立的现实。
D.主要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在描写中蕴含着讽刺。

二:
①根据对桑条无叶土生烟一句诗的理解,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或短语。(2分)
诗人紧紧抓住春旱的特点:桑树无叶,故只有条;庄稼枯死,故只见土。再加上土地冒烟,更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的严重。________均受到严重影响。
②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①旱情(春旱) 养蚕(殖)业 农业生产
②本题只要抓住表达技巧(对比写法)和语言特色(语言含蓄,讽刺性强)两点作答,意合即可。
示例:一是采用对比写法,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二是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句(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抒写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寻欢作乐。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出诗外。



翻译赏析

《观祈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久旱无雨,桑树枝都长不出叶子来,地面异常干燥,尘土飞扬,土地好像要生烟燃烧;龙王庙前,人们敲锣打鼓,祈求龙王普降甘霖。而富贵人家却处处观赏歌舞,还怕春天的阴雨使管弦乐器受潮而发不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注释
⑴祈雨:祈求龙王降雨。古时干旱时节,从朝廷、官府到民间,都筑台或到龙王庙祈求龙王降雨。
⑵“桑条”句:写旱情严重,桑叶枯落,只剩光秃秃的枝条;土地久旱,尘土飞扬,仿佛燃烧冒烟。
⑶箫管:乐器名,此处指吹奏各种乐器。水庙:龙王庙,是古时祈雨的场所。
⑷朱门:富豪权贵之家。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后用“朱门”代称富贵之家。杜甫有“朱门酒肉臭”之句。几处:多少处,犹言处处。
⑸春阴:阴雨的春天。咽(yè):凝塞,使乐器发声不响。

【作品鉴赏】

《观祈雨》这是一首悯农诗,通过对久旱无雨时两种不同生活的描绘,揭露了当时的阶级对立和贫富的悬殊

此诗写观看祈雨的感慨。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水浒传》中“赤日炎炎似火烧”那首著名的民歌与此诗在主题、手法上都十分接近,但二者也有所不同。民歌的语言明快泼辣,对比的方式较为直截了当;而此诗语言含蓄曲折,对比的手法比较委婉。
首句先写旱情,这是祈雨的原因。《水浒》民歌写的是夏旱,所以是“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此诗则紧紧抓住春旱特点。“桑条无叶”是写春旱毁了养蚕业,“土生烟”则写出春旱对农业的严重影响。因为庄稼枯死,便只能见“土”;树上无叶,只能见“条”。所以,这描写旱象的首句可谓形象、真切。接着写祈雨。白居易就曾描写过求龙神降福的场面:“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黑潭龙》)所谓“赛”,即迎龙娱神的仪式,此诗第二句所写“箫管迎龙”正是这种赛神场面。在箫管鸣奏声中,人们表演各种娱神的节目,看去煞是热闹。但是,祈雨群众只是强颜欢笑,内心是焦急的。这里虽不明说“农夫心内如汤煮”,而意思已全有了。相对于民歌的明快,此诗表现出含蓄的特色。

《观祈雨》全诗语言含蓄,风格委婉,耐人寻味

诗的后两句忽然撇开,写另一种场面,似乎离题,然而与题目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说前两句是正写“观祈雨”的题面,则后两句可以说是观祈雨的感想。前后两种场面,形成一组对照。水庙前是无数小百姓,箫管追随,恭迎龙神;而少数“几处”豪家,同时也在品味管弦,欣赏歌舞。一方是惟恐不雨;一方却“犹恐春阴”。惟恐不雨者,是因生死攸关的生计问题;“犹恐春阴”者,则仅仅是怕丝竹受潮,声音哑咽而已。这样,一方是深重的殷忧与不幸,另一方却是荒嬉与闲愁。这样的对比,潜台词可以说是:世道竟然如此不平啊。这一点作者虽已说明却未说尽,仍给读者以广阔联想的空间。此诗对比手法不像“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那样一目了然。因而它的讽刺更为曲折委婉,也更耐人寻味。

【名家点评】

敖英《唐诗绝句类选》:徐子扩曰:讥切世情。
杨慎《升庵诗话》:与聂夷中二丝五谷诗(即《咏田家》)并观,有《三百篇》遗意。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三四句讥富贵人家全不知民生疾苦。旱甚至桑叶都枯,土亦生烟,则禾黍之槁死可知,而朱门之人尚恐春阴,致管弦潮润,有妨行乐,此辈不知楚何心肠,此诗人所以深痛而切讥之也。约本唐宗室之裔孙,能为此言,告时称其至行雅操,观此诗益信。

作者简介

李约

李约,唐宗室,字在博,一作存博。郑王元懿玄孙,勉子,官兵部员外郎。有画癖,闻一士人家有张璪所绘松石幛子,乃诣购其家,弱妻已练为衣裹。唯得两幅,双柏一石,嗟惋久之,作绘练记。以至行雅操知名当时。特精楷隶,并善画梅。又萧字为梁侍中萧子云壁书,李...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4892.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观祈雨》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