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16 05:08:35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3分)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3.这是一首抒情诗。作为封建士大夫的李白,他有远大的抱负,然而感到自己无力改变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读后,你认为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4.说说举杯邀明月的言外之意。
5.李白行乐须及春的思想,虽然带有消极成分,不值得称颂。但是,你能否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谈谈自己的理解。
6、赋予事物以感情,把描写的对象人格化,体现了作者想象的高超。你能够从诗中举出这样的诗句吗?

参考答案:
1.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2.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3.抒写自己孤独寂寞,以酒浇愁的苦恼。 
4.意味着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憎恶,或对权贵的讨厌。 
5.作者置身于当时黑暗的社会之中,我们不能忽略这一点而完全否定它。 
6.如:举杯邀明月、我歌月徘徊 

二:
1、在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本诗中 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答案: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三:
[思考与练习]
⑴解释词语:相亲:______ 解:_______ 徒:_________ 云汉:__________
⑵诗歌中最能表达作者孤独情感的词语是: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最能表现李白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词语是:___________ 、_________ ;表达李白醉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⑶相期邈云汉一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亲近我 理解,懂得 只是 天河
(2) 一 独 无 邀 伴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3)相约在遥远的天上仙境


翻译赏析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
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注释

1.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2.间:一作“下”,一作“前”。
3.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4.“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5.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6.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7.将:和,共。
8.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9.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10.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11.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12.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13.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作品鉴赏】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辨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近似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虽然像陶潜所说的“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
  诗人已经渐渐进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诗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好像在他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诗人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诗人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表现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孤独。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孤独、冷清的感受。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3592.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