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说清明
又是清明。“清明”是一个让人神清气爽、心旌摇动的词,不得不说。
作为节气,清明时节,气温变暖,细雨纷纷,地气还阳。《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春天的帷幕徐徐拉开,春风和畅,草木在潇潇的春雨中茂盛起来,燕啭莺啼,一派生机,正是春耕春播的大好时节,就像民谣说的,“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可见,清明对于农业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清明对于窝了一冬天的人们来说,更是喜不自禁。“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经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清明的春雨让诗人心中充满了喜意。于是,人们在“江上冰消岸草青”之时,“三三xx踏青行”,尽情享受郊外大自然的美景。
清明还是个节日。作为节日的清明,与纯粹的节气是有所不同的。节气是反映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节气的清明,古往今来歌咏的诗文多极,最著名的要算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了。歌咏节日的清明的诗文似乎不太多,但也有写得非常好的,如唐代诗人韩翃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作为节日,清明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沾了寒食的光,韩翃的诗也似乎透露出了这样的信息。清明作为一个节气要比节日古老得多,两千多年前就有这个节气了。而作为节日初始时间,应该是唐玄宗二十年的事了,皇帝诏令天下:“寒食上墓,礼无经文,近代相传,寝以成俗。士俗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正式废止了其他时间上坟,只允许在寒食节进行墓祭。而寒食又与清明相隔仅一两天时间,慢慢地人们就把清明当寒食而成为节日了。此前人们扫墓,一年之中有好多个日子:每月的初三、十五和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是都要到陵墓上去祭祀的。大概只有到了宋代,清明才成为祭祀先人的节日,宋代诗人的一首诗似乎可以作证:“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在一年的所有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但人们一般已不把冬至当作节日来过了。而“清明”,一直是让人神清气爽、心旌摇动的,不得不说。
清明踏青掃墓,缅怀先祖
清明踏青掃墓,缅怀先祖我们安排下一个出门踏青掃墓的好天 气。
上午,我随着家人一起回到老家崇武前垵村。爷爷首先带了我与哥二人去看大海,这时正在涨潮,遥望海天连在一起,海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缀,真让我心旷神怡。我俩兄妹在海滩上尽兴地追潮踏浪,玩得特别开心。
午饭过后,我们由七个家庭组成的家族近亲成员去掃墓,人多气旺!掃祭墓地有太太嬷、太公太嬷、太二、三叔公等坟。每到一处,大人们动手清理墓周杂草,小孩们献放五色纸钱,是给先祖们在阴间花用的。太公、嬤葬在崇武龙湖圆陵,前来掃墓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点香火、烧纸钱、鞭炮烟花声响彻天地:表达了人们对先祖祖辈辈的情感和悼念!!!
我每到一处先祖坟墓前面,都举起三根柱香,跪拜三瞌,默默地祷告:愿先人在天之灵安祥自在。佐佑儿孙我等平安、进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