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关于我毕业了的作文

精品作文 时间:2024-08-13 17:09:39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关于我毕业了的作文》【第一篇】

我毕业了

 小学毕业了,回想过去的美好时光,真的很舍不得 。毕竟同学之间已有了六年的深情厚谊,一起哭过,一起笑过,一起走过了六年的风风雨雨……  
 上完了小学中的最后一节课,有些同学和老师抱在了一起哭。我当时很不以为然,心想:“没什么大不了的,早点毕业多好啊。”直到我翻开同学录,看到那张毕业和影,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依依不舍”,想到了从今以后再也不能与同学、老师一起上课了,鼻子不禁一酸,眼泪“吧嗒吧嗒”的流了出来.点点滴滴的往事浮现在我眼前。  
 初三时,老师带着我们玩游戏、学知识;初三时,我会阅读没有拼音的小说;初三时,我班第一次开展了辩论会……初三,这小学时光的最后一年,我并没有好好珍惜.甚至到了最后一节课我都没有珍惜它,好恨自己,为什么如此虚度小学最后的一年?!  
  过去的时光已被微风吹散了,被阳光蒸溶了,但和同学老师在一起的美好回忆,会变成我生命深处的珍藏,永远珍惜,永远留恋。  
 蓦的,耳边回荡了一首歌“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  

《关于我闭上眼,就是中国的明天的作文》【第二篇】

[读清华征文比赛优秀作品]]我闭上眼,就是中国的明天

读清华征文比赛优秀作品]我闭上眼,就是中国的明天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朱自清[1]记于闻一多逝世之后

一个人的清华

从湖北的老家出来之后,仅十三岁的闻一多[2]踏入了清华学校的大门,从此这个名字与清华再也无法分开了。他见证了这所大学最初的发展,离开了又回来,回来了又离开,漂泊了半生,最终他的精神与灵魂也成为了清华的信仰和寄托。一生虽短暂,但是却灿烂得把整个时代都照亮了。

闻先生是沉郁的,正如清华一贯的冷静和锐利。他从来都不愿意卷入社会的大潮,而希望以一个学者的身份光荣我们的文化。从考入清华到1925年留美归来这十余年间,闻一多把自己浸没在艺术流派和文学思考之中,不愿意去过早涉及政治。从他接受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之后的作品,特别是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3]就可以发现,那种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就充斥在他的作品当中了。我自己曾经也像一个愤青一样抨击社会现实,认为社会病了,成了狄尔凯姆[4]口中的pathological society,但是闻一多的人生实践让我越发深刻得觉得“多学点基础知识,少谈些社会热点”这一点在一百年前和现在都没有变过。在一个社会急剧变革,一切价值都被推倒重来的时代,保持一颗沉静的内心,让自己变得深刻与内敛,是一种难得的品格,也是简约到了美的境界,是禅意和诗性的。在这片乌托邦似的乐园之上,流传的清净之气,也正是清华吸引无数学子的地方。闻先生留下的这种精神,让清华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之中,还能坚守一个社会的良心和底线。也正因为如此,清华里的每一个人把持着一份信念,用积极,健康的,会用饱满的热情去面对现在的每一天,坚信未来的美好。当我每天奔波在宿舍和教学楼之间的时候,虽然辛苦忙碌,却觉得很值得,却发现这样的生活很充实。和同学们一起坐在课堂上,聆听大师教诲,去思考,试问一个人的一生又能享受几刻这样的沉郁呢?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中,也只有这个乐园,才能给我提供这样的条件去放下自己的心,静静奋斗。也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出现。

但是他也恨,恨愚民之不争,恨民族之羸弱,恨苦难之深刻。于是他也要狂放,与鲁迅[5]、孙中山[6]、胡适[7]他们一样,他知道仅仅凭借自己皓首穷经度过一生,即使创造出再大的学术成果,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之下,于民族的崛起也于事无补。于是他便积极投身各种运动中,用笔斗争,创作了《一句话》这样的诗歌: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他始终在用激情表达对祖国的深情。同时,他本身就对自己的国家有着近乎宗教式的,新教徒一般的责任感,而抗战的爆发则更促成了他去全力为国家争取自由和独立。1937年,为了保存整个中国的启蒙火种,北京和天津的多所高校被转移到大后方,组成西南联合大学[8]。在从北京到昆明的大转移中,闻一多参加了历时两个多月、横跨湘黔滇三省共三千余华里的步行团。在这个过程中,对社会下层艰辛生活的真切了解,使他决心为国家奉献出自己最大的能量,他蓄须明志,发誓抗战不结束绝不剃去,表明坚持到底的决心。因为这样的精神的指引,后代的清华人永远是心系社会,忠于国家的。志愿活动,义务服务,去中部,去西部,去高原,清华的学生总是走在最前沿,不会退缩,不会软弱,他们也成为了一代代建设祖国的栋梁。清华人有的是一种气质,这种气质正是源于从闻先生就流传下来的一种深刻的社会义务感。

这是闻一多一个人的清华,这是他一个人心路历程。但这种沉郁静谧的性格和狂放二元交织是那个时代清华人的特征,也是那个年代整个中国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他们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该转向何方,一方面他们是历史的书写者,受过传统文化的浸淫也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文化,担负着启蒙的重任;一方面他们又是社会中最清醒的中坚力量,必须要依靠他们去从事社会变革。“出世”与“入世”这样的古老命题,又一次摆在他们面前。有的人右转了,在书斋中作出了惊人的成就,像陈寅恪[9]、王国维[10];有的人左转了,成为时代巨变的推动者。但是只有闻一多把学术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创造出人生的精彩诗篇。他曾希望在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之后,能再潜心研究自己的专业,但是这样的愿望永远也没有实现。

这也是那个年代里,所有知识分子的共同悲哀。

这也是中国的悲哀。

可是他们不会放弃,一批批人倒下后,又有更多的人投入到了这场变革当中。

跃入永恒

走过清华礼堂,看到闻一多先生的塑像,总是深邃而又战斗着的表情。他在告诉我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他曾怎样坚忍过,怎样奋斗过。我始终认为,一个人是否能被人铭记,正是在于他是否敢于抗争并且坚持到了最后,哪怕失败了,也是一个英雄。

在大后方,闻一多越发觉得社会改造的无望。1943年是有标志性的一年,这年春天,蒋介石在昆明发售《中国之命运》[11]。闻一多一向是爱这个政府的,尽管这个政府有各种弊端,但是他希望它可以变好,可他更爱自由和民主,专制主义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他毕其一生也在批判中国古代绵延千年的封建专制。可是蒋介石明明宣扬的就是国民党专制、个人专制,摒弃一切其它社会思想和组织方案。该书公开提出反对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暗指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新式封建与变相军阀”[12]。闻一多这样写道:“《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在我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跳,我们的英明的领袖原来是这样想法的吗?五四给我的影响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向五四挑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 从此他不再站在幕后,而是勇敢走到台前,成为了民主与自由的斗士。

他是不屈服的。1946年6月18日,他就签署了绝不接受美国援助面粉的声明书[13]。7月11日,李公朴[14]被暗杀后,在7月15号的追悼会,闻一多也走到了人生的最璀璨的一刻。《最后一次演讲》[15]的每一个字都像刀一样插在国民党的心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特务们终于胆怯了,他们不会想到,一个大学教授竟然有如此大的能量,他们也不会想到,学生们竟然能如此团结,一二一[16]的血腥镇压丝毫没有浇灭他们的民主热情。会议还没有结束,他就被特务带走了。

随着一声枪响,他跃入了永恒。

我看到在那天枪响之后,无数灵魂的觉醒。我想到孙中山先生的“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中国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革命之后,终于也要迎来胜利和未来了。

他闭上眼,却看到了中国的明天

我想,清华到今天也还铭记这样一位先驱,与他的战斗精神的绝不屈服是绝对分不开的。当他的那个时代渐行渐远的现在,他孤单的背影却越发清晰,引领着清华的每一颗虔诚的心。

他是清华的光荣。

他是中国的良心。

[1]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号友三,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3] 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

[4] 狄尔凯姆,emile durkheim (1858-1917)。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等。狄尔凯姆为社会学确立了有别于哲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独立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

[5]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6] 孙中山(1866.11.12~1925.3.12),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XX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XX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8] 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25日开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9]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

[10]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11] 中国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陶希圣按照蒋介石的授意撰写,1943 年3月以蒋介石的名义出版的论著。

[12] 摘自百度百科。

[13]《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

[14] 李公朴(19XX年11月26日~1946年7月11日),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教育家。后遭遇特务暗杀。

[15]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闻一多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16] 解放战争时期第一次大规模的以学生群众为主的反内战争民主运动。1945年11月25日,昆明西南联大等四校师生5,000余人举行反内战时事晚会,次日,昆明学生3万多人罢课抗议。12月1日,国民党军警特务冲进学校,鸣枪、投掷手榴弹,死亡师生4人,伤20余人。

《关于我不等待的作文》【第三篇】

我不等待作文

等待梦里花开

那夜花开,星光满载,我却没有细看。

如今花残,星光依旧,我追悔莫及。

风吟细细,雨舞翩翩,红消香断。

失去了,眷恋着,我在梦里等待花开。 题记

突然开始怀念花开。粉色的樱,蓝色的龙胆,堇色的熏衣草,由近而远,延伸向远方天空的尽头。我是一个孤独行走的孩子,沿着这条细细的路,嗅着花的芬芳,倾恋在身后影子遮住的过去。头顶是纷飞樱花的绚烂,手边是宁静龙胆的幽忧,身旁是淡愁熏衣草的温柔,我像只蝴蝶,在这里迷失。乱红飞过秋千去,任罗幕轻寒,我只觉伫倚危楼,风吟细细。

我已经想不起何时见过花开了,只是依稀记得那片延伸向地平线的绚彩。花开好美!我像个朝圣的人,虔诚地对着花儿们,闭上眼,双手合十,涤洗着自己的灵魂。我听见花儿们在笑,笑得那么开心,笑声像银铃一样悦耳。

童年,是童年!那个稚嫩的我,那个在昏黄的路灯下驻足的我,那个在雨中惊艳花开的我,等待再次回归。

我是一个孤独行走的孩子,忘却了脚下细细的路,向往着花的芬芳,倾恋在身后影子遮住的过去。

细数着绳上的结,细数着每一天,时光的影子映在墙上,泛起一层淡淡的黄,是旧相片的黄,是旧书页的黄,是镌刻着童年的黄。时间的足印留在墙上,我的童年留在脚下的石阶,不会回来。

我是一只蝴蝶,在天空里迷失,安静地飞。

是谁在风中牵着我飞?这双手,是那样的温暖。

是谁在雨中领着我飞?这声音,是那样的轻柔。

是谁,是谁,让我如此眷恋,不愿再飞?

我是一只在时光里迷失的蝴蝶,扑善着翅膀,带着轻轻的仰望。忘记了春天的花,忘记了夏天的潮。我飞不过沧海,等不到桑田,听不见泉水溅溅。在时光与记忆里,我忘记了路,偏离了航标。

花开了,门开了,耳边是早已忘却的旋律。风在吹,吹皱一池春水,吹舞一片芳菲。阳光暖暖地照,我快乐地飞。

花醉了,门睡了,月色像溪水在流淌。弦断了,歌断了,谁人听?伫立伤神,谁与话凄清?星儿伸出手,我奋力地飞。

花未了,门却关了,风筝在云畔留恋。饮尽中山之酒,蓦然回首,惟见杨花过无影。又是雁去雁归,我等待轻鸿,却又不知牵念着谁,迷茫地飞。

是雨,潺潺的雨,打湿了门扉。

是雨,潺潺的雨,凉透了花飞。

雨声低吟,碰破了湖水,我无力去飞。

不会留恋,不再留恋,那沉睡的荷塘。任凭风吹,我无力去追。

我是一只在星空里迷失的蝴蝶,披着淡淡的星光,忘不掉心里的忧伤。看月儿黯然残缺,看月儿拉成满弦,看月儿挂在树梢寂寞,看月儿沉入大海摇情。我流零在星空里,渴望成为真正的自己,排斥着尘世的矫情。星光也无法驱散我的忧伤。

黑夜总是翩然而至,又悄然离开。眼睛只看到了结果,看不到自己永远处在过程之中。

星星像花儿一样盛开,穿透了层层的雾霭。秋阴不散霜飞晚,遮不住它的笑颜;一点轻寒对无眠,抹不去它的清恬。星星在天空中盛开,万紫千红齐聚,虽然不是永恒,却也长久。它们生于安详,逝于灿烂,一生绽放。

星星像花儿一样流荡,随风而飞。去向天空的尽头,路偏离了预定的方向。渐行渐远,渐行渐远,夹角依旧,却早已远离了终点。似水流年,视线里出现了好多人,又淡去了好多人。我仰望天空,星儿笑靥依旧。我迷惘在星空下,思恋着曾经的歌。

星星像花儿一样忧伤,将心事悄悄埋藏。泪水迷蒙了星星的光,迷乱了花的芬芳。云翳在增加,空气里似乎弥漫着微咸的潮湿,月儿也躲进了云罅。那一道天外的光芒悄然落下,晶莹剔透,一闪即逝,像美丽的笑,也像泪落的伤。莎扬那拉,莎扬那拉,天空中的水莲花!星光淡去了,黎明来了,我又回到孤独了。

是雨,泠泠的雨,溶释了月下的银沙。

是雨,泠泠的雨,寥落了朵朵星花。

雨声呢喃,流年远去,醉了由他!

流星像一叶小小的白船,划破了月,划落了花。

我是一只在梦境里迷失的蝴蝶,沉没在流霞,等待早已远去的列车。轻落在那一淼晶莹的水,找寻着溶在水里的花香。翅膀湿了,是眼泪的冰凉,沉沉的。我飞不起来,在星空下想象天际的花。也许明天,我会成为湖里最美的花,在蓝蓝的湖里,做着蓝蓝的梦。我会梦见金色的翅膀,带我自由地飞。

如梦,如梦!时间抛弃了我,匆匆向前;流星抛弃了我,一闪就灭。我徘徊在路口,看着车来车往,不知所措。童年,不会回来的童年,像樱花的雨,美得让人心碎。青春的阳光在它面前,是那样的苍白。

是梦,是梦!忘记了季节的变幻,忘记了沧海桑田,沉醉在夜空下,不愿醒来。雨落的街,杨花飞尽,湿透了思念的碎片,碰断了记忆的弦。龙胆依旧开放,在银河铁道两旁,如星星一样单纯而灿烂。

迷梦,迷梦!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怨花逝不在秋!任熏衣草的颜色在手心里蔓延,就这样迷茫在门前。半开的门扉,我却没有勇气去推。猜想着门扉后的永远,锁住了所有的昨天。

是雨,蒙蒙的雨,牵着我走进花香。

是雨,蒙蒙的雨,洗去了所有花香。

雨声破碎,只留给我一地花殇。脸颊上的一点微蓝,是琴弦上的霜。

我是一个孤独行走的孩子,沿着这条细细的路走向天空的尽头。怀念着盈袖的花香,倾恋在身后影子遮住的过去。

我是一只迷失的蝴蝶。弦断音离,我泪落如霰;雨声叮零,我却听不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愀然无语,空对银丝缕缕。

花落了,雨停了,天空还是那么蓝。

门关了,星暗了,绳结依旧映着黄。

梦醒了,梦碎了,曾经的芬芳,再没有了,再没有了。

我是一个无知的孩子,在昏黄的灯光下驻足,眺望着天空的尽头。我在等待花开,我不会逃避花残。

我是一只懵懂的蝴蝶,在雨中吃力地飞,飞向地平线的尽头。我在找寻花开,我不会逃避花败。

花开花落自有时。只是无可奈何花落去,闲庭梦见,无力挽留,空余叹息。我不需要蜂蝶纷纷,不需要百花成蜜,惟愿随花飞向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

什么都不懂是不是比什么都懂要好?无知无邪的人是不是比智者贤人还要幸福?我不知道,但我觉得是。

大人们的世界好无聊!没有梦,没有花,没有笑声。大人们看不到头顶天空的奇妙,看不见星星的笑靥,听不见夜空中无数小铃铛摇响的暖暖祝福。他们宁愿每天忙忙碌碌地为所谓的生计奔波,也不愿看看夕阳,却又抱怨生活无趣。他们隐没了真实的自己,却又埋怨其他人不理解自己。

大人们丢掉了手边的小小幸福,追求着俗世的名利,忘记了曾经的花开。他们指责我整天生活在自己臆造的不存在的世界。我只是淡淡的回答:至少我在做真正的自己。作为真正的自己活在世上,我问心无愧。

大人们不了解孩子。像孩子一样生活并不是架空自己,而是率真地成为自己。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会用它看见光明。时光给了我们每个人每天一次的夕阳,又有多少人驻足呢?

像孩子一样活着,与其说这是一个缥缈的梦,不如说这是一个无奈的梦。

让人不能自拔的梦魇!

是花儿在梦中盛开,我在童年等待雁来。为什么长大了就不能回去?为什么人情里常常充斥着虚伪和麻木?为什么我不能像孩子一样抖落枷锁,随风万里,重觅幽香?

是花儿在梦中盛开,我在等待童年归来。金色的光笼在心头,我循着记忆找寻花香。可是时间的门早已紧锁,我失去了稍纵即逝的年华。如此无奈,如此不甘,却无力变更。

花会再开,童年却不会再来。我眺望天涯,固执地等待门扉再开。

即使永远没有那一天。

何时才能再见花开?看那片延伸向远方天空尽头的绚彩,倾恋在身后影子遮住的过去。

一直在怀念花开!风吹乱头发,夹杂着花的芬芳。

何时归来,何时归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怎能忘怀,怎能忘怀?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uowen/jingpin/220227.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关于我毕业了的作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