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关于小学三年级日记一则的作文

精品作文 时间:2024-06-13 17:06:11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关于小学初三日记一则的作文》【第一篇】

小学初三日记一则

2008年7月20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我在阳台上观察仙人球的样子。碧绿的仙人球,生满了刺,是那么的硬,密密麻麻,像是无数的钢针。春末初夏,仙人球身上的花苞,说来也奇怪,仙人球的的花很有“秩序”总是两朵一起开,像是一对孪生姐妹,又很像小姑娘头上扎着的两只蝴蝶结,仙人球的花,洁白无瑕,就像美丽的仙女,穿着洁白的连衣裙,一边在翡翠的舞台上跳着婀娜多姿的舞蹈,还一边从白色的连衣裙上,洒下令人陶醉的芬芳。从那时起,我就很喜欢仙人球了!别看仙人球不什么好看的花,可生命力挺顽强的呢!你种下仙人球之后不用施肥,有时候许多天也不浇水,它照样顽强的生活下来,照样子长的很壮实啦!

《关于小学生必背古诗的作文》【第二篇】

小学生必背古诗

初三上学期

咏鹅春晓

唐骆宾王唐孟浩然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风

唐李白唐李峤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江上渔者池上

宋范仲淹唐白居易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游子吟忆江南

唐孟郊唐白居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能不忆江南?

回乡偶书敕勒歌

唐贺知章南北朝民歌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初三下学期

古朗月行登鹳雀楼

唐李白唐王之涣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所见梅花

清袁枚宋王安石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望庐山瀑布村居

唐李白清高鼎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早发白帝城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0页,当前第112345678910

《关于小学生材料来源调查分析的作文》【第三篇】

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调查分析


  一、调查的目的、对象和形式
  《大纲》明确指出:学生作文要“有具体内容”,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人手”。小学作文的训练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小学阶段的整个作文训练要求。从“内容入手”才能达到学生作文“有具体内容”,“从内容人手”就是让学生认识事物、认识生活,了解、认识要写的内容,在表达之前,对作文材料有所选择。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概都有所知,然作文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习作材料贫乏、内容空洞大多雷。其原因、结症在哪里?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因素是什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过研究分析认为:作文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选材能力。只有解决了“写什么”言之有物的问题,才有可能进行“怎么写”言之有序的训练。而且选材能力的培养贯穿着整个小学阶段,是一个有计划、有层次的训练过程。为了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和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调查分析和对策研究,拟为两步进行:第一步对学生作文材料来源作调查分析,研究对策;第二步对学生获取材料后如何表达作调查分析,研究对策。本文是第一步的实施情况,我们是在第一学期的后半时进行的,调查对象是小学初三学生共115名。调查时采取了个别座谈、察看学生习作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二、问卷的编制和调查结果
  为了全面真实了解情况,我们从行为、实事、态度几方面设计编题,根据小学生实际而采取了封闭问卷形式。调查表如下:
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调查表

姓名: 班级: 时间:
1.你订有作文类刊物吗?有———无——。
2.你是否有写日记的习惯?有———无——。
3、你对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和经历的主动写作文吗,写——,不写——·
4.活动前老师就要作文,你认为怎样,喜欢活动害怕作文------,
讨厌作文玩不开心-------。
5.你作文中所写内容是自已经历的———看到或听到的——。
看书获得的——。
注:此表只用/符号表示,每题只选一项要真实填写。

此表设计上姓名旨在和平时情况对照。几个问题的设计是想了解学生在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方面获取作文材料的情况,和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认识的敏锐程度,以及积累表达方面的情况。
调查结果:
题号 问卷结果
1 、订有刊物的4 9 人占4 2 . 6 % , 没订刊物有6 6 人占5 7 . 4 % 。
2 、主动写作文的8 人占7 % ,不主动写作文的1 0 7 人占 9 3 % 。
3 、写日记的2 8 人占2 4 . 4 % ,不写日记的8 7 人占7 5 . 6 % 。
4 、喜欢活动害怕作文的1 0 0 人占8 7 % ,讨厌作文玩不开心的1 5 人占1 3 % 。
5 、写以历的 7 2 人占 6 2 % ,看到听到的 2 3 人占 2 0 % ,看书获得的2 0 人占1 7 . 4 % 。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对策
  从如上调查结果及座谈和察看作文情况来看,学生作文材料贫乏,内容空洞的原因便一目了然。关键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眼皮底下的材料视而不见,不会发现捕捉有价值的写作材料,更不要说对事物的敏感和认识分析了。
  ①学生作文材料的来源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作文材料同样也源于生活。他们的生活内容、生活范围决定了其习作的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范围相对比较狭窄,主要生活在家庭、学校之中。社会活动较少,对社会现象也只是表面的感知,用自己的是非观做简单的评价。正是由此习作中才显出童真童趣,学生眼中的世界反映了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一般,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范围、写作内容和 文章类型如下:
来源范围 写作内容 文章类型
家庭 长辈、同辈、同学、老师、各行各业 写人
学校 参观、游记、活动、游戏、各类事情 记事
社会 植物、动物、器皿、物品、任何物体 状物
自然 环境、现象、风景、风情、大千世界 绘景

  由此可见,学生习作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在他们的生活圈内写作素材并不贫乏。可以说眼前即材料,身边即作文。只要动笔,生活这座室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为什么作文效果不如人愿呢?归根结底还是学生不会选材,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
  ②选材能力构成因素
  选材能力是一种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包括对事物的敏感注意力、观察力、想象、思维等因素。概括起来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选材能力:
1、 感知事物能力
2、观察事物能力
3、分析认识事物能力
4、积累材料能力
5、筛选剪裁的能力

  在这几项能力之中,感知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开端,没有感知人就不可能认识客观世界。而感受性又是因人而异的,表现在灵敏程度的不同。观察是分析认识事物的前题,没有深入细致的观察,就抓不住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联系;也就无法认识其本质意义。积累是写作
的基本功,没有积累就无法选择,更谈不上对事物的深入研究,写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筛选剪裁是运用材料的能力。显而易见选材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气呵成,而是一个有阶段,有层次的训练过程,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各阶段要明确训练重点。
  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从这次调查结果看,高年级作文训练仍要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特别是对刚进入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更应如此。
  A、培养良好写作习惯,训练感知观察捕捉材料的能力。
习惯的养成可使人终生受益。大凡作家都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三十卷,就是日积月累用树叶写成的巨著。从调查看学生主动作文和有日记习惯者甚少,这怎么能提高写作水平呢?我们的作文训练每期8篇文章,太少。而且在教学当中读、写分离现象较为严重,到基础训练时才讲作文,再加上指导不得法,作文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学生对身边能发生的事,常常是熟视无睹吗?其实并非如此。调查中可知,作文中写自己经历的、看到、听到的所占比例并不少,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同样表现出关切、热情、激动。然而,事情过后也就烟消云散了。这是符合儿童观察、思维特点的:无意识占了主要地位,情绪性又十分突出,轮廓性更加明显。他们在感知、观察事物时常常是被动的,受情绪支配的,缺乏精细的分析、辨别。粗略而笼统地一看了之。
   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要注意激发兴趣,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有意注意,从多方面去感知事物,使之感受性不断地发展、完善。养成处处留心,遇到事物都要问是“为什么”的习惯。培养观察习惯,教会观察方法,学会如何分析、思维。采取措施训练积累习惯。要勤写多练,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日记不仅可积累写作素材,锻炼写作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分析、认识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纷繁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价值的写作材料,学会捕捉写作素材。
  B.扩大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
  从调查看学生阅读量小且面窄,仅局限在语文课本中,这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是极为不利的。阅读是写作的前题和基础,是间接的观察。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了。”一代大师,如是说,那只有多读、多看了。多读多看不仅能丰富写作材料,更能提高认识水平,学习别人的方法。平日我们常说:“作文功夫在文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不去多读,平时无积累,作文何以倾吐?何况我们的小学生不可能什么都要去经历体验一下,可以说阅读是小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学习观察、表达的主要渠道。
对策:首先要有大作文观,不要仅局限在作文课堂上。开展读书、评书、心得、竞赛等各类活动,从培养兴趣入手,逐步养成习惯,教会学生徐特立老先生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摘记方法。在扩大阅读量,拓宽视野的同时,还要在辅导精读上下功夫,精读名家经典,学习方法,掌握规律,以达到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C、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写作素材
  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调查中可看出:学生既喜欢活动而又怕作文,这种心理是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究真原因:一是理解认识和教学艺术问题。过分地、单一地将活动的目的理解为单纯为了作文。而于活动前大加强调,造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二是对作文的要求过高,不能正确理解作文训练的阶段性,层次性和单元性,对每篇作文都以综合指标去衡量。学生作文只是习作练习,不是文学作品。不能要求过高、十全十美。要针对年级作文训练要求进行,达到本次训练要点即可。
  因此,在我们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中,首先要端正认识:活动不是为单纯的作文而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在活动前大加强调,而活动中不加指导。要克服学生惧怕的心理负担。巧妙地,有艺术性地加以引导,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观察习惯。其次,要准确把握作文训练要求,根据情况因人而异,逐步提高。活动一定大力开展,只有生活丰富了,才有取不尽的材料,写不完的内容。通过活动,学生获取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写什么”的问题解决了。训练“怎么写”才能得心应手。
  作文“从内容入手”无庸置疑,目前的放胆文、观察文、情境文、读写文,都是很好的方法,这是在一定思想理论指导下的结果。作文源于生活,不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就无法训练“怎么写”,抛开内容大讲技巧更不可取,只有把握作文教学规律,才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本文获郑州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uowen/jingpin/189504.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关于小学三年级日记一则的作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