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寄生草·酒》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23 05:08:57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寄生草·酒
作者:范康

常醉后方何碍,不醉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1)本曲主要运用哪两种写作手法?
(2)有人说,这首曲写得颓废,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试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
(1)反讽(语)和借用典故。
(2)全曲共7句,前5句皆围绕酒来写,把功名千古兴亡事虹霓志淹没在糟醅麯中,且后两句嘲笑屈原的迂阔,赞美陶潜的洒脱,给人以游戏人生之感。但从曲末借用屈原和陶潜的典故看,曲子应是激愤之余对世道的冷嘲,外表的洒脱正是愤世嫉俗心情的曲折反映。

翻译赏析

《寄生草·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经常喝醉又有何妨?就算不喝醉,又能作何想!这酒啊,渍坏了功名这俩字。将千古兴废大事都淹没在酒里,把冲天的远大志向也没理了。屈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却被人讥笑不识时务;了解陶潜的人,都说他做得好。
注释
⑴寄生草:曲牌名。
⑵方何碍:没有妨碍。
⑶糟腌(yān)两个功名字:将“功名”二字抛弃。糟腌:用酒或盐渍食物。
⑷醅淹(pēi yān)千古兴亡事:将千古兴废大事淹没在酒里;指但求终日一醉,不管古今兴亡之事。醅:未过滤的酒。
⑸曲埋万丈虹霓志:将远大的志向埋没在酒醉之中。曲:酿酒的酵母。虹霓志:指远大的志向。
⑹不达时皆笑屈原非:屈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被人讥笑为不识时务。
⑺但知音尽说陶潜是:了解陶潜的人,都说他的行为是对的。

【作品鉴赏】
《寄生草·酒》表达作者对人生厌倦,愤世嫉俗的强烈心情

此曲多嬉笑怒骂,看去似乎作者对人生已经厌倦,“但愿长醉不愿醒”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消极反抗。小令先以设问形式肯定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接着连用三个与酒相关的“糟腌”、“醅淹”、“曲埋”等词。把“功名”、“兴亡”、“虹霓志”全部予以否定,具有振聋发聩之力。视功名如粪土,宁愿在壶里乾坤中寻找生活的寄托,也不愿到名利场中去追腥逐臭。
长醉不妨于人生,不醉反而无所适从;功名事业、历史兴亡,以及个人的雄心壮志,统统为酒所掩埋销蚀;屈原不甘众醉而独醒,被招致非议;人人以陶渊明的喜酒作为榜样和同道。全篇无一句不扣合“酒”的主题,也无一句不以反语出之,从而表现出愤世嫉俗的强烈心情。

《寄生草·酒》喻示出历史的盛衰荣枯,本身就是一本糊涂账,不值得去分辨个明白
这首小令中间的三句鼎足对,素来为人们所称道。它以酒的三种附属物——糟、醅、曲配搭酒外的人事,句句形似无理,而细细体味,却又觉寓意无穷。试想“功名”两字真被“糟腌”了,那就只剩下酒气冲天,这不正说明功名本身味同嚼蜡、淡然乏味吗?同样,“千古兴亡事”淹没在酒醅中,浑浑噩噩,也喻示出历史的盛衰荣枯,本身就是一本糊涂账,不值得去分辨个明白。而虹霓般的冲天志向,在古人来说即是所谓“治国平天下”,如今为曲所埋,可见“虹蜺志”的内容本身也无异于腐渣。“功名字”、“兴亡事”、“虹蜺志”与糟、醅、曲等价,这是从字面上的一层理解。而从“常醉后方何碍?不醉时有甚思!”的醉酒意义来看,“糟腌”、“醅渰”、“曲埋”又都是主动行为,也就是在醉乡中可以淡忘、蔑视和放弃一切追求的意思。这三句鼎足对涵义相似,却横说竖说而无重复之嫌。这种在工整的对仗中逞示老辣尖峭的语言功力,是元散曲的一种习尚,也就是所谓“当行”的表现之一。清李调元赞誉本曲“命意造词,俱臻绝顶”,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的。

作者简介

范康

范康,字子安,元朝杭州人。明性理善,讲解能词章,通音律,作品有《杜子美游曲江》、《竹叶舟》等(现均存于录鬼簿)。...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9362.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寄生草·酒》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