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戏问花门酒家翁》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18 01:01:45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戏问花门酒家翁
作者: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1、《戏问花门酒家翁》勾画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请做分析。(5分)
2、说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你能另举几句具有这样特点的诗句吗?(6分) 
3、你在三、四两句诗中读出了神奇的诗味了吗?说说诗人是如何达成的。(4分)
4、结合全诗,简析本诗语言最突出的特征。(2分)

参考答案:
1、画面: 诗人蓦然领略了道旁榆钱初绽的春色和亲见老人安然沽酒待客,自己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驻足沽酒的场景。
  心情:作者小驻片刻,借醉人的酒香驱散旅途的疲劳,表现了他欣赏、享受这动人的春光与美好的人情之美的愉悦与欢欣。
2、①这首诗用口语化的诗歌语言,写眼前景物,人物音容笑貌栩栩如生,格调诙谐、幽默,明白如话;②结合诗句解说;③诗人为凉州早春景物所激动、陶醉其中的心情,像一股涓涓细流,回荡在字里行间。富有平实中见奇峭的韵味,给全诗带来了既轻灵跳脱又幽默诙谐的魅力。④课外举例: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杜甫《客至》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等
3、诗人以丰富的想象从道旁榆钱初绽的春色中抓住了动人的诗意,用轻松、诙谐的语调戏问了那位沽酒的老翁:老人家,摘下一串白灿灿的榆钱来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把生活化成了诗,使读者从中充分感受到盛唐时代人们乐观、开阔的胸襟。
4、不仅三、四两诗句,就连一、二两诗句,都突出地呈现口语化的特点,将眼前景物、人物音容笑貌写得栩栩如生,在虚实相映中显示出既平凡又亲切的情趣。

翻译赏析

《戏问花门酒家翁》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位老人家七十岁了仍然在卖酒,
将上千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
道路旁的榆荚看起来也很像一串串铜钱,
我摘下来用它买酒您可卖否?

注释
⑴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
⑵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花门口:指花门楼口。
⑶榆荚:榆树的果实。春天榆树枝条间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作品鉴赏】
《戏问花门酒家翁》具有口语化的特点,用浅近的语言描写眼前景物,格调诙谐轻松,是别具一格的小诗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生活抒情小诗,诗人在经历了漫漫瀚海的辛苦旅程之后,蓦然领略了道旁榆钱初绽的春色和亲见老人安然沽酒待客的诱人场面,他就在酒店小驻片刻,让醉人的酒香驱散旅途的疲劳,并欣赏这动人的春光。
诗的开头两句纯用白描手法,从花门楼前酒店落笔,如实写出老翁待客、美酒飘香的情景,堪称是盛唐时代千里河西的一幅生动感人的风俗画,字里行间烘托出边塞安定、闾阎不惊的时代气氛,为下文点明“戏问”的诗题作了铺垫。三四两句诗人不是索然寡味地实写付钱沽酒的过程,而是在偶见春色的刹那之间,立即从榆荚形似钱币的外在特征上抓住了动人的诗意,用轻松、诙谐的语调戏问了那位当罏沽酒的七旬老翁:“老人家,摘下一串白灿灿的榆钱来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诗人丰富的想象,把生活化成了诗,读者可从中充分感受到盛唐时代人们乐观、开阔的胸襟。
这首诗用口语化的诗歌语言,写眼前景物,人物音容笑貌栩栩如生,格调诙谐、幽默。诗人为凉州早春景物所激动、陶醉其中的心情,像一股涓涓细流,回荡在字里行间。在写法上,朴素的白描和生动的想象相结合,在虚实相映中显示出既平凡而又亲切的情趣。此诗语言富有平实中见奇峭的韵味,给全诗带来了既轻灵跳脱又幽默诙谐的魅力。

【名家点评】
杜确《岑嘉州诗集序》说岑参的诗“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此诗可见一斑。

作者简介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8730.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戏问花门酒家翁》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