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屡出》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16 09:02:13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屡出
作者:张謇

屡出真成惯,孤怀亦自遥。
小车犹择路,独木已当桥。
鹳影中霄月,蛙声半夜朝。
无人能共语,默默斗旋杓。

1.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中的犹已两字有何作用?(4分)
2.分析颈联鹳影中霄月,蛙声半夜潮的意境。(3分)

参考答案
1.小车犹择路,独木已当桥,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手法,道出自己犹如小车一般势单力薄,所要走的路就如危险难走的独木桥,但还是要选择道路,继续前行。犹,依然,突出了作者直面困难、苦苦追求的坚强信念;已,已经,表现了作者不怕艰险,坦然前行的非凡勇气。
2.明月当空,映出了栖息的鹳鸟的影子;夜半时分,蛙声、潮声清晰可闻。在这一联中,作者写甚也的所见所闻,以动衬静,突出了环境的寂静与冷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衬托出作者的孤独寂寞。

翻译赏析

《屡出》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经常外出已成习惯,独自一人也坦然逍摇;
小车之辈尚且会选择更好的道路而避开独木之桥,自己势单力薄,虽前途渺茫,但一往无前;
月影下,午夜时,鹳鸟飞过,半夜涨潮时分,蛙声一片;
既然身边无人能共语,只好像那杓星一样默默地旋转前行吧。
注释
①屡:即多次。
②遥:亦作“逍摇”,“消摇’。道家哲学术语,徜徉;缓步行走貌。
③半夜朝:即半夜潮,”朝“同”潮“。
④杓(biāo):北斗七星柄部的三颗星,又称斗柄、杓星。

【作品鉴赏】
《屡出》通过描写诗人多年奔波、劳碌,突出了作者直面困难、苦苦追求的坚强信念

这首抒情言志小诗,道出了草根出生张謇(jiǎn)的抱负与艰辛。诗虽为馀事,但成就较高。林庚白曾云:同光诗人十九无真感,惟二张为能自道其艰苦与怀抱。二张者,之洞与謇也。据《清代七百名人传》记载,甲午战败后,张謇“决弃仕途”、“谋振兴实业以救孱国”,为此,他“常奔走南京、湖北、通州、上海间,谒官绅富户,冀得巨资,而世多鄙倍,往往讥嘲相加……每于黄浦滩头,搔首自叹”。
首联“屡出真成惯”,是诗人多年来奔波、劳碌的真实写照,“屡”乃多之意,出而成“惯”,“真”字除肯定、强调之外,又饱含诗人的自嘲与无奈,“孤”字表达了志士之情怀几人能知尔。古人云: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诗人志在天下百姓,“亦”字既显示了作者的气度,又表明了诗人的决心。首联两句诗相互照应,衬托出诗人的豪情与胸襟,并为全诗定调。

《屡出》环境的寂静与冷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衬托出作者的孤独寂寞和作者的坚韧与豁达
颔联两句写出了作者事业上的艰难曲折。一说小车之辈尚且会选择更好的道路而避开独木之桥,自己势单力薄,虽前途渺茫,但一往无前;一说作者以小车作比,可见其之卑微与艰辛,然虽这般,也要坚定地走下去,即使前路只有一根独木。这两句诗既是自道艰苦,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残酷的现实对有识之士的束缚,语浅而意深。
颈联两句写景,诗人从沉思中清醒过来,凝神定望,只见月已当空,清冷的月光洒向大地,映出了栖息中鹳(guàn)的影子,夜半时分,唯有蛙声、潮声清晰可闻,更是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宁静。王国维曾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以环境的寂静来衬托诗人的孤独,融情于景、意境浑成。孤独与寂寞反而使作者意志弥坚,透露了作者的坚韧与豁达。
尾联两句再次表明诗人的心迹,既然没有可以交谈。相互理解之人,那就像那杓星一样默默地旋转前行吧。

作者简介

张謇

张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8455.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屡出》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