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新柳》和《咏柳 / 柳枝词》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14 17:01:22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新柳
作者: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原文】纳凉
作者:王维

乔木万馀株,清流贯其中。前临大川口,豁达来长风。
涟漪涵白沙,素鲔如游空。偃卧盘石上,翻涛沃微躬。
漱流复濯足,前对钓鱼翁。贪饵凡几许,徒思莲叶东。

(1)两位诗人在观察点和层次安排上有何异同?
(2)两首诗都是写景状物诗,在表达思想感情时是否相同?

参考答案:
(1)[同]:两位诗人都站在远处,观察远景。
[异]:《咏柳》由柳色到柳枝到柳叶到春风;先写总的印象,定下全诗基调,再细写柳枝,进一步写柳叶,大处着眼,由远而近,愈写愈细,前两句精雕细刻,后两句巧用设问,句式就有了变化。《新柳》由柳枝到柳色到春水到柳影;有所固定,依次推进。
(2)[同]:都是由咏柳到咏春,赞美春天的蓬勃生命力。高于了一般的咏物诗。
[异]:《咏柳》通过一株柳树写出了整个春天;通过似剪刀的春风,赞美了一切创造性的劳动。构思新颖,启示性强,《新柳》则通过写一树新柳赞美了一切新生的事物。

翻译赏析

《新柳》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注释

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闪耀着银光的水塘,柳色尚且还不是深青的,只是浅浅的黄。
未必柳条能蘸到水,那是因为水中的柳影将它拉长了。

【作品鉴赏】

《新柳》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柳影相连相映优美而有动感的图画,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之情

杨万里的《新柳》一诗描摹细腻,韵味清新,妙手天成,生面别开,颇能代表其“诚斋体”的诗风。诗人漫步赏柳,由远而近,视线也由上而下,从岸上柳条,写到水中柳景。作者出人意料地只用了一个非常亲切的“引”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照应了前面的“百尺”一词,又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柳影相连相映优美而有动感的图画,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之情。(早春时节是浅黄的柳条,暮春时节柳条是深青的,这里还采用象征的手法)“引”呼应篇首,说明柳条之所以能达“百尺”之长,因水中柳影把“引伸”之故。“引”字描绘出微风吹动,柳枝轻扬,水上水下连成一片的优美画面,把柳影即把新柳,把整个画面都写活了。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活泼、新颖、意趣和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其冲破江西诗派冷僻生涩的藩篱而表现的特色—“诚斋体”的特色。

作者简介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8202.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新柳》和《咏柳 / 柳枝词》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