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三月晦日偶题》和《点绛唇·长安中作》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14 13:02:33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三月晦日偶题
作者: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1.《点绛唇》一词起句醉里春归与结句梦里寻春去颇有艺术韵味,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5分)  
2. 词富情趣,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6分)
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

参考答案:
1.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与伤感,奠定了全词的基调(2分)。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表明诗人的惜春之情(2分)。首尾回环照应(1分),突出惜春之情。
2.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是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但也无需遗憾,因为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2分)秦诗直接讲明道理。(1分)
元词之情趣:作者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意象渲染了春逝的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惆怅。(答出手法情景交融或渲染2分,答出惜春之情,1分。因8题已考查情感,所以惜春之情给1分。)
解析:答此题首先要区分开理趣和情趣这两个概念。理趣指用生动具体的形象传达一个普遍而又深刻的道理。诗人借助诗中的形象,把所感所悟传达出来,既富有情趣,又深刻隽永,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情趣指用生动具体的形象表达出诗人的感情和趣味,即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考生作答时要抓住词中重点字、词语来分析。




附赏析
  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富有哲理,蕴含理趣。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但这首,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铁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为诗的后两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铺垫。
  后两句,反振一笔,如异峰突起,醒人耳目。繁华似锦(芳菲)的春天归去,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那阴阴的夏木同样可人呢!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

翻译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节令风物不断递换,变化常新;痴心儿女,你们为什么要苦苦地挽留春天?那五彩缤纷的花朵凋谢又有什么可恨?夏天的树木,浓密葱绿,不也一样使你合意欢心!

注释

①晦日: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

②节物: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

③儿女:这里泛指男女。

④芳菲:香花芳草。

⑤何须:何必,何用。

⑥可人:称人心意。

【作品鉴赏】

《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诗是说理,指出了对春天的逝去的两种不同看法,强调应该顺其自然,推而广之

文人伤春,似乎是永恒的主题,春风春雨,落花垂柳,引起过多少诗人感叹。三月晦日,是春天的最后一天,更难免激起诗人无计留春住的愁思。唐诗人贾岛有首著名的《三月晦日赠刘评事》诗云:“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表现的就是浓重的惜春情绪。秦观这首绝句,与贾岛诗一样,也是通过议论,表达春将逝去时的感想。但秦诗一反旧例,没有悲伤的情调,却是顺其自然,豁达通变。

诗富有哲理,蕴含“理趣”。“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铁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

《三月晦日偶题》秦观是在阐述自己的处世观:人生是处在不断地转换之中,好的可以变坏,祸福相倚

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为诗的后两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铺垫。后两句,反振一笔,如异峰突起,醒人耳目。繁华似锦(“芳菲”)的春天归去,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那“阴阴”的“夏木”同样“可人”,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

诗是说理,指出了对春天的逝去的两种不同看法,强调应该顺其自然。推而广之,诗人也是在阐述自己的处世观:人生是处在不断地转换之中,好的可以变坏,祸福相倚。因此,当你失去了什么时,不要过分抱憾,要正视现实,知足常乐。春天有春天令人留恋的地方,夏天也有夏天使人 合意的所在;顺境有顺境的快乐,逆境何尝不可磨炼人,使人步入顺境。通过这诗,我们充分理解到诗人宽广的胸怀,并从中得到勉励。宋人的说理诗,虽然常常有陈腐惹人生厌的地方,但也不乏像这首诗一样有积极意义的作品。

作者简介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8183.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三月晦日偶题》和《点绛唇·长安中作》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