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更漏子·本意》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06 05:03:19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更漏子·本意
作者:王夫之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1)这首词写了长夜的哪些秋声?有什么作用?(4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有漏壶滴水声、霜叶坠落声和秋虫的鸣叫声。(2分)衬托秋夜的漫长和寂静,借以表达作者内心的孤寂难平。(2分)
(2)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或:对天下兴亡之事的关切)。(2分)作者秋宵长夜难眠,以酒求醉、求眠不得,其根本原因在于忧国忧民的情怀(或:反清复明壮志未酬)。(2分)

翻译赏析

《更漏子·本意》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轮弯月挂在西边,稀疏的星星闪烁着明亮的光,可是秋夜却显得格外漫长。漏壶滴水的声音回荡在耳边,使人难以入睡。下了霜的叶子弯了下来,幽暗角落的虫子在鸣叫,秋天的一切都是显得如此悲凉,薄酒一杯,怎么能解我心中愁?满腔热血地想要为国效力,却始终不能如愿。天下大事,儿女情长,只能深埋在心中。
注释
①炯(jiǒng):明亮。
②永:漫长。
③滴泠(líng)泠(líng):指漏壶滴水之声。
④扃(jiōng):门上钮环,喻闭门,引申为闭眼。
⑤幽:阴暗的角落
⑥絮(xù):鸣叫
⑦薄:少许

【作品鉴赏】
《更漏子·本意》作者写长夜不能入睡,为更漏声所恼,辗转反侧之状,溢于言表,表达出想要回报国家,为国效力的迫切愿望

“斜月横,疏星炯”是环境描写,烘托出悲凉的氛围,也为下文作铺垫。有漏壶滴水声、霜叶坠落声和秋虫的鸣叫声。衬托秋夜的漫长和寂静,借以表达作者内心的孤寂难平。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双眸未易扃”则可以看出此时作者的状态是心绪不宁,难以入睡的。“双眸未易扃”与“不道秋宵真永”前后呼应,正是作者彻夜难眠,才感到秋夜漫长。 结构上,承上启下,与上文的外在环境的凄清相应和,为下文抒壮志未酬和忧国忧民之情作铺垫。“薄酒何曾得醉!”这句话是定语后置句,词人借酒消愁,却不能醉。原因在于他心忧天下。通过“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这些诗句,表达了忧国忧民情,表达了反清复明壮志未酬之情。通过“薄酒何曾得醉”可以看出词人愁之重、深。全词格式工整对仗,上片写景,下片言志。作者秋宵长夜难眠,以酒求醉、求眠不得,其根本原因在于忧国忧民的情怀,作者借“更漏”以抒情怀。本词中写长夜不能入睡,为更漏声所恼。末三句感怀家国身世,更觉情意深挚,含蕴不尽。

【名家点评】
叶恭绰《广箧中词》评王夫之词:“船山词言皆有物,与并时批风抹露者迥殊,知此言可以言词旨。”这阕小令写长夜秋声,听在耳中,击入心头,“天下事”三字使“点点深”力重千钧。结三句平直中回漩郁勃气,反卷上片则清丽缠绵之境顿觉峭然萧然,清劲见骨。

作者简介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7176.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更漏子·本意》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