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寻陆鸿渐不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02 01:08:34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寻陆鸿渐不遇
作者: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一:

(1)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3分)
(2)请简要分析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的原因是什么?欲去还问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分)
(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并对诗歌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1)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逸士(隐士)形象。①通过前四句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的描写,间接地描写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②通过最后两句两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2)诗人欲去是因为探访友人陆鸿渐没有遇见。欲去还问表现了诗人既有怅惘,又有着眷念不舍的情感。
(3)这首诗是诗人访友不遇之作。全诗描写了隐士闲适清净的生活情趣。诗人选取了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细节事物,描绘了一幅隐士居所的画面:靠近城边,桑麻环绕,小径相通;篱边种菊,尚未著蕾;篱门关闭,寂静无声;主人外出,邀游山林。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语言朴实自然,流畅洒脱。


二:
(1)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还问,表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2)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3分)
参考答案:
(1)诗人自己未寻见友人的惆怅与迷茫。(1分)急切想知道友人近况的关切之情。(1分)
(2)诗中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问尘世的高人逸士形象。(1分)一是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陆鸿渐新居的处所与环境,通过野径入桑麻篱边菊无犬吠等)来表现主人的心态,间接衬托陆鸿渐的高雅不俗(远离尘俗,崇尚隐逸)(1分);二是后两句,由西邻叙述陆的行踪,表明他又是一个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高人。(1分)

三: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 (1分)
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
(2)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两句写出了陆鸿渐刻意搬家,远离城市,表现自己的脱俗。
B.第三句中的篱边菊是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
C.第六句中欲去问西家的欲去还问表示惆怅和关切。
D.本诗语言质朴流畅平实,又不失清新淡雅之感,音调自然和谐。
(3)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陆鸿渐这个人物形象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1分)A
(2)(3分)A(错在刻意)
(3)(4分)作品以描写和叙述的手法,(1分)塑造了一位寄情山水、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1分)写野径入桑麻、篱边菊、无犬吠等景物,表现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突出其高沽不俗;(1分)写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其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态度和潇洒疏放的性格。(1分)


翻译赏析

《寻陆鸿渐不遇》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
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
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
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注释
⑴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⑵虽:一作“唯”。带:近。郭:外城,泛指城墙。
⑶篱边菊: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⑷著花:开花。
⑸扣门:敲门。
⑹西家:西邻。
⑺报道:回答道,报,回报,回答。去:一作“出”。
⑻归时每日斜:一作“归来日每斜”。日斜:日将落山,暮时也。

【作品鉴赏】
《寻陆鸿渐不遇》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所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一五。下面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文学教研室主任唐永德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陆羽和皎然是好友。这首诗当是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所作。
陆羽的新居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沿着野外小径,直走到桑麻丛中才能见到。开始两句,颇有陶渊明“结庐在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

《寻陆鸿渐不遇》“每日斜”的“每”字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怀和风度

陆羽住宅外的菊花,大概是迁来以后才种上的,虽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这二句,自然平淡,点出诗人造访的时间是在清爽的秋天。然后,诗人又去敲他的门,不但无人应答,连狗吠的声音都没有。此时的诗人也许有些茫然,立刻就回转去,似有些眷恋不舍,还是问一问西边的邻居吧。邻人回答:陆羽往山中去了,经常要到太阳西下的时候才回来。这二句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的后二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日斜”的“每”字,活脱地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羽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和怪异的神态,这就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怀和风度。
这首诗前半写陆羽隐居之地的景;后半写不遇的情况,似都不在陆羽身上着笔,而最终还是为了咏人。偏僻的住处,篱边未开的菊花,无犬吠的门户,西邻对陆羽行踪的叙述,都刻画出陆羽生性疏放不俗。全诗四十字,清空如话,别有隽味。

【名家点评】
《升庵诗话》:五言律八句不对,太白、浩然集有之,乃是平仄稳贴古诗也。僧皎然有《访陆鸿渐不遇》一首……虽不及李白之雄丽,亦清致可喜。
《唐诗归》:钟云:不遇之妙,在此二语,不须下文注明(“近种”二句下)。
《才调集补注》:默庵云:寻(首二句下)。不遇(“叩门”句下)。
《唐诗快》:只如未曾作诗,岂非无字禅耶?
《唐诗摘钞》:极淡极真,绝似孟襄阳笔意。此全首不对格,太白、浩然集中多有之。二公皆古诗手,不喜为律所缚,故但变古诗之音节而创为此体也。
《碛砂唐诗选》:与古意稍远。
《唐三体诗评》:上四句“寻”字,下四句“不遇”。诗至此都无笔墨之痕。
《唐诗别裁》:通首散语,存此以识标格。
《说诗晬语》:(五律)又有通体俱散者,李太白《夜泊牛渚》、孟浩然《晚泊浔阳》、释皎然《寻陆鸿渐》等章,兴到成诗,人力无与;匪垂典则,偶存标格而已。
《诗境浅说》:此诗晓畅,无待浅说,四十字振笔写成,清空如活。庙人五律间有此格,李白《牛渚夜泊》诗亦然。作诗者于声律对偶之馀,偶效为之,以畅其气,如五侯鲭馔,杂以蔬笋烹芼。别有隽味;苦多作,则流于空滑。况李白诗之英气盖世。此诗之萧洒出尘,有在章句外者,非务为高调也。
《五七言今体诗钞》:似孟公。

作者简介

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人,今属浙江吴兴。皎然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6775.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寻陆鸿渐不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