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01 05:04:54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作者: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答远离尘世给分);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翻译赏析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
清晨醒来喝的是泉涌出来的甜的水酒,早晚栖息在山冈树林间。
它一声高吭的鸣啼可以响彻整个大陆九州,它伸长了颈子可以望穿八荒那最僻远的地方。
此时正适逢商朝靡滥的世风下,它把自己的羽翼破坏藏拙起来。
就往昆仑山的西侧飞去,要到何时才会复归回还啊!
只恨处于不对的职位,那种凄凉悲伤真的使我伤心难过啊。

注释
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作品鉴赏】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诗人为嵇康而作的悼诗,希望嵇康能了解他的酒狂之意

这首诗很可能是为嵇康的悼诗或者悼其下狱。
首先,“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这与阮籍其他咏怀诗的起调大不一样。所谓“感于哀情,缘事而发”,“师心以遣论”。这诗的起因应该不是自伤身世,苦无洁身之道那般简单。且阮籍在咏怀诗中最常用孤鸿,孤雁自喻,桃李尚惧成蹊,自己不会自言凤凰。
其次,嗣宗写诗语气。“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显得既爱其才,又几分笑弄,更多无奈。况除却阮嵇当时没人能当凤凰之喻。“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短短二十字写的正是“性烈而才隽” “高情远志,率然玄远” 的嵇康。
阮籍卒于公元263年(景元四年)冬,与嵇康被刑在同一年。嵇康的下狱应该对嗣宗触动很大。当时阮籍为司马炎写了劝进表,他希望嵇康能了解他的酒狂之意。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饮醴泉”、“栖山冈”的凤凰,是高蹈者的形象,寄托着诗人避世而远遁的栖逸之想
曾国藩解曰:凤凰,本阮公自况。沈德潜曰:凤凰本以鸣国家之盛,今九州八荒无可展翅,而远之昆仑之西,于洁身之道得矣,其如处非其位何。所以怅然心伤也。二人之解都可通。但尚有他解。
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灵鸟,治世则现,乱世则隐。阮籍以之自比,寄托其“高鸣徹九州”、“志欲威八荒”的济世理想,怎奈“适逢商风起”,羽翼摧藏,所处非位,现实之梦破灭,所剩下的,唯有心伤而已。
陈祚明曰:“可知远引之怀,特为处非其位,度无所济,惟有洁身。”沈德潜曰:“凤凰本以鸣家国之盛,今九州、八荒无可展翅;而远之昆仑之西,于洁身之道得矣,其如处非位何!所以怆然心伤也!”于“处非位”一句之解释,陈沈二人之观点似乎全然相反,实则可兼通而并存。今人李建中云,诗中凤凰有双重意指,“饮醴泉”、“栖山冈”的凤凰,是高蹈者的形象,寄托着诗人避世而远遁的栖逸之想;而“凤凰本可以鸣家国之盛”,虽远去昆仑之西,却时时想着“复回翔”。因此,作为栖逸之象征的凤凰,因“恨处非位”而远遁昆仑之西;而念念不忘“鸣家国之盛”的凤凰,因远在昆仑之西而“恨处非位”。无论是遭遇哪一种意义上的“处非位”,其“怆恨使心伤”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作者简介

阮籍

阮籍(公元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诗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6693.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