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地域空间与文化情怀》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05-11 01:10:30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迄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作为一个具有久远生命力的词语,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天下一词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其间所反映的人文情怀尤其值得注意。先秦时期,民的因素已经被引入到天下的意义中。如《论语》中的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孟子》中论述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这里的天下是天下之人的意思,亦即天下的百姓。更为典型的是《孟子梁惠王下》的记载,齐宣公问孟子: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的天下无疑应当理解为百姓或民众,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所体现的以百姓为天下的观念。

这种思想发展至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一词的人文观念继续向前拓展。《岳阳楼记》所用天下一语,读者于其后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呼之欲出的百姓二字。身为北宋名臣,目睹日渐加深的内忧外患,国家命运、民生艰难每每牵动范仲淹的思绪,他还在《奏上时务疏》中不厌其烦地阐述:以德服人,天下欣载;以力服人,天下怨望。勿为苛酷,示天下之慈也不兴土木,示天下之俭舍一心之私,从万人之望,示天下之公。可以看出,天下一语固有的地域概念,已经明确地向人文领域拓展,这里的天下更多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忧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

风俗文明概念的引入,是天下一词向人文领域拓展的最重要表现,这是由顾炎武的《日知录》来宣告完成的。《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该书卷十三以整整一卷的篇幅,对历代人心风俗演变进行总结,极具探讨价值。其《正始》一条中有亡国与亡天下奚辨的史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篇。文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篇文字中所用天下一语,其内涵已经远远逾越易姓改号的历代王朝更迭,而是同仁义充塞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紧密联系在一起。何谓仁义充塞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在顾炎武的笔下,就是明清易代酿成的道德沦丧、文化断裂及文明破坏造成的杀戮横行、相互残害。显然,《日知录正始》中所用天下一语,已经不再为旧有的地域概念所能容纳,它讲的是数千年的古国文明,是中华民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因此,《日知录正始》发出的呐喊,尤其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的大声疾呼,不唯在当时激起共鸣,到了晚清,又经学人的改造,成为掷地有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字。(节选自杨艳秋《地域空间与文化情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 一项是( )。(3分)

A.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词的内涵不断得以拓展,逐渐由一种地域概念而发展成了一种具有人文内涵的概念。

B.先秦时期,民的因素已经被引入到天下的意义中,在《论语》《孟子》中,有时天下就是百姓或民众的意思。

C.自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我们就可强烈地感受到天下中那呼之欲出的百姓的内涵了。

D.在顾炎武笔下,天下一语,已经远远突破了地域概念的内涵,变成了数千年的古国文明,是中华民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将天下注入百姓或民众的内涵,表达的是以百姓为天下的观念,这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

B.《岳阳楼记》所用天下一词,是对天下人文观念的进一步拓展,更多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忧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

C.风俗文明概念,也是天下一词中的人文内涵,它是对其人文内涵的进一步拓展表现,这是由顾炎武的《日知录》来宣告完成的。

D.明清易代酿成的道德沦丧、文化断裂及文明破坏造成的杀戮横行、相互残害,在顾炎武看来,这就是亡国的具体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记载: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这里的天下,就已经体现出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在传统文化典籍中,所谓王者、贤者,都应当是以天下之人为天下,能够让百姓心服,乐民之所乐,忧民之所忧的人。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谓匹夫的责在于坚守我们民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而并不包括为某家某姓去守护权力。

D.从先秦到明清,在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中, 天下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拓展,不仅仅是中华民族语文修辞的发展,更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不断升华。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C(试题分析:C百姓的内涵在先 秦时就已具备。原文于其后的意思是指在天下这个概念背后,而不是指在有了这篇文章之后。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一些不同的对应关系、程度、范围等上,多多熟悉误区设置的点,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D(试题分析:D用顾炎武的观点来看,这是亡天下的表现,易姓改号,才谓之亡国。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A(试题分析:A这里的让天下,让的是政权,天下这一概念里不包含民众百姓等意义,所以不能体现民本思想。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55766.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地域空间与文化情怀》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