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西方与东方的环境美学》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05-05 17:00:00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718题。

自20世纪中叶开始,全球环境问题已经日趋显露,中国学者们开始对环境美学产生兴趣。他们发现生态视野尤其具有吸引力,并且运用它发展出研究环境美学的一种独特方法。他们采用科学的生态模式,也就是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成分构成的系统语境来研究环境问题,并称其为生态美学。生态美学体现了中国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悠远文化传统而形成的视野。比如,曾繁仁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中国古代美学是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背景之上的生态的生命的美学。因为对于环境的关怀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意识,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将中国的环境美学发展视为一种变体:也就是理解环境的审美价值这种理性探索的变体。我相信西方和中国有着共同的兴趣,但在认知语境方面也存在根本的差异。

这些差异首先体现在,我们如何理解对环境的审美欣赏。程相占教授曾经指出,西方美学关注的中心是审美对象。在对艺术的审美欣赏中,这点似乎很明显:我们集中于绘画、音乐、诗歌、风景等。然而,毫无疑问,风景不适合这一模式,因为风景并不是一个不连续的对象。更确切地说,连续不断的风景引导我们与它互动,这意味着环境欣赏的交融模式才是更恰当的。这种立场促使我们向中国的环境欣赏模式靠近:在这种模式中,主-客二元对立被拒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人与世界的亲和关系。程相占曾经指出,中国学者通常将英文术语审美(aesthetic)翻译为汉语词汇审-美;然而,不少中国学者将审-美理解为一个动宾词组,意思是欣赏美的一种活动。这就使得关于对象的美学与关于欣赏的美学之间的区别变得非常清晰。

这一点让我们认识到,西方美学与东方美学对于环境的理解有着巨大差异。在西方各社会,人们通常谈及这个环境,也就是在环境这个词语前面加上定冠词the,环境就如同一个具体的事物。以这种方式思考环境,就将环境转变成了一个对象:这个环境,环境就成了某个与我们相分离并远离我们的东西。然而,对于中国美学来说,不存在对立或分离:审美表示一种欣赏活动,而不是将一个对象欣赏为美的。  

(节选自阿诺德柏林特《西方与东方的环境美学》)

17.下列对文中生态美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美学在全球环境问题日趋显露的背景下形成。

B.生态美学采用科学的生态模式来研究环境问题。

C.生态美学的哲学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D.生态美学起初没有得到西方学者的认可。

1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风景与绘画、音乐、诗歌等审美对象不同,是一个连续的审美对象。

B.对风景的研究促使西方美学中的环境交融模式靠近中国的环境欣赏模式。

C.中国的环境欣赏模式不存在主-客二元对立,有的是人与世界的亲和关系。

D.西方美学关注的是审美对象,东方美学关注的是审美活动。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7.D(文中将中国的生态美学视为一种变体,没有不认可或贬低的意味)

18.B(这意味着环境欣赏的交融模式才是更恰当的表明西方美学中没有环境交融模式)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53930.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西方与东方的环境美学》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