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中庸之道 王泽民》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04-12 17:02:07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中庸之道

王泽民

中庸思想起源很早,《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子。由此,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中庸一词,语出《论语雍也》。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做得到了。

孔子这样推许的中庸,其含义到底是什么?其境界到底又有多高呢?朱熹解释说: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这样,中庸一词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概括而言,中庸的含义就是一种常理。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他注解说: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这两种解释,在中的含义为中道上没有差别,只是在庸的含义上有一点分歧,而这一点分歧实际并不是本质性的。如果一定要从文字学的角度分析,参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中,内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则中庸的本义就是中道的运用,郑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不管怎样,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孔子的其他言论来参证: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论语里仁》)、过犹不及(《论语先进》),意思就是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打个比方,比如勇敢,过了就是鲁莽,不及就是懦弱,只有恰如其分的勇敢,才符合勇敢概念本身。事实上,中庸本来是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在这种普泛化的过程中,中庸也自然而然地转换为一种方法论了。一件事我们可以尽可能追求最优解,但是每件事都要追求最优解,实在是太难了。

这样一个最优解,怎样才能做到呢?孔子的教导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子曰: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中庸第六章》)。叩其两端或执其两端,就是指从事情的两种极端的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研究,仔细体会把握,寻求和两种极端完全不同的最优解。需要说明的是,孔子所倡导的这种思维方式,很容易被误解为折衷主义,事实上,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和折衷主义完全不同,叩其两端的方式,更加接近于现代逻辑中的试错法。

(选自《甘肃日报》,有删节)

1.下列各项中对中庸的相关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庸思想起源很早,在《尚书》中就有关于执中的例子,因此可以把《尚书》中强调的这种政治智慧看做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

B.中庸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认为中庸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

C.中庸的解释有很多种,其中朱熹和郑玄的解释虽然有一点分歧,但从本质上说没有什么区别。

D.中庸后来被大多数人误解为折中主义,实际上二者存在本质的区别,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更加接近于现代逻辑中的试错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朱熹认为中庸的中是一种凡事都追求最为恰当的状态,庸是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

B.郑玄认为中庸就是中道的运用,和朱熹的解释中庸就是一种常理在中字上没有什么差别,在庸字上稍微有一点分歧。

C.从文字学的角度分析,许慎认为郑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因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给中庸作的解释是中道的运用。

D.由孔子类似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庸要求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比如勇敢,过了就是鲁莽,不及就是懦弱。

B.中庸本来是一种道德修养境界,后来转换成为一种方法论了。就是一件事我们可以尽可能追求最优解。

C.一件事我们可以尽可能追求最优解,但是每件事都要追求最优解,实在是太难了。所以中庸之道就是一种理论上的存在,现实中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D.孔子曾对中庸的内涵做过阐释认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也曾经对如何做到中庸做过阐释即叩其两端或执其两端。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48316.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中庸之道 王泽民》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