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雨巷创作特点

阅读理解 时间:2024-11-05 07:23:35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雨巷》诗人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的抒情形象。

这显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更把丁香结和雨中惆怅联系在一起了。他的《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想象。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但是,能不能说《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旧唐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和“稀释”呢?我以为不能这么看。

总结: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也接受了古典诗词艺术营养的深深陶冶。在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吮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创造。

TAG标签: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258385.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雨巷创作特点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