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此心安处是吾乡——庄子诗人生的生成”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4-03-24 14:25:37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此心安处是吾乡

——庄子诗意人生的生成

李玢穗

庄子在个人精神修养方面的体道方式,大致是沿着由“忘”到“游”的思路展开的。“忘”,便是“坐忘”,即“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这种坐忘的境界,实际上是一种忘记了功利是非,从而达到的与“道” 为一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在美学上常用来形容审美过程中的忘我忘物,物我同一,从而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之境。对此,郭象注云:“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这种“忘”,首先便在忘己,也就是庄子所赞同的“圣人无已”,所谓“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这种忘己,达到了道,同时也表现了自然(天)。

忘我忘物的下一步便可以超然脱俗,摆脱现实外部干扰,看淡生死、物我、贫富,能够“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贪,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其于物也,与之为娱矣。”这样就营造出了一种诗意化的审美人生境界。而忘的最终目标则是“物化”,要求物我俱化为道,俱化为自然,所谓的“两忘而化其道”是也。

最具代表性的可见《齐物论》篇末的那则小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所谓“不知周”,即是“忘”,忘了我也忘了我与物(蝴蝶)的分别,以此达到物我合一的物化,从而创造出了主客体完美统一的境地。

与“坐忘”紧密联系的另一具体体道精神就是“心斋”。徐复观先生认为: “心斋与坐忘,这是庄子整个精神的内核。”所谓“心斋”,即“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心斋即破除主观成见,一任心之自然,它讲究的是“虚”,也就是虚静,成就的是一种空明的心境。它要求的是对人自身的超越,以自然无为的方式保持心灵的虚静,达到忘我无己,去知弃世的境地。在这个过程中,内在与外在的界限被破除,个人的内心世界膨胀扩大,去除掉外物充而盈于天地之间。

“坐忘”和“心斋”共同作用以达到“游”的境界。“游”字在《庄子》中出现了近百次,徐复观认为,游是心无所系的“游戏之游”,而陈鼓应认为游心之说,是庄子的一种艺术精神入世的心态。今人另有一种说法则是:游是追求的过程,以及追求过程中所呈现的状态,它永远在无休止的旅程之中。

在此,我们将认定,游是庄子在超越了物我羁绊后的自由精神的一种高度体现,它表现为心与天地万物的共邀游,以此来达到悬解的境地。悬解出自《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古者谓是帝之悬解。”成玄英疏云:“帝者,天也。……天然之解脱也。”所谓悬,即倒悬,“天之刑”是也。然而悬解并不是逃避天之刑,而是安时处顺,无哀无乐,以求达到心灵的一种绝对超然,与天之刑共处却并不受其影响。因此,在整部庄子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他所倾心描述的那些至人、达人、圣人,大都是生理有缺陷但心灵超然的“畸人”。这种畸人便是超越了尘俗与道合一的得道之人,也是庄子之自然诗意的审美人生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节选自《剑南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7期)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坐忘”是庄子个人精神修养方面的体道方式之一。

B.郭象的注指出了“坐忘”是忘我忘物,物我同一,从而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之境。

C.忘我忘物是超然脱俗,看淡生死、物我、贫富的基础,最终达到“物化”。

D.“坐忘”和“心斋”共同作用以达到“游”的境界,也就是“游戏人间”。

E.“畸人”是生理有缺陷但心灵超然,品德高尚的人。

2.下列对庄子诗意人生的生成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坐忘”和“心斋”是庄子诗意人生的生成的两大途径。

B.“坐忘”忘我忘物,超脱一切,看淡所有,从而营造出了一种诗意化的审美人生境界。

C.“心斋”以自然无为的方式保持心灵的虚静,达到忘我无己,去知弃世的境地。

D.“坐忘”和“心斋”共同作用以达到超越物我羁绊后的自由精神的“游”的境界。3.根据文意,如何理解“悬解”在文中的含义?(4分)

4.根据文意,请分析“坐忘”、“心斋”和“游”三者之间的关系。(4分)

答案:

1.DE

1.B

1.①出自《庄子·养生主》;②悬,即倒悬,“天之刑”,也就是天对人的惩罚;③悬解是安时处顺,无哀无乐,以求达到心灵的一种绝对超然,与天之刑共处却并不受其影响;④悬解的境地也是庄子自然诗意的审美人生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1.①“坐忘”和“心斋”是庄子诗意人生的生成的两大途径;②“坐忘”和“心斋”共同作用以达到超越物我羁绊后的自由精神的“游”的境界。 答案解析: 1.D项“游戏人间”是无中生有;E项“品德高尚”原文并无此意。A项信息来源于第1段;B项信息来源于第1段;C项信息来源于第2、3段。

1.B项“超脱一切,看淡所有”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错。A项信息来源于第1、4、5段;C项信息来源于第4段;D项信息来源于第5段。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意。答题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第6段。一共4分,至少要答出4点。

1.本题考查理解作品的观点态度。作者认为信息主要来源于。“坐忘”、“心斋”和“游”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分析则可在第1、4、5段中进行筛选,然后分列成2条。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42301.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此心安处是吾乡——庄子诗人生的生成”阅读理解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