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宋词赏析 汪莘 沁园春·忆黄山

阅读理解 时间:2024-03-12 15:06:36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沁园春

忆黄山

汪莘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曾亲见,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当年黄帝浮丘,有玉枕玉床还在不?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砂穴长红,丹炉已冷,安得灵方闻早修?谁知此,问源头白鹿,水畔青牛。

汪萃这首《沁园春》的题目是“忆黄山”,可见他写这首词时,已不在黄山。而早年他曾于黄山屏居,黄山的雄奇壮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即使是回忆,也能非常清晰地把黄山主要的美景都形象鲜明地描绘下来,又能把有关黄山的主要神话传说融合其间。这就不仅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幅明丽的画面,而且在这美丽的画面上蒙上了一层神秘迷茫的面纱,从而更令人神往,更富于艺术魅力。加上这首词文字清丽,风格秀逸,可说是汪莘代表作之一。而在宋词中写黄山者极少,写得好的更寥若晨星。汪莘这首《沁园春》在宋代黄山词中,亦可谓难得之作。

词的上片写黄山的壮丽,重在实写;下片写黄山的神奇,重在虚写。全篇虚实相生,构思巧妙,运笔灵活,联想丰富,形象鲜明,清丽秀逸,韵味隽永。

先看看上片是怎样描绘黄山壮丽景色的吧。开篇三句“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以白描手法写出黄山的总体画面,意境开阔。“长锁”一词,有力地表现出黄山景色幽雅,四季如秋,清凉长驻的怡人之美。接着以一个“对”字领起两组隔句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写山的雄奇;“悬崖峭壁,瀑布争流”,写水的壮观。这是“三十六峰,三十六溪”的具体描写,在读者面前铺开一幅黄山壮伟图。“孤”“绝”“悬”“峭”这四个形容词,绘出山的高峻陡险,“竞”“争”两个动词,强化了画面的动感,写出了“云烟”“瀑布”的气势。这些精确用词使这幅黄山大背景图不是平面的静态画,而是立体的动态图了。“洞里桃花,仙家芝草”是这大背景中的一个特写镜头。第一句隐含着美丽的神话故事:传说古代仙人浮丘公曾在炼丹峰的炼丹洞里炼过仙丹。那里有两桃,毛白而色异,又有石花形似桃花。第二句则暗点黄帝的故事:相传轩辕峰下的采芝源,曾是轩辕黄帝采芝的地方。这两句既写出黄山异景,也点出它那不寻常的经历。正因为有这些独特的奇景与神秘的色彩,才会吸诱词人“雪后春正取次游。”这是作者深山探胜中撮取的第一个特写镜头。下面再推出第二个特写镜头,就“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这里特别提出是“亲曾见”,以强化真实感。如果说上一个镜头是幽深的话,那这一个镜头就是阔大;上一个镜头以静怡人,这一个镜头则以动感人。这“龙潭”,指白龙桥下的白龙潭。那里,白云溪受容众壑之水,泻入深潭。每逢大雨滂沱或春雪消融之时,潭中之水就会如雷霆震击,汹涌腾跃,好似海潮翻滚,令人惊心动魄。作者以“海涌潮头”这简炼的四个字,生动形象地写出这巨大的声势,激荡跳跃,神采飞扬。

上片就是这样由总到分,由大背景到特写镜头,有静有动,动静结合,层次分明地描绘了黄山的雄奇壮丽。这些都是以写实为主,──黄山的眼前景色。过片开头则由实入虚,作者插上联想的翅膀,以“当年”一词引入“黄帝浮丘”的故事,远接上片“洞里桃花,仙家芝草”两句。上片是隐含的,这里则是明露的了。而用“当年”这个词则使人感到若回溯历史,真有其事,而不是在讲神话,好象历史上真有过黄帝与浮丘公在此炼丹成仙的事似的。传说远古之时浮丘公在黄山炼得仙丹八粒,黄帝服了七粒,就与浮丘公一起飞升成仙了。如今在炼丹峰上,那些炼丹用的鼎炉、灶穴、药杵、药臼等仍依稀可见,峰下的炼丹源、洗药溪仍有潺潺流水。对这些灵山仙迹,大概历来的骚客游人吟咏者多矣,词人不再重复,而别开生面地去问“玉枕玉床还在不(否)”,这不仅显得新颖脱俗,而且显得更亲切有实感。因为既把神话作真事来写,那仙人原来也是凡夫,炼丹之余也应要睡眠休息,故也该有玉枕玉床才对。但词人又故意不以肯定句出,却以疑问语入,就显得更委婉有情趣。而这二人到底升仙去了,所以接着词人就来个神游天国。以“向”字领起,又两组隔句对“天都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天都峰是黄山主峰之一,虽稍低于莲花峰和光明顶,但风姿峻伟,气势磅礴,相传是天国神都,是天帝会见众仙的地方。故词人在静谧的月夜遥望天都峰之时,就似乎听见箫笙管笛,仙乐飘飘。“翠微”,即翠微峰,为黄山三十六大峰之一。山上古木参天,修竹遍地,郁郁葱葱,故曰“翠微”。相传那里有巨蜃,能吁气作楼台城郭之状,谓之“蜃楼”或“龙楼”,故当翠微霜天拂晓,晨光曦微之际,词人仰首翘望,盼能见到浮现于高空的“龙楼”。其实这是多出现于海上的“海市蜃楼”,这种自然奇观,在黄山是很难见到的,故词人翘首仰盼,一冀奇迹出现。──这一笔是词人美丽的畅想,也是给现实的美景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使之更迷人而已。接着,又回到眼前的现实来,“砂穴长红,丹炉已冷,安得灵方闻早修。”本来,神话到底是神话,哪里能找到答案?这一问与上文的“玉枕玉床还在不”呼应,妙趣横生。真耶?幻耶?谁来答复!词人也说“谁知此”,凡人是答不了的,只有去“问源头白鹿,水畔青牛”。这结尾真妙极了,颇有言已尽而意无穷之妙。当然,这白鹿、青牛都是非同凡响之辈。原来,相传浮丘公曾在黄山石人峰下驾鹤驯鹿,留下了驾鹤洞、白鹿源的遗迹。词人要问的大概正是当年浮丘公驯化过的白鹿吧。它当然会知道仙人的灵秘。至于青牛,相传翠微峰下翠微寺左的溪边有一牛,形质迥异,遍体青色,一个樵夫想牵它回家,忽然,青牛入水,渺无踪影。从此,这溪就叫青牛溪,至今仍在。这青牛也会知道仙人修炼的事吧。词人没明点出,正是留有余地,让读者去纵情畅想,慢慢咀嚼。

想象丰富,意境开阔,虚实相生,气势雄伟,又秀逸清丽,这首词正是以这些特色抓住千万读者心灵。

TAG标签: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34662.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宋词赏析 汪莘 沁园春·忆黄山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