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中国的开水文化怎么来的阅读答案最新 中国的开水文化怎么来的阅读题

阅读理解 时间:2024-01-25 20:43:59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中国人习惯于喝开水,没开水似乎就没法活,在待客之时,总是会习惯的给客人冲泡一杯热茶,就算没有茶叶也绝不会端上一杯冷水,那么你知道中国的开水文化怎么来的吗?下面小编带来中国的开水文化怎么来的阅读答案最新,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的“开水文化”怎么来的?

韩少功

①有些中国人到欧美国家旅游,见宾馆里没有准备热水瓶,不免大惊小怪,甚至有点没着没落。他们如果不打算喝咖啡或者喝酒,就只能在水龙头下接生水解渴,不是个滋味。好在现在情况有所改变:一是商店里有矿泉水出售;二是欧美有些宾馆为了适应东亚游客的习惯,开始在客房里配置电热水壶。

②中国人习惯于喝开水,没开水似乎就没法活,即使是在穷乡僻壤,哪怕再穷的中国人,哪怕穷得家里没有茶叶,也决不会用生水待客。烧开一壶水必定是他们起码的礼貌。这个情况曾经被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记在心上。他在《十五至十八世纪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一书中说:“中国人喝开水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这个传统为西方所缺乏。”

③烧开水有利于对饮用水消毒。开水喝多了,虽然可能失去欧洲人口舌于水的敏感,不能像传说中的土耳其人那样细辨泉水、井水、河水、湖水的差别,但生病概率一定大大降低。于是可以理解,古代的欧洲文明的宏伟大厦常常溃于小小病菌的侵噬。黑死病、伤寒,猩红热等,一次次闹得欧洲很多地方十室九空,以至“掘墓人累得抬不起胳膊”,“满街是狗啃过的尸体”——史家们这些记载至今让人惊心动魄。著名文学著作《十日谈》的产生,据说就始于一群男女藏入佛罗伦萨地下室里以躲避瘟疫时的漫长闲谈。

④中国人热爱开水,这一传统很可能与茶有关。中国是茶的原生地。全世界关于“茶”的发音,包括古英语中的chaa以及现代英语中的tea,分别源于中国的北方语和闽南语。《诗经?邺风》中已有“荼(茶)”的记载,汉代典籍中多见“烹茶”,可见饮茶必烹,必烧开水,此习俗的形成至少不会晚于汉代。喝开水传统又很可能与锅有关。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里说“中国化铁为水的浇铸技术比欧洲早发明十个世纪”。《史记》中有“汤鼎”一词,《孟子》中有“釜瓯”一词,都表明那时已广泛运用金属容器,这些容器堪称高科技产品。相比之下,游牧人还处于饮食的烧烤时代,面包也好,牛排也好,架在火上烧一把了事,到喝水的时候,不一定能找到合用的加温设备。

⑤中国古人有农耕民族丰富的草木知识,进而还有发达的中医知识。宋代理学家程颐强调“事亲者不可不知医”。因为要孝悌亲人,就必须求医问药,甚至必须知医识药,医学发展的人文动力也就这样形成了。春秋时期的中国就有了扁鹊和仓公这样的名医。成于汉代的《黄帝内经》《诊籍》《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等,更使中国医学高峰迭起。事情到了这一步,技术条件有了(如锅),资源条件有了(如茶),更重要的文化条件也有了(如巫医分离、以孝促医等),喝开水保健康当然就成了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相比较而言,在少茶、少锅、少医的古代欧洲,喝开水的传统如何可能有?欧洲也有优秀的医学,但按照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的说法,西医的成熟来得太晚,晚至抗生素发明的现代。

(摘编自《意林》总第383期,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去欧美国家旅游,在没有别的选择的情况下,只能接生水解渴,但这种状况现在有所改变。

B.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中国人喝开水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而西方国家则并没有喝开水的传统。

C. 古代欧洲文明的大厦常溃于病菌侵噬,《十日谈》就记载了欧洲人感染瘟疫后令人惊心动魄的惨状。

D. 汉代典籍中多见与“烹茶”有关的描述,由此可知中国人喝开水的传统形成时间至少不会晚于汉。

2.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论证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习惯于喝开水,到了没开水似乎不能活的地步,烧开水也成为一种待客礼仪。

B. 烧开水有利于对饮用水消毒,喝开水降低了生病的概率,但是不能保持口舌于水的敏感。

C. 文章举程颐强调“事亲者不可不知医”的例子,充分论证了中国有发达的中医知识。

D. 刘易斯?托马斯认为,欧洲也有优秀的医学,然而西医的成熟晚至抗生素发明的现代。

3. 中国的“开水文化”是怎样来的?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

4. 文章第①段可否删去?为什么?请说出你的理由。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9694.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中国的开水文化怎么来的阅读答案最新 中国的开水文化怎么来的阅读题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