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30 17:03:25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作者: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试题答案:
(1)答:上片既表现了作者赏玩山水的闲情逸趣,也流露出英雄失路、有志难骋的寂寞悲情;(2分)下片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农村生活和劳动农民的感情。(2分)
(2)答:全篇主要运用对比(或者反衬)手法。(1分)下片农民婚娶的热闹场面和上片词人闲看飞泉、醉扶孤石的寂寞形成强烈的对比,(1分)这种反差,不仅没有刺激词人倍感孤独,反而淡了词人的感慨,表达了词人豁达洒脱的一面。(2分)
  (答白描、夸张手法,表现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农民的关心。得2分。)
二:
(1)这首词的上下片写的各是什么生活情景?请予以归纳。(4分)
(2)联系全词,谈谈对闲去闲来几度中的闲字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上片写作者的闲情逸致,作者常来此地游玩,被此地的美景所陶醉。(2分)下片起写山村男婚女嫁,灯火通明,一片笑语,热闹非凡。(2分)
(2)这个闲字,既写出了作者的心情悠闲。在这赋闲之时,作者把酒言欢,醉卧石边,怡情山水,悠哉游哉。(2分)这个闲字也暗含英雄失路之痛,身世之悲。(2分)

翻译赏析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松岗中躲避寒暑,在茅檐下躲避风雨,如此来来去去的日子不知道有多少次了。
停下醉酒摇晃的脚步,手扶嶙峋的怪石,注目眼前飞流直下溅珠跃玉的瀑布,醉眼朦胧,辨认许久,看啊看啊,原来以前多次酒醒就在这里!
东边有人娶妻,而西边已经出嫁的女儿也回娘家省亲,两家门前都灯火通明,亲友云集,一片欢声笑语。
村外田野里柔风轻露漫天飘洒,它们是在酝酿制造着稻香千顷,丰收就在眼前了!感谢夜里风露对于稻谷的滋润。

注释

①己酉:淳熙十六年(1189年),时词人闲居带湖。
②归女:嫁女儿。古时女子出嫁称“于归”。
③“酿成”三句:谓每夜的清风白露,酿成一片稻米花香,意即风调雨顺,丰收在望。
五十六字者始自欧阳修,因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取为调名。周邦彦词名《鹊桥仙令》,《梅苑》词名《忆人人》;韩淲词,取秦观词句,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张辑词,有“天风吹送广寒秋”句,名《广寒秋》。元高拭词注:仙吕调。《鹊桥仙》另有一体,八十八字,始自柳永。


【作品鉴赏】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此词上片淡笔,清幽自乐;下片浓墨,欢腾鼎沸

作者于两首《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的开篇,一云“连云松竹”,一云“断崖修竹”。地势高,松竹成林。词一起笔调轻灵,说避暑则在松冈,避雨则在茅檐,这是就通常情况说的。但这种遣词造句犹如司空图的“赏雨茅屋”,“左右修竹”,透露出一片闲适高雅的情调。而第三句“闲来闲去几度”一收,进而表示出像这样的上山、下山、晴天、雨天,来来去去,连自己也不知有多少次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大自然界的山山水水,可以荡涤尘污,也可以宽慰人的心灵。“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水调歌头》)。

可贵的是被迫隐居的诗人,仍时刻未忘“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送杜叔高》)。总之一起这三句格调清新,用笔自然,全不着力,而那种“闲来闲去”的情趣自见。接二句“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是一个独立的特写镜头。停下摇晃的脚步,手扶嶙峋的怪石,注目眼前飞流直下溅珠跃玉的瀑布,醉眼朦胧,辨认许久,看呵看呵,原来以前多次酒醒就在这里!“似曾相识”,“似是而非”,正是由于“醉”。“又却是”,此刻诗人于惊喜中会生出多少感慨?这“醉”仍是出于迫不得已!退居林下,身处“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洞仙歌》)的佳境,为山水所陶醉,却并未完全乐以忘忧,这里充分表出因“闲”而“醉”的情怀。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以农村生活为背景,情境交融,相互衬托,使词的意境显得十分清新、旷逸

词的下片转写农村风情,应题“山行所见”。男婚女嫁是农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往往经过精心选择认为是吉祥的日子,所以“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碰到了一块。两家门前都灯火通明,亲友云集,一片欢声笑语。“归”,旧时称女子出嫁曰归,或称“于归”。《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换头三句十四字,语浅意明,用典型的生活细节,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农村风俗嫁娶图。一结别开生面:“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村外田野里柔风轻露漫天飘洒,它们是在酝酿制造着稻香千顷,丰收就在眼前了!它和上二句情调、氛围和谐,使本来喜气盈盈的欢腾气氛,更上一层楼。作者似与农民们感同身受,使他也沉浸在纯朴的乡风中了 。

【名家点评】

暨南大学艾治平教授:这首词上片并非只是闲情逸趣的表现,它隐含着被迫纵情山水的身世之痛。而在写乡俗中却又表现出他所受到的欢乐的感染。“这一个”辛弃疾是真实的。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别名:辛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5339.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