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都门秋思四首其三》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14 05:05:59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都门秋思四首其三
作者:黄景仁

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哪种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1分)通过四通八达的闹市街道传来轰隆隆的车声和北邙荒野的坟地加以对比(1分),表达了作者认为存灭无常,人生倏忽的情感(1)同时也点出了盛世背后隐藏的危险,表达对繁华盛世终将过去的隐隐愁绪。(1分)
(2)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①这首诗歌的颔联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夕阳和山色是美好的景色(乐景)(1分)然而美好的景色却挡不住作者对国家和自己深深的忧虑和感慨(哀情)(1分)夕阳和山色颇解人意,欲为主人排愁解忧。美丽的景色,反而使诗人倍感秋寒逼人,愁思郁结,难以排遣。(1分)
②诗人又用拟人手法,(1分)一个劝、一个将字,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1分),把客观的秋景与主观的愁思有机地结合起来,造成一种沉郁顿挫的幽远意境。(1分)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无法排解对国家和自身的愁绪。(1分)
注意:如果有学生对①②两点都有涉及,可以依据以乐景写哀请(1分),拟人手法(1分)
分析诗歌相关内容(1分),诗歌表现作者排解不了的愁绪(1分)这样的标准给分。
1、解析:鉴赏表现手法的题目,一要注重内容写了什么,二要体会有着怎样的作用。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五剧与北邙的对比,抓住车声隐与惟见,再结合注释得出存灭无常,人生倏忽繁华盛世终将过去的情感。
2、解析:如果有学生对①②两点都有涉及,可以依据以乐景写哀请(1分),拟人手法(1分)分析诗歌相关内容(1分),诗歌表现作者排解不了的愁绪(1分)这样的标准给分。回答本题先审题目明确鉴赏的诗句;再审诗句抓住诗句的意象夕阳山色与登楼的巧妙组合,抓住关键词劝将体味其好处。


翻译赏析

《都门秋思四首(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注释
①五剧,交错旁出的道路,此指北京繁华喧闹的街道。
②北邙:洛阳名山,汉魏五侯的坟墓多聚集于此。

【作品鉴赏】
《都门秋思四首其三》采用对比手法描写四通八达的闹市街道传来轰隆隆的车声和北邙荒野的坟地,表现了作者无法排解对国家和自身的愁绪

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四通八达的闹市街道传来轰隆隆的车声和北邙荒野的坟地加以对比,表达了作者认为存灭无常,人生倏忽的情感,同时也点出了盛世背后隐藏的危险,表达对繁华盛世终将过去的隐隐愁绪。①这首诗歌的颔联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夕阳和山色是美好的景色(乐景),然而美好的景色却挡不住作者对国家和自己深深的忧虑和感慨(哀情),夕阳和山色颇解人意,欲为主人排愁解忧。美丽的景色,反而使诗人倍感秋寒逼人,愁思郁结,难以排遣。②诗人又用拟人手法,一个“劝”、一个“将”字,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把客观的秋景与主观的愁思有机地结合起来,造成一种沉郁顿挫的幽远意境。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无法排解对国家和自身的愁绪。

作者简介

黄景仁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大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文学家。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3227.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都门秋思四首其三》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