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斜风细雨不须归》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14 01:02:19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阅读训练及答案】
(1)全诗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色彩,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答:(白 红 青 绿)

(2)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______的生活情趣。
答:(悠闲自在)
(3)诗歌在呈现鲜明的山光水色时,转化着视角,先描写远的______的,再描写近的,_____的。
答:(高、低)
二:
1.《渔歌子》的体裁不是诗,而是词。
2.这首词前三句写景,时间在_____季,地点是在_____。作者写景时十分注重色彩的描写,如鹭的颜色是________,桃花的颜色________。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_____和________,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3.词的最后一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______的生活情趣。
4.把诗歌改写成一篇120字左右的散文。
5.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
1.词
2.春西塞山前 白 红 青 绿
3.悠闲 自在
4.要注意这些景和物:从容自适的渔父、江南二月的桃花、春江流水、迷蒙的烟雨、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等等。
5.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翻译赏析

《斜风细雨不须归》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迎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
①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②西塞山:位于湖北黄石西塞山区矗立于长江边上。
③白鹭:水鸟名,嘴直而尖,颈长,飞翔时缩着颈部。又名“鹭鸶”。
④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⑥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作品鉴赏】

《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中的名句,后来常被引用于怡然自得、乐而忘返的境地中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唐大历九年(774),张志和应时湖州刺史颜真卿的邀请,前往湖州拜会颜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不慎在平望莺脰湖落水身亡。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

作者简介

张志和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3196.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斜风细雨不须归》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