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晚归山居》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2-02 09:08:03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晚归山居
作者:刘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秋深频忆故乡事,
日暮独寻荒径归。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1.这首诗的颈联与王维《山居秋暝》的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相比,在写景角度上有何相同点?在意境上有何区别?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3.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写景?请简要分析。(5分)
4.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这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分)①在写景角度上,二者都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了景物。(1分)刘诗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山影,从听觉角度表现钟声。王诗颔联从视觉角度描写明月,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清泉。(1分)②在意境上,刘诗颈联诗人孤寂地行走在荒径,描写了山影投映溪水,随波暗涌,古寺钟声悠长,又随远烟逝去,意境幽暗空寂。(2分)而王诗颔联描写了一场秋雨后,只见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枝星星点点洒落下来,又闻泉水淙淙流泻于山石之间,意境幽清明净。(1分)(意思相近即可)
2.(6分)①孤独惆怅之情。天空冷寂、树叶稀疏,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诗人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寂惆怅。②思念故乡之情。深秋时节,诗人独行郊外,频忆故乡往事,一个频字流露出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③喜爱山居之情。诗人虽独处郊野,却见美好的山月,不吝惜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娟娟不惜表现出了诗人对山居恬淡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每点2分,情感1分,分析1分)(意思相近即可)
3.①移步换景。傍晚时分,诗人从郊野走回山中,随着诗人的行踪,写了稀疏的树林,荒凉的山径,随云、水而动的黯淡山影,微茫雾霭中传来的钟声,是移步换景的写法。②以时间为序。从日暮到天色越来越黯淡,雾霭茫茫,再写到月上西林,月光照在竹篱门上的情景,写了诗人一路所见的景物。③以动衬静。黯淡的山影随云、水而动,晚钟的声音悠远而渺茫,从茫茫雾霭中传来,以有声衬无声,描绘出傍晩时分山中的宁静寂廖。(每点2分,三点5分。如有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4.①《山居秋暝》通过描绘悠远宁静的山居秋景体现诗人高洁的情怀,表达了对恬淡闲适的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②此诗抒发了诗人独居山中的孤独寂寞及思乡之情。(l分)傍晚时分,诗人独自走回山中,思绪依依,秋深频忆故乡事,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描绘秋天傍晚荒疏寂廖的山中景色,渲染出凄清冷寂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孤独凄寂的心境。(3分)

翻译赏析

《晚归山居》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作品鉴赏】
《晚归山居》通过描写秋天傍晚的山中景色,抒发了作者独居山中的孤独寂寞及思乡之情

运用移步换景。傍晚时分,诗人从郊野走回山中,随着诗人的行踪,写了稀疏的树林,荒凉的山径,随云、水而动的黯淡山影,微茫雾霭中传来的钟声,是移步换景的写法。以时间为序。从日暮到天色越来越黯淡,雾霭茫茫,再写到月上西林,月光照在竹篱门上的情景,写了诗人一路所见的景物。以动衬静。黯淡的山影随云、水而动,晚钟的声音悠远而渺茫,从茫茫雾霭中传来,以有声衬无声,描绘出傍晩时分山中的宁静寂廖。抒发了诗人独居山中的孤独寂寞及思乡之情。傍晚时分,诗人独自走回山中,思绪依依,“秋深频忆故乡事”,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描绘秋天傍晚荒疏寂廖的山中景色,渲染出凄清冷寂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孤独凄寂的心境。

作者简介

刘沧

刘沧(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蕴灵,汶阳(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0969.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晚归山居》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