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得张正字诗》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30 21:08:07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得张正字诗
作者:陈与义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
一觞犹有味,万事已无机。
岁暮塔孤立,风生鸦乱飞。
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

1.这首诗的颈联是怎样描绘孤寂悲凉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2.请结合全诗首、颔、尾联内容,简要分析该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颈联运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来描绘孤寂悲凉的画面。(2分)时到岁末,闲居江州的诗人眼前看到的是寺塔孤立、风生鸦飞的景象,一静一动,互相映衬,风声鸦飞更显示了环境的荒凉,(2分)也烘托出诗人隐退闲居的孤寂之感。(1分)
2、①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点明自己闲居江州养老的境况,叹岁月流逝,一事无成,既有伤老悲己之情,又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慨叹之情。(2分)②一觞犹有味,万事已无机,传达出诗人借酒自慰及对世间万事的心灰意冷之情。(2分)③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在诗人引退孤寂之时,张正字的书信使诗人内心产生了淡淡的欣喜之情。(2分)

翻译赏析

《得张正字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
一觞犹有味,万事已无机。
岁暮塔孤立,风生鸦乱飞。
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

【作品鉴赏】
《得张正字诗》通过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孤寂悲凉的画面,烘托出诗人隐退闲居的孤寂之感

颈联运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孤寂悲凉的画面。时到岁末,闲居江州的诗人眼前看到的是寺塔孤立、风生鸦飞的景象,一静一动,互相映衬,“风声”“鸦飞”更显示了环境的荒凉,也烘托出诗人隐退闲居的孤寂之感。①“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点明自己闲居江州养老的境况,叹岁月流逝,一事无成,既有伤老悲己之情,又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慨叹之情。②“一觞犹有味,万事已无机”,传达出诗人借酒自慰及对世间万事的心灰意冷之情。③“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在诗人引退孤寂之时,张正字的书信使诗人内心产生了淡淡的欣喜之情。

作者简介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0698.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得张正字诗》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