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木兰花·相离徒有相逢梦》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30 09:04:53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木兰花(和孙公素别安陆·般涉调)
作者:张先

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1.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分析?(5分)
2.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这两句词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词描写了作者远望朋友离去、依依不舍的情景,(3分)表现了作者深沉的离忧 (3分)。
2.比较和比喻,人生无无比多情即没有什么比人更多情,二者本质属性相同,是比较,江水不深山不重是说友人的情意比江水深,比山高,二者本质属性不相同,是比喻。

翻译赏析

《木兰花(和孙公素别安陆·般涉调)》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注释

①槽上凤:琵琶上端雕刻成凤头状。槽:即将弦柱之槽口,在凤头下方

【作品鉴赏】
《木兰花(和孙公素别安陆·般涉调)》“远目不堪空际送”,写出不忍心望行人远去的心情,更其幽咽,全词一处用“无”,三处用“不”,可称为“否定式”结构

原题作“和孙公素别安陆”。此词言送别,没用一般写景伤怀或凄楚哀怨的苦调,而是以谙尽别离况味的超然态度,从虚处着笔,靠对惯常送别程式之否定,以突出自己体验到的离愁。首句写离别,却用别后盼相逢已是徒劳魂梦,将再“相逢”的意愿及难再逢的事实点明,以少胜多,思力惊力。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有“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表示目送去帆,久久伫立,直至看不到,还不忍离去的痴情。但词人却用翻案技法,否定这种送别方式,认为“远目不堪空际送”,写出不忍心望行人远去的心情,更其幽咽。“今宵”句与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生无物比多情”认为“多情”是最可珍贵的,无物可比,与沈邈“情多是病”(《剔银灯》)语意相悖,意旨却同。“江水不深山不重”,一反前人咏愁言情以水、山类比的俗套,亦属避俗就生之法。全词一处用“无”,三处用“不”,此种谋篇布局,可称为“否定式”结构。

作者简介

张先

张先(990-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0595.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木兰花·相离徒有相逢梦》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