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上小楼·隐居》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29 13:03:33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上小楼·隐居
作者:任昱

荆棘满途,蓬莱闲住。
诸葛茅芦,陶令松菊,张翰莼鲈。
不顺俗,不妄图,清风高度。
任年年落花飞絮。

1.诗歌的题目是隐居,作者围绕隐居依次写了哪些内容?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o(6分)
2.本曲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选择两三例分析作者通过这种手法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5分)

参考答案
1.(1)作者首先交代了隐居的原因是仕途险恶,世道艰难(荆棘满途),因而在有如蓬莱仙境一样的风景优美之地隐居。(2)再写隐居的住所(茅庐)、周围的环境(松菊)和起居生活(莼鲈)(3)接着写隐居的原则是不顺俗,不妄图,清风高度;(4)最后写自己飘然出世、无意旁骛的隐居情怀。(要点:隐居原因、生活条件、隐居原则、淡泊情怀。每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6分。)

2.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用典:(1)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自比管仲、乐毅,作者以出山之前的诸葛亮自比,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2)陶渊明脱离官场、归隐田园时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作者借陶渊明之松菊表达自己清高自傲,超然独立的胸怀;(3)西晋张翰借口秋风起,思念家乡莼羹、鲈鱼,辞官归家,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对故土田园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自得其乐的惬意之情。(用典,2分;分析部分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此外若答荆棘满途年年落花飞絮等由什么诗句化出,且感情分析正确,亦可酌情给分。
建议:重视古诗与中学阶段所学古诗词的结合考查。)

翻译赏析

《上小楼·隐居》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荆棘满途,蓬莱闲住。诸葛茅芦,陶令松菊,张翰莼鲈。不顺俗,不妄图,清风高度。任年年落花飞絮。

注释

荆棘满途:喻艰难的处境和坎坷的道路。
蓬莱:阁名。故址在浙江绍兴市龙山下。
诸葛茅芦:诸葛亮曾隐居南阳茅舍。
陶令松菊: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张翰莼鲈:张翰,吴郡人,曾入洛阳作官。翰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羔、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贺而归。《晋书·张翰传》
不顺俗:不与世俗相随顺。
不妄图:指无意求官。妄图,妄想。
清风高度:清雅高洁的风度。

【作品鉴赏】
《上小楼·隐居》发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畅达地表达了飘然出世、无意旁骛的高怀

此曲抒发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以诸葛、陶令、张翰自况,用典自然贴切,末句尤含意深远,于平淡中见工巧。本篇起首二句,以“荆棘”与“蓬莱”两个并列复合词各作借代,颇为精警。“荆棘满途”,从白居易《伤唐衢》“天高未及问,荆棘生满地”及皮日休《暮怀》“兵戈连旧国,荆棘满长途”句意化出,极言世路的艰难险恶,与“蓬莱闲住”既成对照,又为因果,使读者一开始就对作者的“隐居”产生了理解与赞赏之情。“蓬莱”作为仙境专名及草莱本意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均能贴合“隐居”的题面,尤令人玩味无穷。以下三句鼎足对,用三组历史典故,生发“蓬莱闲住”的内涵。三则典故均与隐居密切关联,而作者通过选取典型的表征之物,在并列中各有侧重:“茅庐”映合隐居的住所,“松菊”映合隐居的环境,“莼鲈”映合隐居的起居生活。而茅庐之于诸葛、松菊之于陶令、莼鲈之于张翰,均为一种高风亮节的标志,于是作者随之表明了自己追仪古贤的生活态度:“不顺俗,不妄图”。这种旷放超脱、不忮不求的“清高风度”,显示了隐居者澄静宁和的内心世界,同“蓬莱闲住”的外部生活场景保持了高度的谐和,可谓相得益彰。末句语淡韵远,以“落花飞絮”代表纷俗的世相,以“年年”表明自己的不改故常,领以“任”字,决然而又悠然,回应了“不顺俗,不妄图”的隐居原则,堪与宋人“青山不语人无事,门外风花任往还”(傅逸人《赠张忠定公》)的名句媲美。全曲仅以一首一尾涉点尘世,其余均驰神走笔于隐居天地,畅达地表达了飘然出世、无意旁骛的高怀。

作者简介

任昱

任昱,字则明,四明(今浙江宁波市)人。与张可久、曹明善为同时代人,少时好狎游,一生不仕。所作散曲小令在歌妓中传唱广泛。...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100431.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小楼·隐居》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