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关于建国60周年的作文

精品作文 时间:2023-01-03 17:08:38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关于建国60周年的作文》【第一篇】

  建国60周年作文:回顾建国60年高考招生制度变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诸多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等院校招生制度也随之迅速发生变化,高考(论坛)制度屡经变迁,但其选拔人才的职能始终如一。

  1949年,高等学校沿袭过去单独招生的方式,各大学自主招生,各家独立自主命题。

  1950年,同一地区高校联合招生。

  1951年,以全国大行政区范围统一招生。

  1952年6月1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全国高等学校暑期招收新生的规定,首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招生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至此,实施近40年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宣告结束。

  1966年,废除高考,高校停止招生。

  1971年,高等学校逐步举办试办班,恢复招生。招收的新生学校毕业即可,但须经过两年以上劳动锻炼。废除招生考试,改为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工农兵大学生也在此时出现。

  1977年8月,邓小平在一次有四十多位教育界著名人士及官员参加的会议上决定:立即恢复高考。当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了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据统计,当年的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

  1985年以后,高考改革向减少高考科目的方向发展。先是将理科7门、文科6门各减为3+2共5门,上海则实行3+1方案。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

  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

  1999年,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并揭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教育部开始推行3+X科目考试方案。广东省率先开始在高考科目设置和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进行3十X方案试点,采取语文、数学、英语(论坛)3门算总分,外加一个X科作为录取资格线。

  2001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彻底放开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

  2001年,江苏省3所高校率先实行了自主招生的试点工作。截至2009年,已有76所高等院校开始自主招生,广东省有两所: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历史性的第一次全面实现了网上录取,全国网上录取新生率达到85%。

  200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同年,教育部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

  2003年,实施20多年7月高考的制度迎来变革,高考时间提前1个月,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的7、8日,个别省份会有所延长,如广东延长为6月的7、8、9日。

  2007年,广东、山东、宁夏、海南4省区作为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区,迎来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广东开始采用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的考试模式,恢复了文理科的区别,文理科分开划线录取。计分方式从标准分恢复为原始分,开始采用综合素质测评。

  2022年,广东将实施3+文/理综合模式,并进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与录取挂钩。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测评共同作为考生学业测评的依据。

《关于建国60周年的作文》【第二篇】

  建国60周年作文:回首新中国六十载

  泱泱中华,风雨兼程。六十年对于人生,几经沧桑;六十年对于建国,恍若弹指;六十年对于成就,举世瞩目。黑墨书写的历史上流淌着血色的悲哀,历史上的中国曾一度贫穷得令其子民心酸。温饱尚未解决,强国之路,步履维艰。然而雄狮必有风骨,只待其醒来,直到1949年从那开始,成立后的新中国的发展并不是在封闭的舞台上自我演绎的故事,而是一个不断把触角伸向外面广阔世界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改革开放更是把中国推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也使世界走向中国的步伐越来越快。

  巍巍六十载,我所见到的我的祖国,高山巍峨,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巍巍六十载,我所见到的我的祖国,大河奔腾,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激流勇进,洗刷百年污浊,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涌起过多少命运的颠簸。巍巍六十载,我所见到的我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大漠收残阳,明月醉荷花,广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巍巍六十载,我所见到的我的祖国,人民勤劳,五十六个民族相濡以沫,东方神韵的精彩,人文风貌的风流,千古流传着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政府和人民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的中国面孔,并没有畏缩,勇往直前,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开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它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起点。

  我国的航天事业也迅速腾飞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而今,神舟七号胜利返航了,三位航天员满面笑容走出返回舱。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也是献给伟大祖国60岁华诞的珍贵礼物和诚挚祝福。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2亿元增长到246619亿元,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四位;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进出品贸易总额从206.4亿美元提高到21738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外汇储备由1.67亿美元增加到15282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长到137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4140元。60年来,我国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用60年的时间把贫困人口从两亿减少到2000多万。

  一国两制的成功,三峡工程建设的壮观,西部开发的激情,奥运会的圆满成功,两岸三通的团团圆圆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激励着我们迈向下一个60年!

  奋进中的中国,在1978年选择了改革开放这条不伟大的道路。从此,开放的中国迎向了世界。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和社会获得了巨大发展,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奇迹使许多外国人士不断探究中国经验。

  是的,在这不寻常的六十年里,有多少悲壮,有多少感动,有多少梦想,有多少光荣,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里,写进了共和国的历史画卷。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党中央坚定沉着,统揽全局,驾驭各种困难和复杂的局面,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深深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回首三十年,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辉煌成就,令中国人民倍感自豪,人们发自内心地赞叹: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我们已经取得了光荣伟大的成就,我们必将书写更加雄伟壮美的篇章。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对中华民族来说,抓住并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符合亿万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关于建国60周年的作文》【第三篇】

  建国60周年作文:回忆艰难的生活

  放假第一天,女儿回家向我布置一个任务,要我回忆苦难的生活,把它和今天改革开放以来的生活变化作对比,感受今天生活的幸福!他们班里要搞一个家长征文,她不但要在班里认真的做朗读,还要向同学谈自己的感受。看到女儿充满稚气的面孔,想起自己酸涩的童年生活,那种感受对于亲身经历过的人来说,这就是切肤之痛!说实话,要说变化最大的就是人们吃穿住行的变化。而最令人难忘的以前饿肚子的情景。

  我出生于72年,打记事起,饥饿几乎与我的童年结伴而行。关于吃的,记忆最深的是六、七岁时的事。虽然76年粉碎了四人帮,可改革的春天还没来到,我们这里实行的依然是大集体劳动。我家因为是个大家庭,我的父亲有兄弟姊妹九个,除了出嫁的两个姑姑,我爸是其中的老大。那时,父母虽然已经独立挣工分,但叔叔姑姑都很小,根本没有劳动能力。于是我父母就把自己的口粮和工分分给大家庭一半,自己留一半。当时,整劳力维持自己口粮都难,何况一半!于是,我家就特别穷!

  一烤地瓜,烫死人

  那一年的春天特别冷,到阴历二月初,气温依然很低,大人孩子都还穿着棉袄。我穿着夹袄(所谓夹袄实际就是把一些碎布缝在上衣的里面,这样可以当棉袄穿,但保暖性极差),在家里冻得瑟瑟发抖,于是就跟着哥哥到村里育地瓜苗的火炕去取暖。

  说实在的,那场面太壮观了,以后我再也没见过那样壮观的场面。在方圆几亩的家田地(在村子中央,为了种地,村民都迁走,整成好地,故名),垒砌出几十个几平方的地瓜炕,火炕下挖出巨大的火洞,里面燃着熊熊烈火给地瓜加热育苗。那时侯在空地里支起几口大锅烧水,几十个男劳力抬着一筐筐的地瓜放到倒满温水的缸里,,对将要上火炕的地瓜进行初步的清洗和预热。然后抬到大火炕上码上。

  我们去的时候正是村里劳力向地瓜炕里码地瓜。因为一些小地瓜是不能用的,我们几个小孩子就等着捡剩下的小地瓜吃。我们先是围着大锅取暖,不时看着大缸里的地瓜,肚子早就唱起了空城计。他们码完地瓜时,已经是午饭时候了。我们只捡了很小、很少的几个地瓜。

  我和哥哥吃了捡的生地瓜,就蹲到火炕下的火洞旁烤火。午饭了,大伙都散去了,只留下一个姓魏的大爷看地瓜炕。看我们哥俩还在火炉旁眨巴着眼不肯走,可能他也猜到了什么,他笑着问我们:怎么,还想吃地瓜?这可是咱们村里育地瓜苗的,可别打它的主意。一会儿,看到我们不言语,他咬咬牙:来吧。娃。看把你们弟兄俩饿得,我给你们烤地瓜吃!说完他爬到地瓜炕上,扒出十几个大地瓜,然后小心翼翼的把炕整平,不留一点痕迹。然后他跳到火洞里。给我们烤起了地瓜。

  一会儿,他用火钩子把烤熟的地瓜一个一地勾出来递给我们。烤熟的地瓜,焦黄焦黄的,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我们犹如饿虎扑食,不等剥皮就吃起来。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他一个劲的说:别太快,别太快,小心把嘴烫没了皮。但饥肠辘辘的我们哪里还顾上这些?偷眼望去,我分明看到,他转头抹去了眼角的泪水。吃着这样热的熟地瓜,虽然嘴没事,可是牙烫得生疼,也许正是当年的那次烤地瓜,如今我只要吃热东西,牙根就生疼。

  看我们吃饱,他把剩余的地瓜包了包塞到我们怀里说:你俩别从村子里走,从村后走,别让别人碰见,也别和别人说,把这些拿着晚上吃吧。我们俩夹着熟地瓜回了家交给父亲,并告诉他地瓜的来历,父亲一言未发,眼泪像断线的珠子滚落不停。

  转眼二月底,地瓜苗出完了。出了芽的地瓜也就没用了。母亲就把那些没烂的废地瓜扒出来运到家里,切片晒干,磨成面给我们蒸窝窝头吃。

  二偷牛料,吓死人

  转眼到了三月初,到了村里为耕地对牛加精料的时候了。村里拿出储存了一冬的玉米,炒了牛料喂牛。于是,管牛的就在村北的牛圈后的小屋炒上了牛料。

  金黄的玉米在大锅里翻炒,散发出阵阵香气,飘满整个村子上空。这香气把我们小伙伴的馋虫勾上来了。牛料就成了我们小伙伴们谈论和羡慕的的固定话题,也成了我们梦寐以求的极想品尝的东西。其实,牛料是不容易到手的。牛是大型动物,而且欺生,即使偶尔牛吃不净,我们是孩子要偷牛料也是很危险的。而且牛要喂不好,不上膘,不能拉犁,管牛的是要扣工分的,所以管牛的往往看得很严。他往往要亲自把牛料拌到草料里,还要亲眼看到牛全吃掉才肯离开。

  机会还是终于来了。中午,管牛的拉着牛到河边饮水去了。我们赶紧把牛料从槽子里掏出来,把草捡掉,然后把牛料包在褂子里,跑到村后吃起来。不一会,村子里就传来管牛的怒骂声。可是我们就不管了,先填饱肚子要紧。吃剩了,我们就藏在地堰的窟窿里留待下次吃。可往往下次再去找的时候就不见了,至今我也想不明白到底是哪个馋嘴的伙伴偷吃了,还是老鼠偷吃了。

  最危险的一次差点要了我的命。那是一个下午,管牛的早早的离开了。饥肠辘辘的我早就急不可待得和牛抢起了牛料。没料到,村里有头牛性子很急,它一看我和它抢,居然用角顶我。当时它在槽子一边,我在另一边,它的角没顶上我,但它的嘴却把我一下碰到在地。它开始哞哞叫着,声音很吓人,大有武力捍卫牛料的架势。虽然他脖子上的缰绳栓在柱子上,不能过来伤害我,我但我吃这一吓,瘫倒在地,倒在地上爬不起来,直到管牛的回来把我拉起来,送回家。他没有问我为什麽被牛顶了,但我知道他肯定明白是怎么回事。

  回家以后,我就发起低烧,四肢无力,整天昏昏沉沉,严重嗜睡,并常常做噩梦或者在梦中吓醒。母亲吓坏了,以为我得了什么不治之症。焦急的她领着我到很多地方治疗,但都不见效。后来,可能她也觉得我病得蹊跷,一再追问,我只好说了实话,母亲没说什么,只是苦笑的说:傻孩子啊!可话没说完,她就流下了眼泪。后来,家里请来神婆为我叫魂,居然好了。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去偷过牛料。

  三渣窝窝,噎死人

  到六月,我们已经接近断顿。村里为了给劳力增加营养,往往把早豆收了,做豆腐。(我们把六月里收的豆子叫六月渣(读四声),因为生长周期太短,豆浆少,出渣多)。奶奶是做豆腐的好手,这项任务往往由她完成,村里出柴、豆子,豆腐归村里,豆渣归个人,虽然现在看来,这是多么不合理,可在当时这项工作很多人抢着做。

  于是豆腐渣做成的窝窝头就摆上了我们的餐桌,说真的渣窝窝很好看,白白的,散发着豆香气。可是吃起来可就不行了,不但嚼在嘴里味同嚼蜡,最受不了的是难以下咽。你要事先准备好水,一不小心就噎得你翻白眼,甚至会噎死你。

  一天晚上,我太饿了,吃得太快,一口气上不来,噎的我半天喘不上气来。我的父亲一看不好,赶紧给我灌水,灌水不见效。又赶紧把我倒过来拍打后背,最后直到把渣窝窝吐出来才好了。当时,我哭了,并以绝食抗议!最后妈妈无可奈何到邻居家借了一袋地瓜干,碾成面掺到渣窝窝里。说真的,渣窝窝掺了地瓜面味道太好了,不仅让渣窝窝不再噎人,而且甜丝丝的。这样总算结束了这场绝食风波。

  四骨头汤,香死人

  冬天到了,这是一年里是最难挨的。因为存粮不多,又没有别的粮食代用品。一个几岁的孩子严重缺乏营养,说是皮包骨头那是一点不假。但村里每当春节前夕都要杀几个猪。一部分要分给村干部和军烈属,一部分就卖掉了,让殷实点的人家割一点过年。我家是从不在年前割肉的。

  那一年,不知什么原因,村里杀猪的孔大爷把村里杀猪坊里剔下的骨头送给了父亲。

  我记得那是一个非常温馨的下午,天气很好,没有一丝风,阳光灿烂,太阳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父亲用筐把猪骨头挑回家。他喜滋滋的对妈妈说:他娘啊,他孔家大爷给了点骨头,快点煮上吧。妈妈就在院子里垒起了一个灶,借了邻居的大锅煮上了骨头。我们弟兄两个简直比过节还高兴,因为在我们印象中我们至此还没见过这麽多的肉。我们赶紧收拾好柴禾煮起了骨头。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虽然锅里刚刚冒出热气,但我们不知掀了多少次锅盖,用筷子夹起骨头尝了多少次。

  终于骨头煮好了,父亲把骨头从锅里捞出来递给我们。我们终于如愿以偿的平生第一次吃了肉。说真的,骨头上肉很少,因为这在分肉和卖肉时早就剔干净了。但骨头上那点肉星星已经足够我们享用了。那几天,我们天天像过年。虽然肉不多,除了盐,没有加任何佐料,但骨头还是很有滋味的,尤其是猪的肩胛骨,有一半骨头很软,完全嚼的动,我们几乎把它们全部吞下肚。还有就是猪的腿骨,虽然很坚硬,但骨腔里的骨髓味道特别的好吃!如今,每当家里煮了骨头,这些部分我总是要吃掉。妻看到了,总是说:这里面又没有什么,弄一手油。我总是笑笑说:你懂什么,这里最有营养。哎,没经历过这样的生活,怎知道它的滋味!

  最后,父亲把骨头汤盛在了盆里。等它冷却下来,汤的上面飘着厚厚的一层油脂,父亲把它收集起来成了我们一冬的食用油。而骨头汤则冷成了猪肉冻,成了我l们一个冬天最奢侈的美味。

  偶尔说起这段生活,封存的记忆被打开。饥饿折磨了我的肉体,但我依然感谢生活,感谢艰难的生活教育了我,也成就了我。我品尝到生活的艰辛,使我在任何时候都不抱怨生活的艰难,使我认识到淳朴的村民是最善良的,使我体会到父母的伟大。无论何时何地不要忘记你的乡村、你的乡亲、你的父母。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uowen/jingpin/27696.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关于建国60周年的作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