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作文900字:清明雨景
第一范文网精心整理了《关于清明节的作文900字:清明雨景》,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雨悒郁而又固执的倾泻着,那淙淙的细雨编制着乡间的美景,山与水,雨于景似乎完全融为了一体。
“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景真美啊!”我停在窗边,欣赏着清明雨景。
“我去扫墓了,你们去吗?”爷爷叫道。
原本热闹的厅堂静下来了,一阵寂静后,“阿姨发话了:爸!要不今年咱别去了,您一向身体不好,走那泥路,万一摔着了,可不是开玩笑的。”
“那是咋行,算了,我自个去。”
“祁。”妈妈叫唤着:“你陪爷爷去。”
“不,为什么?你们为什么不去?”我坚决反抗。“叫你去你就去。”妈妈脸上有着一丝怒气。
没办法,我只好满脸不乐意地说:“好,好好……我去总行了吧!”
一路上,我走前,爷爷在后。一路沉默,我本与爷爷可聊的东西就少,妈妈叫我去扫墓更让我有一百个不情愿。爷孙俩,就如走在一条道上的陌生人。
穿过杂草丛时,我更是喋喋不休的道着,爷爷却也只沉默不语。
借来扫把,我和爷爷便各扫各的。可这时,一路沉默的爷爷说:“祁啊!你是不是不想跟爷爷来啊?”
“没……没有啊!”我心虚地答道。
“爷爷知道,你叔,你姨,你爸妈都不想来扫墓,爷爷知道爷爷老了,身体不如从前了,但这是咱的老祖宗啊!”
“爷爷……”
“别人都说你爷爷我傻,这事都得自个来,可你们个年轻人会吃会喝会玩,却不会来这扫墓啊!”
我呆呆凝视着爷爷。
“你们现在过得那别国的节日倒挺积极,可咱这中国,这土地上土生土长的节日,中国的传统文化,你们却……唉!爷爷老了,这不是想给你们添麻烦,爷爷希望你记住咱做人就不能忘本。咱自个的文化咱就得记着。”
“我……”我似乎有太多的话要说,这秒却不知从何说起。平时爷爷的举动被看为落伍,爷爷来扫墓看为固执。今日我又真实地感受到一个老人对民族的传统的热爱。我感到自己的愚昧与无知。
“爷爷,下次我还陪您来。”
回去的路上,爷孙俩,聊了很多,这大概也是爷孙之间最愉快的一次谈话吧!
我的梦却是希望所有人都记住这传统,这些传统的节日。我的梦从此不伟大,却真实。真实的随一位老人的心一起跳。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900字;“清明”风俗——乐
提起清明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上坟扫墓,一脸悲哀。但民俗学者称,古代的清明节,除了有祭奠逝者的悲伤,更有万众踏青、郊游、戴柳、斗鸡等种种欢乐。可以说既是断魂之日,也是快乐嬉戏之日。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说,虽然清明是一个追思先人的传统节日,但其民俗文化内涵并非只此一项。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踏青、郊游则早在唐代就已盛行。杜甫《寒食》诗有“田父皆要去,邻家闹不违;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之句。不违,即不避,无忌讳;闹不违,意为无拘无束地嬉戏打闹。正如诗中所说,这天乡间父老都要参与这“闹不违”活动,就连鸡犬也乐而忘归。宋代吴惟信更在诗中描述:“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这些都证实了郊游踏青已成为古代百姓的清明节首选活动之一。
乌丙安指出,除了郊游踏青,古代清明节民间还有植树、戴柳、插柳、射柳、放风筝、打秋千、蹴鞠(踢球)等多种有趣的民俗活动。据《荆楚岁时记》载:“(寒食)斗鸡,镂鸡子(鸡蛋),斗鸡子。”可见南朝时就有斗鸡与斗鸡蛋之戏了。斗鸡现在仍可以看见,斗鸡蛋则基本失传。在古代,儿童用作碰撞争斗的鸡蛋多是染色、雕镂过的,十分精美。据称这种“斗鸡蛋”的游戏缘于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术,发展而来成了寒食的节俗。唐代诗人王维《寒食城东即事》有“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竟出垂杨里”的句子,也说明清明节民间体育活动深入人心。
古代清明民俗的多样化,从传世名画中也可见一斑。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清初张岱的《扬州清明图》等绘画作品,都将繁华之地的清明活动描绘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成为百看不厌的市井民俗全景画。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范文:清明节踏青500字
阳春三月,春风习习。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师生一起去赣县客家文化城踏青——赏樱花。一路上大家兴奋极了,巴不得校车像飞机一样快速到达。
当我们一下校车,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樱花就展现在我们眼前,向着我们微笑,竟相绽放,好像在说:“你们——‘红领巾’。”听说,赣县的十里樱花占地三百亩,有1.2万株,是去年年底种植的,今年春天是第一次开放,金秋季节还会再次开放。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边走边看。突然,我发现有一位七百一十岁的老爷爷向着我们招手,好像在说:“`红领巾'你们猜猜我是谁?”哦,原来是榕树爷爷啊!“榕树爷爷您好!”我高兴地叫了声榕树爷爷,榕树爷爷笑了,还告诉我说:“河边有许多我的兄弟,快去看吧!他们会给你带来吉祥和快乐!”
忽然,一阵春风吹来,我看见有许多小白棉花在我眼前飘来飘去,这是什么呢?原来是柳絮姑娘在和我捉迷藏呢!
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客家文化大观园——赣县客家文化城。他雄伟而壮观,外方内圆,既古装而又现饰,是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里面有客家祠堂,客家围屋,各种假山和花园……园内游人如织,各地游客纷至踏来,成了人们欢乐的海洋,是世界客家摇篮,休闲养生福地,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大观园。
啊! 我真是大开眼界、一饱眼福呀!临走时,我还依依不舍呢!
不时地回头看看,心想:我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