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关于西方美学史读后感的作文

精品作文 时间:2024-06-23 05:06:34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关于西方美学史读后感的作文》【第一篇】

西方美学史读后感

西方美学史读后感
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的一部美学史教材。自从它在1963年初次问世以来,不仅受到我国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也获得了海外读书界的好评。
朱先生在本书最后一章谈到他编写时的立意说:我们只就每个时代中挑选几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对每个代表人物也只约略介绍他的主要论点,挂一漏万是势所难免的。挑选的标准是他们要确实能代表当代的主要思潮而且可以说明历史发展线索。全书按历史发展的顺序,次第概述了古希腊罗马以来欧洲一些重要美学家的论著。它以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发展、演变和斗争为纲,对美学史上的几个基本问题:美的本质、形象思维、典型人物和作为创作方法的浪漫主义及现实主义,作了相当细致的分析介绍,并对不同时代的美学家对这几个或其中某一个问题所持的基本主张,以及他们在美学史上的建树与得失都给予了相应的评价。
就以美的本质来说,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美学家对于美学中的这个基本问题的看法,是各各不同的,甚至是千差万别的。朱先生将他们的看法大致归结为这样两个方面,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理性与感性的关系。有的强调形式,忽视内容;有的只重内容,轻视形式;也有的企图使形式和内容、理性和感性按照他们的需要而相互结合。在具体论述时,又根据不同时代、不同派别的美学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所侧重地分别介绍了古典主义美学(古希腊时代)的美在物体的形式说;新柏拉图主义(古罗马)和法国理性主义的美学思想,则又提出美在于完善(即天意安排的合理性)。英国十八世纪的经验主义美学把美的本质这个问题的重点,从对审美对象的形式分析转到对美感活动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分析。所以他们强调:美在于愉快。而法国启蒙时代的美学,以狄德罗为代表,主张真善美相结合。在具体说明什么是美时,狄德罗提出了一个新的论点:美在于关系。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看到了他们以前的美学史上内容与形式、理性与感性相互割裂的局面,于是从唯心主义出发,提出了美在理性内容表现于感性形式的论点。诚然,他们两个也各说各是。康德用主观唯心主义来调和形式与内容、感性与理性的矛盾;黑格尔则站在客观唯心主义立场来阐释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前者的内容是超验的理念,而后者的内蕴则是绝对精神。十九世纪中叶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美学史上最大的,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是,竖起了美是生活的大纛。
朱先生在介绍不同时代及不同学派的美学思想时,做到了史与论的结合,因而相当清晰地给读者勾勒出了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一个基本轮廓。他不是把美学史上各种流派当作是孤立于社会之外的纯思想材料来加以介绍,而是把它们放在特定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尤其是阶级根源上来进行分析,同时还扼要地说明了它们在历史上的承续关系。例如,朱先生在介绍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对于最美的形式所持的论点时,不仅将其同古希腊罗马时代毕达哥拉斯、亚里斯多德、圣奥古斯丁及圣托马斯关于形式美的看法相比较,相鉴别,并且还指出它对后来德国启蒙运动时代文克尔曼、莱辛以迄于康德等人的形式美的影响。这样,就便于读者把了解到的有关形式美的知识串连起来,既见出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美学家在形式美这个问题上的不同论点及其不同的侧重面,同时又能见出形式美的思想在美学史上的一个衍化的过程。这种史与论的结合,应该说是《西方美学史》的显著特色之一。

4页,当前第11234

《关于西方文学十五讲导读的作文》【第二篇】

《西方文学十五讲》导读

内容简介《西方文学十五讲》内容纵横上下三千年,横跨欧美两大洲,涵盖了从古希腊至今西方文学发展的主要思潮及各个时期最具经典性的作家和作品,从心灵深层揭示了西方文学生生不息的运动历程。行文生动活泼,富于哲理,读者能从愉快的阅读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启发和对于当代人生存环境和意义的思考。《西方文学十五讲》系的内容设计充分照顾到社会上一般青年读者的阅读选择,适合自学;同时又能满足大学通识课教学的需要。每一种书都有一定的知识系统,有相对独立的学科范围和专业性,但又不同于专业教科书,不是专业课的压缩或简化。重要的是能适合本专业之外的一般大学生和读者,深入浅出地传授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展学术的胸襟和眼光,进而增进学生的人格素养。本书系每一种选题都在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学问真正做活了,并能加以普及,因此对这套书作者的要求很高。作者简介徐葆耕,1937年生。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0年起历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学术著述有《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释古与清华学派》、学术随笔有《紫色清华》、文艺创作有电影剧本《邻居》(合作)等五部以及小说《同窗》等。编辑推荐《西方文学十五讲》西方文学不仅是西方人心灵的历史,也是我们心灵的历史。这条文学之河,展现了远比宇宙更为广阔、更深邃、更为神秘的精神世界。每一个用心的读者都能够从中发现你自己。网友评论1

绿色遐想 在看了西方文学,西方的作品后,我们尚不能形成对西方文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因此,在看了外国作品时,仍旧有些迷茫,而这本书,正好可以给那些看了很多外国文学的读者补充非常重要的营养。首先感受到这本书好处的是我的女儿,刚拿到书她就爱不释手,我原以为她还是一个初中生,不具备看文学理论的能力,其实不然,她看懂了,比我们接受得更快,看来,我们不应忽略孩子成长过程中在阅读中的理论上的引导。

网友评论2童年的自己就非常喜欢读书,还记得在小学、初中时期就已经阅读了大部分如今孩子所了解的名著了,像《十日谈》、《堂吉诃德》、《羊脂球》、《德伯家的苔丝》等等。由于知识理解水平受到年龄的限制,当时只是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几十部著作,图的只是新鲜与其中的故事内容,对于名著的本身散发的恒久魅力却并未体味到。待到成年工作以后,读书的时间日益稀少,特别是自己一直喜爱的文学更是鲜有触碰。当半个月前翻开此本《西方文学十五讲》时,感觉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如果说童年时代自己所接触的只是多部零散的不成系统的西方文学著作的话,《西方文学十五讲》则是系统地阐述了三千年西方文学的历史与成就,从宏观角度上审视直到十九世纪初的西方文学,其中分为四大里程碑,分别是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和他的悲剧以及歌德的《浮士德》。今天我就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内容发表一下自己个人的感悟。第一次正式接触《荷马史诗》中古希腊神话应该是上大学的一次英语泛读课上,课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特洛伊战争和美女海伦的,当时上课时就为泛读教材及英语张老师广博的知识谈吐所吸引。不深入了解希腊神话,你一定会觉得它们是肤浅的,难登大雅之堂,可是一旦你真正深入了解,才会发现它们已远远超过中国的神话传说。一方面,其深刻性在于它揭示了人的两大欲望带给人们的悲剧性和喜剧性的人生体验;另一方面富含深刻的哲学道理,关于人和命运的冲突,从中也反映出了希腊精神的核心是个人本位。除了神话本身的多元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希腊神话更是一种文明的载体,我们不难发现在欣赏西方的绘画、建筑、雕塑等艺术瑰宝时,总有讲不完的神的故事,它们根深蒂固于西方社会的各个领域。但令我为之佩服的却是荷马本人,他虽是一位盲者,却有双锐利的眼睛,他在著作中所表现出民族的自省精神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虽然到了公元前二世纪,希腊逐渐走向衰落,而罗马人在地中海取得了希腊的统治地位,但是他们继承了希腊人的成就。所以无论是人文素养还是文化底蕴上,或者是单纯享受神话故事乐趣上,我们都应该读读希腊神话,读读西方文学,为自己对人生新的感悟埋下伏笔。但是可惜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本人只读到第八讲,即使全部读完也需重读以便细致深入领会,但是不得不传给下一位老师,望还有机会再次重新拜读。

《关于西瓜的作文》【第三篇】

西 瓜

今天,妈妈买来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西瓜滚圆滚圆的身子,多像一个绿色的小太阳。碧绿碧绿的瓜皮,像是给西瓜穿上了一件鲜亮的外衣。从瓜蒂到瓜脐镶着的一条条黑绿色的花纹,俨然就是外衣上漂亮的花边。

西瓜跟篮球一般大,摸起来硬硬的、滑滑的。西瓜有10斤重,抱起来沉甸甸的。我闻了闻西瓜皮的味,它还透着一股草香呢!我催妈妈赶紧切开西瓜。

妈妈从厨房拿来刀子和案板,把西瓜放在案板上,用力切下去,只听“咔嚓”的一声,西瓜被切成了两半。粉红色的瓜瓤,一颗颗黑褐色的小瓜子,青白色的瓜皮就露了出来。青白色的瓜皮多像两个小摇篮,而那粉红色的瓜瓤就像柔软的褥子,那一颗颗黑褐色的小瓜子,多像一个个可爱的宝宝舒服地睡在里边。妈妈又小心地把西瓜切成了一个个月牙形。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牙西瓜,闻了闻,甜甜的、香香的,真诱人啊!轻轻地咬一口,沙沙的、软软的、凉凉的、甜丝丝的,像蜜一样,满口流汁。我那冒烟的嗓子马上就湿润了。





http://www.diyifanwen.com欢迎老师同学们推荐优秀作文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uowen/jingpin/196009.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