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关于走近伟人的作文

精品作文 时间:2024-03-21 13:04:49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关于走近伟人的作文》【第一篇】

综合读写活动:走近伟人

话题引入这里所谈的伟人并不等同于“名人”,因为名之所得,途径甚多,在传媒发达甚至泛滥的时代,“名人”更容易被批发制造;同时,这里所谈的伟人也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大人物”,因为他们其中的大多数,是依靠权杖成就其“大”的。伟人,应该在社会变迁中主动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其事迹足以感动彼时的群众,其力量足以影响一时的世风,其言行能够为人类的文明作出特有的贡献!一个缺乏伟人的时代是不幸的,一个不能从伟人身上汲取力量的人更容易因缺钙而显得虚脱。伟人是上天恩赐我们的天然阳光,今天,让这暖阳将照亮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读写活动活动1:与伟人亲密接触1.收看“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录象,摘抄人物颁奖辞。2.如果要评选“感动中国五千年”的十大历史人物,你会推荐谁做候选人?请写出自己心中的人选,任选其中一位入选人物,写一则100字左右的颁奖辞。3.读名人传记,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人生的坐标,校正前进的方向。选取几位古今中外的伟人,读读他们的传记,写一则读后感。活动2:对伟人“品头论足”1.人们总喜欢对伟人“品头论足”,发表评论。如项羽,李清照赞扬他“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杜牧善意地批评他,“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则嘲讽他,“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选择几位伟人,搜集摘抄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2.怎样看待伟人?这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将伟人抬得很高,如托马斯·卡莱尔就说:“伟人是自身有生命力的光源……这光源灿烂夺目,照亮了黑暗世界。”也有人把伟人贬得很低,认为“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你跪着看他们”。而按照拿破伦这位无论怎么样看也算得上是一位伟人的法兰西帝王的愤激之辞,则是“在庸人眼中没有伟人”。你怎样看待伟人在历史中的作用?你认为凡夫俗子应怎样看待伟人?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资料链接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颁奖辞(节选)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徐本禹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桂希恩他清贫而充实,温和而坚定。仁者的责任让他知难而上。他让温暖传递,他让爱心汇聚,直到更多人向弱者张开双臂,直到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对生命有更博大的爱。刘翔12秒91,他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00年来的记录成了身后的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亚洲有刘翔!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佳作欣赏颁奖辞大禹:置亲情于不顾的人是最绝情的人,那么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他应该是最绝情无爱的,但正是他——禹,辟波斩浪,开山破地,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水退陆升,天下太平,他——禹,才是真正伟大的人。司马迁:有一种苟且偷生是高尚的,它叫忍辱负重;有一种低头弯腰是无奈的,只为高尚的追求。为了《史记》,他抛开尘世的繁琐,放下了个人荣辱,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让人们明白了什么叫坚忍,什么叫崇高。他记录了历史,历史也将他永远铭记。诸葛亮:巧舌灵动战败群儒,羽扇一挥东风四起,三把火起,天下鼎分,武侯诸葛神机妙算;无论是在南蛮腹地,还是在江夏城中,抑或是在五丈原前,始终不忘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卧龙孔明赤胆忠心,他用自己的行动对“忠诚”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屈原:美人、鲜花、香草、鸷鸟……他拥有着纯洁的品质,却偏偏降生在那个混浊不堪的时代。世态的炎凉,人心的险恶,让他愤恨,更让他无奈,只恨自己无力回天,无法为国尽忠。“常叹息,以掩涕息,哀民生之多艰”,屈原这样吟唱着投入滚滚江流,用生命为我们阐释了什么叫做“冰清玉洁”。解读项羽项羽身后向来不寂寞,宋人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名句当为其评价最力者,然而只涉及其生其死而不及其它。待到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直评项羽因不厚不黑而败,这就牵涉到刘项优劣论。时下汹涌的不平之气,或许就是对不黑不厚说的呼应。其实,不论人们对项羽怀有何等情感,事实总是事实。细读《史记》就不难发现,项羽绝非人们心目中的直肠汉,也不可能与厚黑无涉。有关项羽的历史功过得失,学界论之甚详。笔者只想对一些一向为研究所忽略、又关系项氏成败并对后世有启示意义的项羽现象略作归纳。第一,项羽的个人品质造成了他的失败。首先项羽绝非智力低下,正相反,司马迁认为他才气过人。刘邦也认为在勇悍仁强方面自己非项羽可比,对此韩信亦有同感。但项羽这种过人才华并没有给他带来帮助,反而使他成为直继暴秦的统治者。项羽的本性是极度自负。陈平对其鉴定为“不能信人”“意忌信谗”。在项羽眼里,他人均不足道,所以他事必躬亲,弄得自己很辛苦。这使人联想起秦始皇。侯生、卢生有言:“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以为自古莫及己……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项羽也是逢战必到,疲于奔命,最后又中了陈平的反间计,更加形单影只,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独夫。司马迁评秦始皇曰:“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评项羽曰:“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其次是苛察。苛察大概是项氏家风。其叔项梁起义后不久拒绝一门人求职时指责对方某时未办好某事,是为其证。日后,殷王司马卬叛楚,项羽派陈平等击降之。不久,司马卬降汉,项羽就要追究上述军事行动的参与者,导致陈平归汉。相形之下,刘邦的部属中有许多人曾反对过他或投降过项羽,均未受追究。所以,项羽虽常胜,人却越打越少;刘邦虽常败,人却越战越众。又其次,项羽继承了赵高的一套统治术。赵高曾献计于秦二世,说欲巩固其统治,唯有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项氏在分封时正是这样干的。他将原来的齐燕之王分别贬为胶东王、辽东王,而将齐燕之将分别封为齐王、燕王。正是这种统治术,迅即酿成了不安定因素,并最终断送了项氏统治。经历过暴秦统治的广大人民是绝不能忍受项氏统治的。天份反成事业之累,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第二,项羽现象提出了历史人物作用的阶段性命题。彼得原理有无能极一说,即某个系统里的人达到其力难胜任的岗位,不称职现象便随之产生。项羽的情况正合此理。可以说,在反秦风暴中,如果没有项羽的摧枯拉朽之力,其成功是不可想象的。他在夺权前对形势的正确判断,在救赵时的果敢绝决,奠定了其历史地位。但以此为限,其后的局面就非项羽所能胜任。归降的二十余万秦军,既是项羽的最辉煌胜利,也成了他失败的开端。这些与诸侯联军人数相去不远的俘虏,如果不杀,总是心腹之患。而一旦杀降,项羽就失去了道义上的支持,并且无法在关中立足。又如分封,也非项羽份内事,项羽挟威势强行包办,弄得怨声载道。于是,项羽就从顺应历史潮流走向了反面。对此,项羽本人固然有推卸不了的责任。他以为自己既然在军事上有一套,其它方面估计也差不了。耐人寻味的是,时过两千年,项羽的思维方式在中国仍可以大行其道。生活中经常能看到某些领域的成功人士,情不自禁地要对各种事物指点江山。那么,项羽同时代的人默认了他的自负就不足为奇了。但事实让天下及项羽本人大失所望。如果项羽当时不去争夺支配权,他肯定不会迅即覆灭。或许应了老子的一句话,“知止可以不殆”(王弼《老子注》)。可惜,项羽及其它情形相类者当时绝不会有这份自觉。人类注定要在错误中成长。最后,项羽蔑视知识或代表了一定的中国社会情绪。少年时代,项羽学书学剑学兵法均浅尝辄止。在项羽眼里,“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可见,知识在其心目中一文不值。项羽抹杀义帝的功绩一事更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社会对知识的情绪。他说:“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话虽说的有力,可却不是事实。义帝是在项梁败死,楚国受重创之后出面主持大计的,他亲自布署了攻秦的两路人马,完成了陈胜、项梁未能完成的大业——灭秦。设想,如果印刷厂厂长出面否认一本畅销书作者的作用,建筑队长出面否认一个杰出建筑的设计师的作用,一定没有人会信以为真。但项羽的上述言论却能深得人心。甚至司马迁或者都被其骗住,《史记》就没为义帝立传。无独有偶,刘邦定天下论功行赏厚封萧何,遭到武将们的一片反对之声:“臣等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看看,项羽心态有多么大的市场啊。但刘邦不是项羽。他以猎为譬:“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刘项原来不读书。”然刘邦对待知识的功用能深明大义如此,刘胜项败,固其宜矣。项羽先抹杀义帝之功,后杀义帝之身,此等行径岂是与厚黑无涉。按刘邦的上述说法,项羽之谋杀义帝无疑是功狗噬功人。其厚其黑,天地共鉴。深究起来,对项羽的歧读皆源于司马迁的记叙。特别是将刘项二人相互参看时尤其如此。当司马迁着力描摹时,项羽总是威武雄壮,气势夺人;刘邦则平淡无奇,甚或猥琐。于是便有阮籍登广武战场“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叹。确实,刘项相争,项羽处处压刘一头。然而,项羽的刚猛无俦恰恰是逆时代潮流而行。所以,虽然频频取胜,却最终魂断乌江。欲读通项羽,必须读司马迁为刘项二人各自所下的赞语。司马迁对刘项二人所下的赞语恰好与正传相反。对刘邦评价极高,对项羽则贬斥甚多,若再与各自的本纪相参,却又都是与事实兼容的。令人惊奇的是,这种成于一手且反差明显的评价竟能完全谐和地出现在历史的背景上。其原因在于,历史本身就是由无数矛盾着的事实所构成。项羽的事实是,他的确威武雄壮,可惜这只是小节。大节是在灭秦之后,项羽其人其情是反社会的。那么,看历史人物,只管往大节处看。当一个人大节有亏时,即便其小节可歌可诵,不提也罢。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介入小学高段的作文》【第二篇】

海内存知己课题组长:谷捷敏组员:许金苗吴晓丽金科峰劳群娜施吉章等执笔:许金苗一、课题的提出:社会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普及,环境问题的凸显,传统文化的逐渐消失,快餐文化的日益流行……纷纷进入了学生的视野,也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如何引导学生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成为教育改革的一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它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课程,试图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接触社会现实,认识历史文化,探索科学奥秘,从而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带着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理念审视当前作文教学,我们发现现行作文教学的症结在于封闭。整个写作过程都在课堂内进行:教师命题,学生闭门造车。这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导致学生作文“语言成人化”——缺乏儿童语言个性;“结构模式化”——用公式化的章法套写作内容;“人物、事件虚构化”——虚造人物形象和实践,移植情节;“主题与题材陈旧、单一”;“思维品质肤浅”。封闭导致学生眼界狭窄,社会阅历贫乏,生活体验缺失,思维能力衰退,只有打破封闭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作文教学才能获得新生。综合实践活动恰恰可以纠正作文教学封闭的弊端,弥补作前素材搜集与情感体验的不足,有助于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我们提出并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介入小学高段作文教学”这一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如何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社会、历史、生活,去探究自己的生存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品质,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生存环境,从而激起一种社会责任感。2、如何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生活世界,走向博大的社会文化,再现作文的原汁原味。3、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规律,补充、丰富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二、研究过程:(一)研究的主要阶段课题研究主要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3年5月课题立项以前,这一阶段是课题酝酿研究方案以及课题立项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搜集资料,了解国内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已有的情况),建立课题的实验设想;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等。第二阶段为2003年5月至2003年12月,这一阶段是初步探索阶段。主要工作包括:组建课题研究组,进行研究人员的学习,结合日常教学开展初步的实验工作,及时交流研究心得,调整、改进研究内容和方法,注重资料积累。第三阶段2004年1月至2004年8月,这一阶段为深入研究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观摩研究课,交流研究论文等等,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以及资料的收集和成果的整理。第四阶段2004年9月至2004年12月,这一阶段为总结思考阶段。主要工作包括:课题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的结集以及准备新一轮的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二)研究的操作策略1、设计活动主题,编订作文序列。⑴活动主题的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首先,学生的愿望和兴趣。学生的愿望和兴趣是学生不断探究、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是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最基本的动力依据和关键因素之一。其次,学生的年龄特点。虽然小学高段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但是这种思维特点也离不开具象的支持。因此,主题的设计应选择较为生动具体的主题以及相应的材料,便于学生的感知、理解和操作,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直接经验。再次,知识经验。活动开展依赖于知识经验的储备。因而,活动主题设计必须考虑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经验,如有缺乏,应考虑补充办法。最后,课程资源。主题设计尽量结合本地区、本学校课程资源的实际,因地制宜,不仅便于学生探究,而且具有一种亲切感,容易激发兴趣。根据以上四个原则,我们设计了4大板块13个主题,分列如下:亲近历史文化A寻访家乡文明叩访家乡先贤寻觅家乡建筑探寻家乡风俗品味家乡特产采风家乡儿歌、民间故事B走进传统节日传统节日的历史、习俗、诗文、节令食品C编写成语、歇后语故事关注社会生活D认识环境问题我与水的故事我与电的故事我与热的故事E社会广角镜寻找身边“雷锋”曝光百姓陋习关注民工生活F语言中的社会变迁G审视“广告语”搜罗“广告语”,进行评析、修改探索自然世界H蚕宝宝的生命历程I救救青蛙青蛙的成长历程,为保护青蛙支着J保护绿色校园调查校园花木种类,制定植物“身份证”走近麻雀生活为保护绿色校园献计献策感受自我成长K我的成长足迹出生以来的照片、重要事件等L认识自我自己眼中的我别人眼中的我理想中的我M今天我当家⑵作文序列的编订作文序列编订基本按照原有作文序列。我们试图在作文训练项目与综合实践活动之间寻找结合点,将作文训练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并利用教材资源、社会、自然等资源,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作文训练的项目。以下是浙教版第9册作文训练序列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作文训练内容A阳光假日行动公益性活动:对城市“牛皮癣”的调查、清理以及治理措施等A暑假中的一件事写暑假中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体验性劳动:帮助瓜农、果农采摘瓜果,了解瓜果知识,学习销售技能等科技性活动:科学小课题,小发明等B写启事写“寻物启事”和“招领启事”C这件事_________记生活中的一件事B认识粮食访问:“三年自然灾害”时缺粮的惨况,不同人对粮食的认识D爱惜粮食①说服食堂中浪费粮食的同学,并记录成文②撰写爱惜粮食的警示语搜集:世界各地缺粮的新闻报道、有关爱惜粮食的格言、警句,历史上灾荒的描述等综合:对粮食的认识C今天我当家学习必要的生活技能:如何挑菜,如何讨价、还价,注意用气、用电安全等E汗水换来的欢笑选择“当家”活动中印象深刻的一次劳动,写一篇短文利用假期当家一天D品味家乡特产了解家乡的特产:黄花梨、笋干菜、汤圆等F我爱家乡的_____①给家乡的特产写写广告词②写一篇记叙家乡特产的文章感受特产的特点:历史(来历)、做法、样式、滋味等等充分发掘外地学生的教学资源,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G缩写课文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缩写成500字以内的短文2、开展实践活动,渗透作文训练⑴实践活动的开展①活动流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我们认为可以按以下6个环节进行,不同的活动主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环节增删。流程安排如下:流程阐述如下:A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活动的质量。我们认为创设情境有以下三种途径:A利用日常生活创设情境。学生的一个疑问、一种流行、一次谈话等均可成为情境创设的资源。B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如,学了《五月端阳》一文后,引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从而提出探究“走近传统节日”的课题。C利用社会生活创设情境。如,可以针对现今经常停电、断水的社会实际,教师设问:为什么现在老是停电、断水呢?引导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情境,从而关注身边的现实问题。B选题分组选题分组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小组以4人左右为宜,组内分工必须明确。C制定计划制定计划宜详尽,必须写明商讨交流的时间、地点。D活动实施活动实施可以是小组分工前提下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各成员独立完成计划规定相应承担的任务(分工时要扬长避短),具体问题借助集体力量合作解决。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协同开展,但是各成员分工必须明确,如去采访,提问、记录、拍照或者录音,职责必须清楚。以下是“品味家乡特产”活动中,陈映迪组搜集黄花梨资料的活动过程:E材料整理(略)F成果展示(略)②活动方法A查阅资料。可去图书馆等机构查阅,也可上网查阅;可以是文本资料,也可以是图片资料或实物资料。B调查访问。可以实地采风,也可以访问相关人员,获取第一手材料。C观察实验。通过设计实验来印证假设,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形象感受和深入理解探究的问题。D劳动实践。通过劳动实践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获得情感体验,如“今天我当家”等活动。⑵作文训练的渗透作文训练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作前素材的搜集和占有,情感的体验和积蓄上,而且也为学生的写作训练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提供了一个训练的平台。写作贯穿了活动的始终。如,“品味家乡特产”之“品味黄花梨”活动中,学生既有采访,又有参观,还有品尝,这就要求学生做好采访记录,做好参观笔记,还可以把对“翠冠”、“西子绿”、“晚秀”等不同品种的梨进行观察、品尝后的瞬时感受记写下来。应该说综合实践活动中充满着学生练笔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训练资源,扎扎实实地进行指导。①规范记写格式为了提高练笔的效率,保证资料的详实,避免记录的随意性,我们规范了学生活动记写的格式。每份笔记应该有记录时间、地点、主题、记录者、记录内容、感想等要素,采访笔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的作文》【第三篇】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全新的课程形态,由于国家没有编教材,也没有发课程标准,只有指导纲要,这就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能由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利用当地的社区资源进行自主开发,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也就是校本课程开发。但这并不意味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同于校本课程。(见下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是课程论的不同范畴:前者是课程结构中的一种课程形态,它与学科课程并列,都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后者是课程三级管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中的一级,即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也可以说,校本课程既可以表现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也可以表现为学科课程形态。本文仅就《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进行探究。一、要有明晰的教育哲学任何课程资源的开发都是与"培养什么样人,怎样培养人"这样的教育哲学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探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时候,也不能不首先思考以至明晰我们学校的教育哲学。即回答"培养什么样人,怎样培养人"这样一个根本的问题。几年来,我们在开发实践中,正是紧紧抓住这一根本问题,才保证了我们开发的正确走向。我们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走向,包括选题取向: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己的关系;价值取向:提高动手能力;增强探究意识;激发创新思维;目标取向: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关爱自己。走向就是开发实践的指向。有了正确的指向,我们的开发实践才不会盲目。最近,我校开发了"童谣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全校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围绕"三爱"这个主题,写了近千首童谣,其中就有数百首,登在校园网上。开始,有的老师怀疑,童谣是不是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就此问题开展了校本研究,经过研讨,大家有了明确的认识,首先,我们的开展"童谣伴我成长"活动指向非常清晰,无论选题、价值、目标等取向都符合我们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向的。其次,"童谣伴我成长"活动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成性的特征。我校陈榕老师在指导学生开展《争当节水小尖兵》综合实践活动中,就发现一些孩子用童谣表达"珍惜水资源"的主题,从而才生成了"童谣伴我成长"这个新主题,新目标。再次,为了学会写童谣,各班还开展了以"如何写童谣"为课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这也证明"童谣伴我成长"活动就是道道地地的综合实践活动。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课程形态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让我们意识到,一个学校有没有自己明晰的教育哲学至关重要。有了她,我们才能坚定地、自信地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开发新课程。二、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开发课程资源,当然要追问课程资源在那里?过去,我们老师只知道教材、教参,就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被严重窄化。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由于新课程理念的引领,大大增强了我们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大大开阔了课程开发的视野。有个专家说,我们试图带给学生的和学生经验的一切都是课程。有个老师说的好,课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敏锐的资源察觉眼光,有没有强烈的课程意识。我校许秋芳老师在我校举办的校本化建设研讨会上曾就这一问题作了专题发言。她在这方面有了较系统的思考。她说:"老师是课程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生活是课程资源;环境是课程资源;信息海洋——互联网也是课程资源。总之,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如独特的个性、卓越的创新、超长的表现)等等。"她讲的很具体,我这里就不具体展开了。可以说,许秋芳老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认真的反思中,课程资源意识已经有明显的觉醒。(发言稿见附件)我们学校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就是老师们靠着的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得到的。信手拈来,校园里的"三棵榕树","两头石狮",校门对面的大庙山,流过校旁的白马河……都可以演绎出内涵丰富,让孩子说不完,道不尽的课程故事来。这里的关键是我们教师要有没有强烈的课程意识。有了强烈的课程意识,就能捕捉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课程资源。总之,课程就在师生的生活世界里,需要具有强烈课程意识的师生携起手来共同去开发,去生成,去建构,只有这样,才能自主地开发出具有人本化、个性化、特色化的校本课程来。(见我校《生命的体验》案例集)。三、要有较高的开发能力课程资源窄化不仅让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缺失,而且使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严重萎缩。要帮助教师提高开发能力,急需在开发方法,途径,程序,技术等全方位进行校本培训。为此,我们学校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1)请专家到我校做讲座,派教师外出学习,接受专家的培训。(2)发挥本校教师集体的智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培训资源共享。教师间同伴互助,我们已经逐步形成了"情况通报——信息交流——行动研究"固定流程。即每周例会首先由参与者汇报前一段实践情况(收获与问题);接着进行信息交流,把各自学习到的新文章,新观点在会上与大家共享;最后,围绕共性问题,对下一阶段的行动进行深入探究,发表各自见解,互相启发,达到集思广益。(3)教师互相培训,本学期我们经常利用星期四的课后开展"课改实话实说",教研组活动,老师们把自己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收获和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失败与教训让同志们共同帮助解决。(4)交谈、讨论:利用课余时间,围绕某个具体的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随意性的交谈讨论中,收获到教师个人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5)与书报上有关课程研究专著的作者实现间接对话。我校每周都向教师介绍新近出版的书报上,最新研究成果,并组织教师集体或个人进行阅读。这就是与专家间接对话。"理论是我们最缺乏的。"老师们说:"不管是教学还是综合实践活动要避免盲目性,看来补上课程理论这一课迫在眉睫。"我们确实要向专家教育家提醒那样:"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不要小看理性思维。"(6)通过网络与专家自由对话。我们鼓励教师带着自己的问题,通过(Google)等搜索工具,查询问题的答案;我们还鼓励教师通过网络论坛(BBS)(QQ)等与专家自由讨论。(7)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有问题一起讨论;有任务共同承担。如,外出带学生一个教师忙不过来,就几个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我们通过以上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只有一个明确的目的,那就是,从各方面提高我校教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际能力。四、要有灵活的开发策略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认识到,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型课程,它既不是学科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更不是学科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一类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新型课程。可是要把这门课程真正修起来确实困难不少。面对诸多困难,我们的选择是迎难而上。我们的体会是,要解决这些困难,就要有灵活的开发策略。一是时间问题:时间问题就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去那里挤?眼下,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安排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我们向教务处要课时,教务处叫苦连天。怎么办?我们同时并用了"集零为整"与"化整为零"的两个策略。所谓"集零为整",我们把原来仅在教室里上活动课等课时,集中起来,放在星期四下午,作为相对固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这就保证了在这段时间里,各班同学都能在教师的带领下,或在校内,或走出校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时要开展较大型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就对原有固定课时进行调整,即把几个星期四下午的时间合起来,以集中使用。所谓"化整为零",即有些活动不需要固定的完整的时间,如,白马河水质取样,只要由家住河边的学生,在放学时顺路采集。关于时间问题,我们学校还重视利用假期组织孩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认为,假期不是学习的中断,更不是学习的终止。假期应当是学习在新形式,新条件下的继续。特别是寒暑期这样长假,不仅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充裕的时间,而且还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可多得的好时机。我们学校去年寒假就以春节文化为主题,今年暑假又以"回报母爱"为主题,"十一""五一"黄金周都成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实践已经证明,其效果是显著的。当然,这个作业的完成,我们借助了家长的力量。许多作业都是孩子与家长合作完成的。二是空间问题:空间问题就是上哪儿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才有内容?我们总不能只在校园内甚至教室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吧!应当说,更丰富的课程资源在校外,在社区。前年,我们学校就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定了一个大题目:《闽江的百年故事,千年诉说》。我们的策略是由近及远,从小到大。即从校旁流过到白马河开始,再向闽江以至更远的大海延伸;从校门口的大庙山出发,再向城内的三山,以至更高的石鼓名山拓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空间这个概念还有了新的看法。记得,我们开设的第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与地球对话》。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uowen/jingpin/140411.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关于走近伟人的作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