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南浦别》、《华子岗》等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20 21:06:33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南浦别
作者: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原文】华子岗
作者: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原文】春夜别友人
作者: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原文】早梅
作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炼字型”试题的提问方式、变体,以及答题步骤,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答:(步骤一)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3、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答:(步骤一)侵在诗中指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

(步骤二)侵实际上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夕辉亦随诗人下山的生动情景,拂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

(步骤三)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

4、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答:(步骤一)隐在诗中指隐没,没在诗中指消失。

(步骤二)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步骤三)这两个词巧妙地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5、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未若一枝佳。你同意这种看法么?试说明理由。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答:(步骤一)同意。

(步骤二)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步骤三)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含蕴而丰富,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

答题技巧:

古诗词中词语的考查形式有多种。不过无论是找出句中的诗眼、分析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还是比较不同词语的差异,究其实质,都是对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使用及其表达效果的考查,都可归结为炼字。包括活用词、表现力强的动词、表示感情变化的词、表示颜色的词。

答题要点:

①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②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③分析该字传达的感情;④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等。

翻译赏析

《南浦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
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注释
(1)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
(2)别:分别,别离。
(3)袅袅(niǎo):吹拂,这里形容西风吹拂。
(4)好去:放心前去。
(5)莫:不要。

【作品鉴赏】
《南浦别》“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

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是送别之处的代名词,于是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忧。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木叶飘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离愁。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而且“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叠,读来格外令人回肠咽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南浦别》离人惜别的眼神,送别者亲切又悲凉的话语,牵动读者的心弦

后二句写得更是情意切切,缠绵悱恻。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后分手,是送别的高潮。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离人频频回过头来,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这个“看”字,读者仿佛看到那离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闪动的泪花。离人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诗人连用两个“一”,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诗人劝慰离人安心的去,不要再回头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细细咀嚼,却意味深长。诗人并不是真要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精心刻画了送别过程中最传情的细节,其中的描写又似乎“人人心中所有”,如离人惜别的眼神,送别者亲切又悲凉的话语,一般人都有亲身体会,因而能牵动读者的心弦,长生强烈的共鸣,给人深刻难忘的印象。

【名家点评】
《诗境浅说续编》:首句凄凄南浦,为江淹恨别之乡。次句袅袅西风,乃宋玉悲秋之际。寄语征人,不若掉头竟去,强制离情,差胜于留恋长亭,赢得相看肠断也。皇甫曾送友诗云:“相望知不见,终是屡回头。”一言行者好去莫回头,一言送行者屡回头,皆情至之语。

《华子岗》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夕阳西沉,松风阵阵,漫步回家途中,草上露珠已干。落日余晖,浸染身后长长的足迹,山色青翠灵动,仿佛在轻拂诗人的衣衫。
注释
⑴华子冈:王维隐居地辋川别墅中的风景点。裴迪是王维的挚友。王维隐居辋川,作者与他“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两人各写了二十首小诗,咏辋川胜迹,汇为《辋川集》,此为其中第二首。
⑵松风:松林之风。
⑶晞:晒干。
⑷云光:云雾和霞光,傍晚的夕阳余晖。
⑸侵:逐渐侵染,掩映。
⑹履迹:人的足迹。履,鞋。
⑺山翠:苍翠的山气。山色青缥,谓之翠微。

【作品鉴赏】
《华子岗》写了华子冈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此地美景的流连之情
全诗以还家为线索,通过诗人对所见所闻的独特感受,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亦动亦静的艺术画面。
“日落松风起”,开头这一句写景,描写了落日和松风,落日西下,松风渐起,诗人游兴未尽,漫步在回家的山间小道上。一“落”一“起”两个相对应的动词,生动鲜明地勾勒了日落西山、晚风骤起的暮色之景,使读者可以想象夕阳倚山而下的景象和晚风吹拂林叶的声音,意境逼真,神清气爽,瑰丽优美。
“还家草露晞”,第二句紧扣上句,“还家”和第一句的“日落”照应,点明了诗人是在回家的路上。正当秋高气爽之日,落日照射,松风吹拂,路边小草上的露珠早已挥发殆尽了,所以说“草露晞”。诗人踏在这些干松的青草上,感到特别轻细柔软,分外惬意。这也表明诗人已经游览了很长时间。这句话描绘了诗人意犹未尽、悠然漫步的自在形象。
接下来诗人还以“还家”的行踪为线索,进一步描写华子冈上的优美的环境。后两句写云光、山翠。
“云光侵履迹”,写余晖下诗人行走的情形。“侵”字不仅把诗人在夕阳下一步步行走的姿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也写出了太阳渐渐下落,余光逐渐消散的过程。读完这句话读者可以联想到余晖逐渐消散,随风摇动的松林在阳光中不断变化的瑰丽景象,这就形象地描写出诗人在夕阳下悠然自得、漫步下岗的生动情景。

《华子岗》勾勒中尽显隐居山林的静谧,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衬托出诗人对华子冈美丽景色的喜爱和深深留恋之情
“山翠拂人衣”,“山翠”本为“山风”,但诗人强调了“翠”字,不是山风吹动人的衣服,而是“山翠”拂人衣服,这就将具体形象转化成了无形的感受。诗人眼里满是山林的青翠颜色,这可爱的颜色仿佛有了生命,不断地轻拂着诗人的衣襟,也撩拨着诗人的心,使诗人感到分外地轻松自在。暗里转换了主宾关系,赋予薄暮明灭的山色以主动性,增强了景物的动感。上句中“云光”紧随着诗人,这句“山翠”追逐着诗人,它们仿佛对诗人眷恋不舍,而这样的描写从反面又衬托出诗人对华子冈美丽景色的喜爱和深深留恋之情。
这首五言绝句,精选落日、松风、草露、云光、山翠这些零散的景物,把它们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勾勒了一幅声色俱佳、动静相宜的风景画,寥寥二十字,寓诗人独特的感受于寻常的山间景色之中,笔墨疏淡而意蕴超远。语言简洁,韵味丰富,情趣盎然。

《春夜别友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银烛吐着缕缕青烟,金杯对着盛筵美宴。
离堂上思念朋友情,分别后山川路途远。
明月隐蔽高树之后,银河消失曙色里面。
前往洛阳道路漫长,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注释
⑴银烛:明亮的蜡烛。
⑵绮筵:华丽的酒席。
⑶离堂:饯别的处所。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
⑷“明月”二句:说明这场春宴从头一天晚上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长河:指银河。
⑸悠悠:遥远。洛阳道:通往洛阳的路。

【作品鉴赏】
《春日闲居》描写宴会情景,表达作者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及与友人友谊之长

这组离别之作,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前首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首联采用对偶句形式,“青”与“绮”相对,都为绿色的意思。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绵。“琴瑟”,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唏嘘。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写时光无情催人离,沉静之中见真挚情愫。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尾联两句以“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的问句作结,写目送友人赴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作者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这个结尾,感情真挚,语言质朴,具有沉郁厚重之美。
第一首诗虽写眼前景,心中情,却有所继承和借鉴。有人指出,此诗“从小谢《离夜》一首脱化来”。《离夜》即谢朓《离夜同江丞王常侍作》,也是写一次夜宴。两相比较可知,陈诗在章法、用语等方面都明显受了谢诗影响。但陈子昂并没有简单地模拟前人,而是有所创新。谢诗较直露和简洁,陈诗则婉转而细腻,在结构上更善于回环曲折地精心布局,情和景的安排上,先以秾丽之笔铺写宴会之盛,次以婉曲之调传达离别之愁,再以宏大的时空背景烘托出宴会之久与友谊之长,最后以展望征途来结束全篇,层次分明。

【名家点评】
《唐诗广选》:田子艺曰:八腰字皆仄,不觉其病,然亦当戒。蒋仲舒曰:起语奇拔,后来岑参多用此。
《唐诗选》:蒋一葵云:五、六语佳,第“明月”“长河”似秋夜,不见舂景。
《唐诗直解》:蒋仲舒以“明月”一联似秋夜,不知“隐”字内已有春在。或以八腰字皆仄为病,若将平声换去“隐”字,有何意味!
《唐诗评选》:雄大中饶有幽细,无此则一笨伯。结宁弱而不滥,风范固存。
《唐律消夏录》:清晨送别,乃于隔夜设席饮至天明。此等诗,在射洪最为不经意之作,而后人独推之,何也?此诗不用主句,看他层次照应之法。射洪识见高超,笔力雄迈,胸中若不屑作诗,即一切法若不屑用,故读者一时难寻其端倪,及详绎之,则纵横变化之中,仍不失规矩准绳之妙。此文章中之《国策》《史记》也。唐人清旷一派,俱本乎此。
《唐诗矩》:全篇直叙格。拈著便起兴,体极佳。明月已隐高树,长河又没晓天,别思之急可知。用“已”、“又”二字分背面,谓之背面对,使不知此对法,未有不以“隐”,“没”二字为重复者矣。用“此会”二字绾住起处,写景方有着落。此题有一首,“春”字在第二首见,昔人病其五、六不切春景,终管窥之论也。
《唐诗成法》:五六是秋夜,非春夜,断不可学。若易“明月”、“长河”作“柳月”、“华星”,庶可耳。六句句法皆同,此亦初唐陈、隋馀习,盛唐不然。
《五七言今体诗钞》:从小谢《离夜》一首脱化来。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先生曰:第四极作意语,亦乃苍然。“吐”、“隐”、“没”字眼俱高。顾在此家已关深刻,缘其气爽,仍是浑然。评:第四乃豫道征途阅历,是空际设想语。五、六由昏达旦,启行在即。结黯然神伤,凄其欲绝。

《早梅》原文翻译与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
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
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
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
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注释

⑴孤根:单独靖宇主.唐诗多功能多用途词典:辽海出版社,2001.09.:第63页的根,指梅树之根。孤:突出其独特个性。
⑵暖独回:指阳气开始萌生。
⑶递:传递。幽香:幽细的香气。窥:偷看。
⑷素艳:洁白妍丽,这里指白梅。
⑸应律:古代律制分十二律,有“六律”、“六吕”,即黄钟、大吕之类。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
⑹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

【作品鉴赏】

赏析一

郑谷笑言齐己的《早梅诗》中“数枝”不如“一枝”好,文人间把郑谷看作齐己的一字之师

以诗名于时,留下大量诗作,门人辑为《白莲集》10卷,又辑《白莲编外集》10卷和诗论《风骚指格》1卷。
郑谷住在袁州,齐己于是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见他。诗作中有一首《早梅诗》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好。”齐己惊讶不已,不由得提衣整装,举手加额长跪而拜。从此,文人间把郑谷看作齐己的一字之师。
郑谷:唐朝诗人。2、齐己:唐朝和尚,善诗。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早梅》首联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第二联中“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象独凝地下暖气于根茎,回复了生意。“冻欲折”说法略带夸张。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此联象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早梅》第三联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末联语义双关颇有孤芳自赏之意味

第三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此联对仗精致工稳。“递”字,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而“窥”字,是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益发见于言外。以上三联的描写,由远及近,由虚而实。第一联虚拟,第二联突出“一枝”,第三联对“一枝”进行形象的刻画,写来很有层次。
末联语义双关,感慨深沉:“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此联字面意不难理解。然而咏物诗多有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这里“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自己处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又因其内怀“幽香”、外呈“素艳”,所以,他不甘于前村深雪“寂寞开无主”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辞意充满着自信。
这首诗,语言清润平淡,毫无秾艳之气,雕琢之痕。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含蕴十分丰富。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很有特色。

赏析二

《早梅》首联对比描写梅花耐寒的秉性,颔联则描写早梅凌寒独放之图


“寒风凛冽,似要摧折千树万木;只有梅树,根聚地气而生意独回;村前深雪遍野,一枝梅花,在昨夜凌寒绽放。幽幽清香,随风飘向四方;灼灼素白,禽鸟也来偷偷欣赏。明年它也应该顺应自然的节律,最先在望春台上开放吧……”
诗人首联对比,描写梅花耐寒的秉性:“万木”,其他树木,语带夸张;“折”,凋残枯败;“回”,音huái,回复生机与活力。在严寒的冬季,别的树木都凋摧不堪,唯有梅树努力积聚地底的暖气而回复生机。对比之下,梅树不畏严寒的特点鲜明突出。“欲”、“孤”、“独”,三个极具感情色彩的词,将万木与梅树人格化,暗寓诗人像梅一样坚贞不屈、清高孤傲的性格。
颔联叙述梅开的情形:“前村”,即村前。一棵枝干虬曲梅树,傲然挺立在银装素裹的旷野上;一枝素雅明艳的梅花,赫然绽放在寒气森森的北风中。就像一幅清丽奇特的“寒雪梅花图”,早梅凌寒独放的倔强个性、诗人不屈困境的孤傲情怀,毕现于图中矣。在积雪皑皑的大背景下,独放的这一枝梅花尤其引人注目。“一枝”,既言梅花比别的花开得早,又言比别的梅开得早。如果用“数枝”,反而“乱花渐欲迷人眼”、凸显不出“早梅”那“一枝独秀”“早”的意韵了。郑谷一字之改,确实高妙。

《早梅》颈联描写早梅的风韵“素艳”,尾联抒发想到京城施展才华、独占鳌头的寄望

颈联描写早梅的风韵:“递”,飘送;“窥”,偷偷看;“素艳”,洁白而美丽的花,点明“早梅”是白色的梅花。花香清幽怡人,随风徐徐而来;花色素雅明艳,禽鸟暗羡而窥。一个“递”字,将凛冽的寒风温柔化,仿佛它也对早梅充满了爱怜之意;一个“窥”字,将无知的禽鸟人格化,好像它们也对早梅满怀欣赏和羡慕。风、鸟如此,人亦更甚!早梅悠远的清香,宛在鼻息;动人心魄的姿色,犹在目前;清高素雅的风韵,了然心会;诗人内秀、高雅的情怀,不言而喻之矣。
尾联双关作结,抒发寄望:“知”,了解、遵循;“律”,万物生长的周期、自然节候的规律;“望春台”,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天道有常、万物有序,今年的这枝早梅,到明年此时,应该还是在会春回大地之前、率先开放在高高的望春台吧。从字面上看,这是诗人对早梅的殷切期盼,希望明年还能再见到它的动人风姿,表达自己的赞美喜爱之情。但联系上面的内容就不难发现,诗人是大有深意的:“孤根独回”意默默坚持的孤傲;“深雪独开”言坚贞不屈的清高;“幽香只风递、素艳唯禽窥”寓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失落与不甘;所以,“先发望春台”实际是诗人渴望到京城施展才华、独占鳌头、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自信宣言。


《早梅》为读者描摹出一幅风韵十足的“寒雪早梅图”,堪称诗林“咏物台”上的一枝独秀

全诗咏物写景,语言清丽传神,为读者描摹出一幅风韵十足的“寒雪早梅图”,有“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之神;借物喻己,含蕴深藉,诗人怀才不遇、清高孤傲、坚贞不屈、执著自信的节操情怀蕴含景中,又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妙 。神妙毕备,意蕴隽永,堪称诗林“咏物台”上的一枝独秀!
齐己生活在晚唐五代,又是出家的僧人,但这首诗却没有丝毫颓废萎靡的晚唐气象,也没有丝毫清绝枯寂的佛门意绪。它像一阵清新的风,撩起人们对于悠远盛唐的缈缈记忆。呜呼!诗人心中的“早梅”,竟“晚开”了上百年……

【名家点评】

《瀛奎律髓》 :寻常只将前四句作绝读。其实二十字绝妙,五六亦幽致。
《唐诗笺注》: 气格矫健,绝不似僧家寒俭光景。宜其为少陵所赏识也。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

裴迪

裴迪(716-?),唐代诗人,河东(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密切。早年与“诗佛”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

陈子昂

陈子昂(约659~约700),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字伯玉。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

齐己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9088.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南浦别》、《华子岗》等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