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18 05:06:37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作者:元好问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开头两句,对仗工整,借秋风鼓角落日旌旗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表现了边塞景象的壮美。
B. 上片后三句勾勒出一个乐观豪迈、甘愿为国效力的少年形象,其中从军乐的乐字堪称这首词的词眼。
C. 下片前两句写出了大部队声势浩大,行动迅捷,作战威猛,很快就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D. 这首词以边塞生活为题材,既无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哀伤之气,也无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慨之情。
②归期犹及柳依依一句中,犹及二字使该句意蕴颇丰。请结合前后诗句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①C(3分)
②(4分)归期犹及柳依依是说胜利归来还赶得上杨柳依依的春天。犹及一句与上文的才通已动意脉相贯,表现此前行军作战的迅捷顺利,强调归期在即,同时又与后文的不须啼呼应,暗示胜利指日可待,表现出喜悦乐观的情怀、豪迈慷慨的胸襟。

翻译赏析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侯骑才通蓟北②,先声已动辽西③。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注释
①嵩山:古称“中岳”,在河南省登封县北。金宣宗兴定三年(1218),元好问因避战乱从三乡(河南省宜阳三乡镇)移家登封嵩山。
②侯骑:侦察的骑兵。
③辽西:今辽宁辽河以西地区。
【作品鉴赏】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结尾一反从前闺妇思亲的哀怨之情,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与期盼
下片极写从军之乐。“侯骑”二句,清快跳脱,意谓侦察的骑兵才通过蓟北,而部队的威名已震动辽西。“才”和“已”二字互相呼应,表现了边塞部队威名远扬,使敌人望风而逃的气势。紧接着他乐观自信地说“归期犹及柳依依”,打败了敌人胜利凯旋,还赶得上杨柳依依的春天,还可欣赏春天的美景。从时间上照应上片“秋风”,秋天出征,春天凯旋,部队的战斗力之强显而易见。最后以“春闺月,红袖不须啼”作结。在春暖花开之时,那守在闺中的红袖佳人盼回了丈夫,也就不必为思夫念远而悲啼了。结尾一反从前闺妇思亲的哀怨之情,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与期盼。
全词襟怀开阔,意气风发,自始至终洋溢着报国从军,积极乐观的豪迈之情,给人以鼓舞和向上的力量。

作者简介

元好问

元好问(生于1190年,卒于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8759.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