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13 13:07:47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
作者:纳兰性德

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
强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
(另一刻本)
西风一夜剪芭蕉,满眼芳菲总寂寥。
强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洗尽秋江日夜潮。

(1)这首词抒发了词人什么愁?结合诗句分析。(4分)
(2)这首词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你至少写出三种来,且就其中一种结合诗句加以简析。(4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忠君报国无门之愁。从词中的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可以看出词人以屈原自况,来抒发自己的忧愁。
(2)这首词用了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用典、比拟、比喻等。(2 分)如情景交融,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前一句重在写景,后一句重在抒情,而此二句究竟是触景生情还是因情伤景?应是情景交融。

翻译赏析

《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起,一夜之间吹落了芭蕉。在这萧瑟的清秋,满眼的芳菲消歇,怎能不备感寂寞寥落?
一壶浊酒固然可以勉强浇愁、暂时解忧。然而这愁情似江潮般滚滚而来且绵绵不绝,酒又岂能解怀,唯有用读《离骚》来抒发怀思了。
注释
①忆王孙:据毛先舒《填词解》记载,《北里志》载天水光远题杨菜儿室诗有“萋萋芳草忆忆王孙”之句,为秦观袭用为词牌,故而得名。此调又名《独脚令》、《忆君王》、《怨王孙》、《画娥眉》、《阑干万里心》、《豆叶黄》等。单调,共五句,三十一字,通压平声韵。
②剪:吹破。
③心情:心事。
④浊(zhuó)醪(láo):即浊酒。
⑤离骚(sāo):屈原作品。词人借此抒发一己怀抱。
⑥芳菲:代指花朵。

【作品鉴赏】
《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通过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用典、比拟、比喻手法,抒发了词人忠君报国无门之愁

该词开头“倦眼”两字点明已是深夜,秋夜里词人表示自己仍抵得住孤独。言虽如此,也只由浊酒将心情打发, “强”字道破此中真意。悲愤之时读屈子《离骚》,以酒浇胸中之块垒,以诗抒心中之抱负。写至此,此首抒发悲愤之意已出。全词只短短三十一字,而其中直接间接言及“愁”的,全篇皆是。直接写“愁”的如“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愁似湘江日夜潮”,而第一句“西风一夜剪芭蕉”虽未直接说出情绪,可也能根据传统,理解到词人正要表达一种愁闷。孔子评论《关雎》“哀而不伤”,这也似乎成为了后世对于诗歌写情中对抒情进行节制的理论依据。然而纳兰性德这首词明显没有节制抒情。同时,这首词全篇的“愁”体现出细腻的女性化情感的风格。西风引起人伤时,第一愁;西风毁坏芭蕉,第二愁;奋力遣愁,借酒浇愁愁更愁,第三愁;停杯读《离骚》,所读尽愁,第四愁;悲于人生,第五愁。这样的写法,在读者方面感受起来,颇为压抑。这首词在字面上可以说是一篇《离骚》微缩版,所表达的意思是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借酒浇愁,心潮翻滚。至于“愁”究竟是什么,翻滚的“心潮”究竟是什么,究竟是政治抱负,还是词学抱负,还是天性不得抒展的苦闷?或者仅仅是受了一时一事的委屈?这一切,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全词虽可见得一种同屈原般的忧国忧民的惆怅,却仍可见词人一贯的细腻情感。读者吟在口中,便有一种黯然萧索的滋味在心头。

【名家点评】
现代学者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从这首词看,纳兰性德的情绪相当苦闷。他说自己抵受得住寂寞,这是反话,实际上是说自己在政治上不甘寂寞。因此,才会痛饮熟读《离骚》,才会心潮起伏,思绪汹涌。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8060.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