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下第西归》和《看叶》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10 17:02:28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看叶
作者: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
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
绿影扶疏意味长。

【原文】下第西归
作者:罗与之

抛却银袍制芰荷,春风一曲紫芝歌。
古来至宝多横道,何事荆山泣卞和。

1.《看叶》诗情趣盎然,含蓄而富有哲理。请简要分析。(5分)
2.《下第西归》中古来至宝多横道,何事荆山泣卞和与《看叶》流露出的感情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示例一:春天是短暂的,热爱生活的人们不应只留恋春天的多姿多彩,春天过后,照样有令人陶醉昀景色。(2分)说明看问题不要停留于眼前或表面,应有长远的眼光。(3分)
示例二:繁花容易凋谢,而绿叶却活力长存。(2分)说明美丽如花的事务往往短暂,平凡如叶的生命却更为长久。(3分)
2.《下第西归》的诗句借和氏璧得不到君王认可这一典故,抒发了作者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愤慨的思想感情;(3分)《看叶》写诗人在红紫飘零后携杖独行,到池塘边欣赏绿影扶疏的韵味,这是诗人对自己失意人生的一种自我安慰和超脱。(3分)



翻译赏析

《看叶》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百花凋零、芳草枯萎,呈娇斗艳的春天已经逝去,此刻,眼前已无缤纷的美景可供观赏,最适宜的去处,则是俯视池塘中的落影。
携杖行走,年岁已高,青春风华旋成往事。
时令已无繁华,人生已入老境。眼前别有一种境界,胸中别有一番滋味。
枝叶纷披,茂盛而疏密有致、意味深长。

注释
①扶疏:枝叶繁茂分披貌。


【作品鉴赏】

《看叶》是罗与之饱经沧桑之作,别有一番人生况味

罗与之的这首《看叶》,是饱经沧桑之作,别有一番人生况味。
把叶作为审美对象,历来不乏佳作。不过,“霜叶红于二月花”,在秋叶中幻出春红,叶子是被作为花朵来欣赏的。“霜风弄巧,把秋林,一夜吹成春苑”。所以,在诗人笔下,被欣赏的叶,多是经霜后的红叶,装扮出来的是另一番春色。
罗与之的这首《看叶》,则与上述审美趣味不同。他欣赏的叶,是扶疏的绿影,是绿叶生命的活力,是叶的本质美。“红紫飘零草不芳”,红紫,指万紫千红的百花。百花凋零、芳草枯萎,呈娇斗艳的春天已经逝去。“始宜携杖向池塘”,此刻,眼前已无缤纷的美景可供观赏,最适宜的去处,则是俯视池塘中的落影。携杖行走,表明年岁已高,青春风华旋成往事。时令已无繁华,人生已入老境。
眼前别有一种境界,胸中别有一番滋味。“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扶疏,枝叶纷披,茂盛而疏密有致。

《看叶诗人在大自然中捕捉一个极为普通的意象“绿叶”,表现出一位回归于平淡生活的老人独特的感受

这两句诗充满了禅机哲理,言近旨远,意味深长。“看花”,万紫千红易凋,花虽烂漫,但繁华匆匆,转瞬即逝;“看叶”,绿叶扶疏永茂,叶虽平淡,却活力长存,生生不息。这是时序变化中的实景,也是历尽人世风波后的心境。“看花应不如看叶”,平淡方始永恒。“梅花一时艳,竹叶千年色”。这是一种历尽荣华,渐趋淡泊的人生感悟。
美丽如花的事物却易于凋零,而平凡如叶的生命似更为长久。诗人在大自然中捕捉一个极为普通的意象“绿叶”,表现出一位回归于平淡生活的老人独特的感受。人生不必因追求春花璀璨而短暂,应如绿叶的生命顽强而长远。 更何况,花儿虽好,还得绿叶扶持。绿叶甘当底色,甘作陪衬。“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这是约定俗成的叶的品格。罗与之的《看叶》,则进一步提出了人生的思考,不慕繁华、自甘淡泊,这是成熟的人生思考。清人富寿《广化寺红叶歌》的诗意,正和《看叶》同调,诗云:“春花虽好只红白,未若秋光备五色。少年文字纵峥嵘,绚烂终需老境得。”这是丰厚阅历带来的人生体验。

《下第西归》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抛却银袍制芰荷,春风一曲紫芝歌。
古来至宝多横道,何事荆山泣卞和。

注释
①卞和游荆山,得到一块玉,献给王。以为石头,乃抱玉哭于荆山之下。后名之和氏甓。

【作品鉴赏】
《下第西归》作者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愤慨

《下第西归》借“和氏璧”得不到君王认可这一典故,抒发了作者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愤慨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罗与之

罗与之,宋代诗人,字与甫,一字北涯,号雪坡,螺川(今江西吉安南)人。端平间屡试不第,隐居以终。晚年潜心性命之学,诗多写山水景物和隐逸趣味,其诗为刘克庄所赏。有《雪坡小稿》两卷。...

罗与之

罗与之,宋代诗人,字与甫,一字北涯,号雪坡,螺川(今江西吉安南)人。端平间屡试不第,隐居以终。晚年潜心性命之学,诗多写山水景物和隐逸趣味,其诗为刘克庄所赏。有《雪坡小稿》两卷。...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7686.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下第西归》和《看叶》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