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漫感》和《己亥杂诗》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 时间:2023-11-02 21:07:05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稿

【原文】漫感
作者: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原文】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
作者:龚自珍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诗从诗人心系边疆局势写起,惘然二字奠定了全诗低沉悲凉的基调。
B.前诗中的负尽和后诗中的一例消,都传达出了诗人忧愤悔恨之情。
C.后诗结尾二句写出了诗人归乡之后,百感交集、心潮难平的复杂况味。
D.这两首诗既豪宕激越,又沉郁悲慨,都表达出了诗人深沉炽热的情感。

(2)剑气箫心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B (3分)
(2)既拥有报国立业的雄心壮志,又饱含忧国伤时之幽情的诗人形象。或:既有情致又有胆识、刚柔相济的诗人形象。
诗人形象包含两方面特征。能结合具体诗句,紧扣诗人形象特征分析,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

翻译赏析

《漫感》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军疆场的壮志难酬令人怅惘,东南形势的忧虑情怀注满诗行。赋诗抒怀和仗剑抗敌是我平生志愿,十五年来完全辜负了“狂士”声名。

注释
①绝域:隔绝的地域,言其远。此指我国边疆。
②惘(wǎng)然:失志的样子。指从军的愿望未能实现。
③东南:指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当时英、美、葡等国已开始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广州、漳州(今属厦门)、宁波进行经济掠夺。
④词笺(jiān):写诗词的纸,亦可作“诗词”看。笺,古代小幅而极精致的纸。
⑤负:辜负。十五年:诗人于嘉庆十四年(1809)十八岁时成人立志,在北京与被目为“狂士”的著名诗人王昙订为忘年交,当时已在社会上小有名气,从那时到此时,前后正好十五年。
【作品鉴赏】
《漫感》立功边塞之志不能如愿,借诗把闲散于东南的满腔幽恨抒发出来
这是一首充满强烈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诗中吐露仗剑从军的爱国情怀,也抒发出壮志难酬的忧愤与怅惘。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两句,感慨立功边塞之志不能如愿,只得借诗把闲散于东南的满腔幽恨抒发出来。由“绝域从军”即一向关注的西北边疆局势遥遥说起,实指那种“气寒西北何人剑”的经世雄心,可是现实中哪里能寻得这样一个舞台。早在十年前,他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甚事”(《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如今不也还是落得“幽恨满词笺”的结局么?那么所谓“幽恨”又何指?诗人尝自陈:“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或者大展雄才,或者远避尘嚣,这是他平生心事之不可割分的两个层面。于是有下文“负尽狂名”的情极之语,郁勃苍凉,令人耸然动容。

《漫感》全诗意境雄浑,感情奔放,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在《己亥杂诗》中曾有“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的愤慨,正可作这两句的注脚。立志革新的诗人,本想以“剑”与“箫”这一武一文来实现改革社会的愿望,而今写了一些满纸幽恨的词章,丝毫无助于补偏救弊,岂不是徒具狂名!全诗意境雄浑,感情奔放,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名家点评】
洪子骏:“侠骨幽情箫与剑,问箫心剑态谁能画?”(《金缕曲》)
柳亚子:“箫心剑态愁无那,剑态箫心不可羁。”(《将归留别海上诸子》)

《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释
①谁分:谁料。 归棹(zhào照):归舟。棹,船桨。
②哀乐:暗用谢安语。《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谢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作者当年四十八岁,适当中年。

【作品鉴赏】
《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定庵向时人,向后人集中展示了自己复杂而又饶具魅力的内心世界

《己亥杂诗》写于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己亥)龚自珍辞官返乡之时,由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起,至十二月二十六日止,计315首,全属七言绝句(其中部分不依近体格律的古绝),堪称中国诗史上最大规模的组诗,又从某种意义上可视为龚自珍的诗体自传。可以说,在这一组诗中,定庵向时人、也向后人集中展示了自己复杂而又饶具魅力的内心世界。研究龚自珍其人、其文学成就,《己亥杂诗》应是重中之重。

《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诗以“苍凉归棹”、“中年哀乐”作结,戛然而止,而一种心潮跌宕的复杂况味纡徐不尽
此篇是《己亥杂诗》第九十六首。此处是“剑”、“箫”意象在定庵诗中的最后一次出现,亦是他对平生深有所感的“剑箫”心事即“一箫一剑平生意”的总结。“剑”和“箫”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构建成了定庵心灵世界不可割分的两个层面。他也多次在反思“剑”与“箫”的命运。但这一次不同,诗人斩钉截铁地用到了一个“消”字,所谓“少年哀艳杂雄奇,暮气颓唐不自知”(《己亥杂诗》一四二),他真正意识到剑气箫心的“消解”的结局了。诗以“苍凉归棹”、“中年哀乐”作结,戛然而止,而一种心潮跌宕的复杂况味纡徐不尽,耐人幽寻。

作者简介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xiaorob.com/zhuanti/ydlj/96854.html 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漫感》和《己亥杂诗》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